<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旌德縣政府網

中  文  名:旌德縣政府網

官        網:http://www.ahjd.gov.cn

地        址:暫無

車牌:皖P

區號:

政府網簡介

  旌德縣,隸屬于安徽宣城市,位于皖南山區,地處黃山北麓,東臨蘇浙滬,北枕皖江,距黃山風景區僅30公里??h境東鄰寧國市,南接績溪縣,西連黃山區,北毗涇縣。面積905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15.1萬人,設6鎮4鄉,轄63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h城旌陽鎮位于縣境中部,217省道、323省道兩路交匯。

  簡介編輯旌德縣,隸屬于安徽宣城市,位于皖南山區,地處黃山北麓,東臨蘇浙滬,北枕皖江,距黃山風景區僅30公里??h境東鄰寧國市,南接績溪縣,西連黃山區,北毗涇縣。面積905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15.1萬人,設6鎮4鄉,轄63個村委會、5個居委會??h城旌陽鎮位于縣境中部,217省道、323省道兩路交匯。旌德縣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縣,境內重巒疊翠,山水相間,黃山支脈自西南蜿蜒而入,斜貫全境,海拔120-1295米。全縣有林面積7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8.5%以上,森林蓄積量360.68萬立方米,是“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自然生態環境保持良好,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梅花鹿、云豹、銀杏、紅豆杉等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動植物,以及靈芝、苧麻、茶葉等地方特產,2008年被中國經濟林協會授予“中國靈芝之鄉”稱號。2014年,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旌德縣“中國宣硯之鄉”文房四寶特色區域榮譽稱號。旌德是安徽省“兩山一湖”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體育先進縣”、“全省創建文明縣城工作先進縣”、“全國綠色小康縣”。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旌德站同日正式啟用。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旌德縣位于皖南山區,東依寧國縣,南鄰績溪縣,西毗黃山市黃山區(原太平縣),北接涇縣。地理座標:東經118度15分至44分,北緯30度7分至29分??h境東起橋埠長大川,西至興隆毛園里,長42.3公里;南起白地天星洞,北至三溪赤坑山,寬33.6公里??偯娣e904.8平方公里。

  地貌

  旌德縣地貌為東西向長方形,呈畚箕狀向北開口。海拔高度自中部向東北和西南呈階梯狀上升,四面環山,中北部較低,海拔僅150米左右,最低處是三溪坑口,海拔120米,東北至海拔1031.8米的塘山頭,西南至境內最高峰大塢尖,海拔1295.6米,相對高差1175.6米。山脈走向與構造線一致,以北東——南西向展布,向東南和西北傾斜。屆皖南北部山地丘陵山間盆谷地貌,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間盆地4種類型。

  氣候

  旌德縣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適中,季風明顯。春季冷暖變化大,光照不足陰雨多;夏季溫高濕度大,梅雨集中汛洪多;秋季常遇夾秋旱,天高云淡早晚涼;冬季多晴濕度小,雨雪常在“三、四九”。一般三月下旬入春,五月下旬入夏,九月中旬入秋,十一月中旬入冬。冬夏長,春秋短,四季分明。由于地形差異,縣內各地入季時間也遲早不一:南關、旌陽、三溪等中北部入春早、入秋遲;白地、祥云、云樂等西南、東北山區入春遲、入秋早。相對而言,海拔每升高100米,入春推遲3天,入秋提前3天,初終間隔縮短約6天。每年11月中旬,冬季來臨,本縣受北方干冷氣團的侵襲和控制,晴寒干燥,氣壓增高,冰霜漸多,降水減少。雨、雪一般集中在1月中、下旬。

  行政區劃編輯2000年,旌德縣轄5個鎮、9個鄉。2003年,旌德縣調整行政區劃:將原旌橋鄉、華坦鄉整建制并入旌陽鎮,以原旌陽鎮和旌橋鄉、華坦鄉的行政區域為旌陽鎮的行政區域,鎮政府駐旌陽;將原喬亭鄉整建制并入蔡家橋鎮,以原蔡家橋鎮和喬亭鄉的行政區域為蔡家橋鎮的行政區城,鎮政府駐蔡家橋;將原仕川鄉整建制并人俞村鄉,以原俞村鄉和仕川鄉的行政區域為俞村鄉的行政區域,鄉政府駐俞村;保留三溪鎮、興隆鄉、廟首鎮、白地鎮、孫村鄉、云樂鄉、版書鄉。

  旌德縣行政區劃示意圖(2張)

  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旌德縣轄5個鎮、5個鄉:旌陽鎮、蔡家橋鎮、三溪鎮、廟首鎮、白地鎮、俞村鄉、興隆鄉、孫村鄉、云樂鄉、版書鄉。2004年底,旌德縣轄5個鎮、5個鄉:旌陽鎮、蔡家橋鎮、三溪鎮、廟首鎮、白地鎮、興隆鄉、孫村鄉、云樂鄉、版書鄉、俞村鄉。2009年12月11日省民政廳行文下發了《關于同意撤銷旌德縣俞村鄉設立俞村鎮的批復》,旌德縣轄6個鎮、4個鄉:旌陽鎮、蔡家橋鎮、三溪鎮、廟首鎮、白地鎮、俞村鎮、版書鄉、云樂鄉、興隆鄉、孫村鄉。交通編輯簡述

  旌德四周皆山,自古交通閉塞,溪澗縱橫,礁多沙積,舟楫難通???、貨運輸向以人挑畜運和手推獨輪車陸運為主,水運為輔??h際主要交通干線有旌涇、旌績、旌寧、旌太4條驛道,但“車不能方軌、馬不能并轡”。水路僅三溪至涇縣下坊間曾用竹筏運貨。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縣人呂佩芬曾奏準朝廷,設立“安徽省鐵路公司”,倡修皖贛鐵路,計議該路北起蕪湖,經灣沚、宣城、寧國、旌德、歙縣、屯溪、婺源而達景德鎮。后因朝政腐敗未能如愿。民國35年(1946年)縣人又建議修建旌(德)寧(國)公路。次年,縣政府即向省呈報該路的勘察設計書和工程概算表,安徽省善后救濟分署根據上述報告撥給面粉150噸,作為筑路經費,但被官吏侵吞,旌寧公路寸土未動。1950年縣人民政府成立旌德縣公路修建委員會,制定公路建設規劃。1952年1月旌績公路首先破土動工。1954年開始汽車客貨運輸。經過30多年努力,到1987年止,全縣共修建公路72條,總長度349公里。其中營運公路17條193公里,林區專用公路10條47.5公里,廠礦公路2條7公里,鄉村公路43條101.5公里,不僅直通鄰縣、滬、杭,而且鄉鄉通公路,全縣平均每2.59平方公里面積有公路1公里,路面質量等級也不斷提高:由原來的土路面發展到礫石路面、黑色渣油路面(油路65公里);由木橋木涵發展到永久性的石拱橋涵;由晴通雨阻發展到全天候通車;由簡易公路逐步完善提高到三級干線公路、四級支線公路,為大規模物資交流、開發山區經濟,創造了必備條件。此外,還有四通八達、網布城鄉的拖拉機路、板車路,除烏嶺等深山幽谷外,全縣已基本結束肩挑畜馱的運輸史。

  鐵路

  2015年6月28日,合肥至福州高速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旌德站同日正式啟用。旌德站是距離黃山景區最近的一個高鐵站,有直達景區的大巴。合福高鐵是北京至福州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京滬、合蚌高鐵聯通,形成縱貫安徽南北的快速客運大通道。線路全長848公里,按時速300公里/小時標準建設,在安徽省境內途經合肥、蕪湖、馬鞍山(含山)、銅陵、宣城、黃山6市11縣。合福高鐵正式開通后,旌德至合肥列車最快運行時間1小時12分,至福州最快3小時7分,至北京最快5小時58分。

  國道

  G205線旌德段起自涇縣浙溪橋南頭與旌德交界處,由北向南,經三溪、蔡家橋、孫村、廟首、白地至旌德與黃山區交界處,長42.7千米。1954年12月始分段動工修建,1966年3月1日全線通車。1969年至1976年,G205線南灣、大興嶺、雀嶺等險要路段進行裁彎取直,加寬路基路面,砌筑擋土墻。1973年至1977年,浙溪橋至蔡家橋段鋪筑渣油路面。1977年至1979年,蔡家橋至雀嶺段鋪筑渣油路面,路面寬7米,總投資91.5萬元。1986年,炮臺橋狹窄路段砌筑擋墻、加寬路基,并修筑外沿防護示警樁517根。1987年春,根據全省18條干線公路拓寬統一部署,沿線民工建勤拓寬路基,投勞2.8萬個工日,完成土方8.4萬立方米。拓寬后路基寬12米,局部路段達15米,加寬小橋8座,接長涵洞242道。1989年,從浙溪橋南頭始,由北向南按二級路標準進行改造,重新鋪筑渣油路面。1992年至1995年,計投資1262.3萬元,改造渣油路面36千米。2003年底,浙溪橋南頭至洪川路基寬12米至15米,渣油路面寬9米,為二級路;洪川至雀嶺頂路基寬7.5米,渣油路面寬7米,為四級路。全段最大縱坡9%,平曲線最小半徑15米。路線跨越徽水河、玉水河及多處支流,與S217線,縣道三(溪)興(隆)、蔡(家橋)云(樂)、水(北橋)版(書)路,鄉道板(橋)祥(云)路連接,連通5個鄉鎮。2003年年平均晝夜交通量716車次。設三溪、新建、白地、洪川4個道班養護與管理。

  省道

  (一)S217線旌德段起自蔡家橋,由北向南經旌陽、版書至旌德與績溪交界的分界山,長20.65千米,沿線山重嶺復,北低南高。1952年1月6日始分段動工,1956年5月1日全線通車。1986年,三溪、雙河、興隆、版書、南關、旌橋6鄉鎮1.5萬名民工義務建勤,拓寬路基。共拆遷房屋1.7萬平方米,征用土地8.5公頃,完成土方12.7萬立方米、石方2000立方米,修筑擋土墻1600立方米,接長涵洞91道,投勞6.9萬個工日,投資21.4萬元(其中縣直機關干部職工捐款1.3萬元)。1990年至1991年,地區公路局投資163.8萬元,對蔡家橋至旌陽段進行改造,新鋪渣油路面12千米,路面由7米拓寬為9米。1993年,投資241萬元(地區公路局191萬元,縣政府50

  旌德縣萬元)對旌陽城區段計1.25千米進行拓寬改造,澆筑混凝土路面,路基寬18米,路面寬12米,為二級路。1995年,地區公路局投資139.5萬元,對旌陽至分界山段進行改造,年底完成渣油路面基礎工程。同時,地區公路局投資73.5萬元,對S217線旌德全段實施GBM工程,同年底基本完成。S217線旌德段路基寬12米,渣油路面寬9米,最大縱坡4%,平曲線最小半徑30米。路線跨越徽水河支流,與G205線、S323線,縣道新(橋)西(陽)、鄉道旌(陽)鳳(形山)路連接,連通3個鄉鎮。2003年年平均晝夜交通量2187車次。設新橋、向陽2個道班養護與管理。(二)S323線旌德段起自寧國下滑渡與旌德交界處,由東向西南經俞村、旌橋至縣城南門,長20.2千米。沿線重山疊嶺,以七都崗為界,中間高兩頭低。1956年12月始分段施工修建,1967年6月全線通車。1970年至1975年,S323線尚村、七都崗急彎陡坡等路段先后進行裁彎、降坡。1983年,為改善縣城穿城路段交通擁擠狀況,新建旌陽橋,另辟環城路0.5千米。1984年至1986年,地區公路局先后投資25萬元,對后妃嶺等陡坡進行降坡,滑渡至旌陽段重新鋪筑泥結碎石路面。1992年9月,按二級路進行測量設計。1993年,共投資191萬元(其中以工代賑131萬,縣計委補助60萬)對縣石油公司至勝利東路1.2千米進行拓寬,拆除房屋1萬平方米,當年完成路基工程。1996年5月開始澆筑混凝土路面,1997年10月竣工。路基寬18米,混凝土路面寬12米。1995年底,滑渡至俞村路基寬8.5米,泥結碎石路面寬5米至6.5米;俞村至旌陽路基寬8.5米至12米,泥結碎石路面寬6.5米;環城段按路基寬18米,路面寬12米實施拓寬改造。全段最大縱坡9%,平曲線最小半徑15米,為四級路。路線跨越俞村河、白沙河、徽水河,與S217線、縣道瑞(市橋)紅(衛)、橋(埠)仕(川)路連接,溝通3個鄉鎮。2003年,年平均晝夜交通量789車次。設俞村、篁家2個道班養護與管理。2001年,縣委、縣政府申報S323線旌德段改建,2002年,省交通廳正式立項,由省港航設計院實地勘察設計,全長37千米,旌德段21千米。設計下俞村至旌陽路基寬12米,路面寬9米;滑渡至下俞村路基寬9米,路面寬7米;其中二處改線計4.5千米??偼顿Y9000多萬元,2003年8月開工,計劃2005年底竣工。

  縣道

  (一)三(溪)興(隆)路起自三溪,由東向西南經姜元、霍家橋、同樂、雙河至興隆,長12千米。1965年初,省計委、交通廳批準修建計劃,是年12月底開工,次年6月竣工通車。1989年7月,毛坦橋遭水毀,改建鋼筋混凝土板梁橋。1994年8月,車輛建勤籌集資金80萬元,三溪、興隆兩鄉鎮民工建勤采運砂礫石料1.8萬立方米,10月鋪筑渣油路面,次年11月16日全線竣工。2003年5月,三興路作為重要縣道,移交縣公路分局建設養護管理。2003年年平均晝夜交通量154車次。2002年,省交通廳正式立項,將三興路延伸至黃山區仙源鎮,列為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三(溪)仙(源)線與S103線平交,北接G205線。建設里程全長36.4千米,旌德境內17.5千米,公路設計標準為山嶺重丘二級公路標準,三溪至興隆段路面9米寬,路基12米寬。旌德段投資6000萬元,2003年11月動工,計劃2005年底竣工。(二)蔡(家橋)云(樂)路起自蔡家橋,由西南向東北經朱旺村、湯村、喬亭、西陽、東陽、呂家至云樂,全長24千米。由蔡(家橋)喬(亭)、喬(亭)大(嶺腳)、大(嶺腳)云(樂)三段組成。1970年10月動工修建,1977年10月全線貫通。1996年8月蔡家橋至喬亭砂改油工程動工,同年11月完工。1997年9月梅村至云樂砂改油工程動工,同年10月完工。1998年9月大嶺腳至梅村砂改油工程動工,同年11月完工。2001年2月,撤銷湯村、大嶺道班,歸蔡云中心道班養護。2003年,年平均晝夜交通量255車次。2002年9月,國家計委、交通部、總后勤戰備處聯合立項

  旌德縣,對蔡(家橋)大(溪口)公路進行拓寬改造,2003年1月動工,2004年竣工。(三)水(北橋)版(書)路起自孫村水北橋,由西向東南經孫村鄉上村、版書鄉模范、績溪縣浩寨鄉水川村至版書鄉版書村,長23.2千米,由水(北橋)碧(云)、版(書)碧(云)段組成,其中旌德境長21.3千米,為鄉村連接線。1969年5月至1983年,興建水北橋至碧云段,投資61.8萬元,1995年澆筑渣油路面。1986年,修建版碧路,由省計委以工代賑90萬元,地區交通局投資20萬元,采取發包式修建。完成土方34.1萬立方米,石方9.8萬立方米,1993年11月竣工通車。水版路東連S217線,西與G205線連接,構成縣境第三條循環公路,溝通沿線11個自然村。2001年2月撤銷水北橋道班,歸蔡云中心道班養護,設水北橋養護作業組。2003年,年平均晝夜交通量229車次。(四)新(橋)西(陽)路起自旌陽鎮新橋,由南向北,經華坦、汪家、鳧山至西陽,長11.1千米,由新(橋)華(坦)、華(坦)西(陽)兩段組成。新華段長2.2千米,1976年6月沿線民工建勤修建,12月6日竣工通車。華西段長8.9千米,1981年4月沿線民工建勤修建,新建橋梁2座,涵洞34道,征地5.6公頃,拆遷房屋3幢,完成土石方18.3萬立方米,投勞9.7萬個工日,投資20.7萬元,1983年10月竣工通車,是城鄉連接線和縣境第二條循環公路。1996年7月,新橋至華坦砂改油工程動工,同年8月完工。2000年7月,華坦至鳧山砂改油工程動工,同年10月完工。2001年2月撤銷華西道班,由蔡云中心道班養護與管理。2003年,年平均晝夜交通量109車次。(五)瑞(市橋)紅(衛)路起自旌陽鎮瑞市橋,由西南向東北,經霞溪、板橋至紅衛,長9.7千米。由瑞(市橋)板(橋)、板(橋)紅(衛)兩段組成。瑞板段長7千米,1976年12月修建,1978年10月竣工通車。板紅段長2.7千米,1980年1月修建,1983年4月竣工通車,是旌橋鄉連接線和縣境第一條循環公路。1998年,瑞市橋至板橋砂改油工程動工,年底完工。2002年,板橋至紅衛砂改油工程完成。設旌橋道班養護與管理。2003年,年平均晝夜交通量337車次。(六)橋(埠)仕(川)路起自俞村鄉橋埠村,由北向南經仕川三門前、績溪縣校頭霞溪至仕川下門,長10千米。沿線地勢險要,南高北低,為鄉村連接線。1991年1月修建,1992年底竣工通車。利用老橋1座,新建橋梁2座、涵洞36道,征用水田0.7公頃,旱地1公頃,山場9.3公頃,拆遷房屋280平方米,完成土方1.4萬立方米、石方8萬立方米,鋪筑泥結碎石3.9萬立方米,砌筑擋墻2289立方米。2003年澆筑渣油路面。年平均晝夜交通量98車次,由鄉村養護與管理。

  鄉道

  全縣共有鄉道64條,計長206.2千米。其中,四級路47.4千米,等外路158.8千米。風景名勝編輯旌德山川毓秀,自然人文景觀眾多。因長期隸屬徽州,受徽州文化影響很大,徽派建筑和徽州文化到處可見。始建于北宋崇寧之年(公元1102年)的旌德文廟以及江村父子進士坊、溥公祠均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皖南第二大石橋旌德三溪樂成橋、喬亭文筆石峰、興隆表靈塔等把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旌德點綴得更加美麗。2006年江村的聚秀湖、孝子祠、老街、父子進士坊、江氏宗祠、溥公祠、闇然別墅、江澤涵故居、江冬秀故居、篤修堂、進修堂、茂承堂等十二處被國家文物局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江村古建筑群,旌德文廟于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旌德旅游景點江村景區江村景區位于旌德縣白地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4A級景區,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里有充滿古香古韻的古宗祠和典型的徽州名居??梢哉f,這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一個我們不敢怠慢的村落,一個歷經滄桑的村莊。

  聚秀湖聚秀湖,江村的湖,一池有形有色有神有韻的水。湖水在輕柔地呼喚。惟其清澈,水才映出這般碧綠瓦藍;惟其幽麗,水才映出這般超塵脫俗;惟其活潑,水才映出這般嬌柔飄逸;聚秀湖。江村老街江村老街源起溥公祠,止于江氏宗祠,長350米左右,寬2-3米。沿街有數十家商店,大多為前店后坊式,呈明清風貌。高高馬頭墻,青青蝴蝶瓦,清新典雅。許氏宗祠遺址著名的歷史文化村落磡頭村,以許姓為聚居大族,許氏先人于南宋年間由別處遷此定居,在此后數百年間逐漸繁衍成今日之千灶萬丁的大村落。朱旺景區朱旺景區位于旌德縣蔡家橋鎮,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村內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十三座麻石橋搭成的石橋和九口形狀各異的水井,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是皖南古村落中絕無僅有的?!熬环负铀钡牡涔示褪浅鲎栽摯迓渲?。九井十三橋朱旺橋多,源于兩條小河。一河穿村而過,曰:朱溪河,一河繞村而過,曰:大溪河。橋橫大溪河的一座叫新橋,朱溪河上有十三座石橋,河中有九口井。朱旺古民居朱旺村內現存47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主要有垂裕堂、紹興堂、九井十三橋、鳧山書院、五子登科樓、官廳、當鋪等景點。旌歙古道景區旌歙(隋唐)古道風景區位于旌德縣白地鎮,距黃山風景區20公里。驢友評其為全國十大徒步古道之一。旌歙古道風景區是一處融山水風光和歷史文化于一體的風景區。在這里,您可以探尋驛道文化的歷史遺存;可以飽覽景區內林秀水美,山高谷深的自然風光。景區竹木蔥郁,溪水潺潺,陰柔共媚。沿途五里洞、靠壁洞、如來石柱、天竺庵、旺子洞、天星洞等遺址尚存,文化底蘊深厚。路西景區位于旌德縣三溪鎮,風景秀麗,依山傍水,徽水河,麟溪河穿村而過。村內擁有規模龐大的古樹群落和連綿不絕的千年古竹。生態林內大樹參天,高山生態茶園郁郁蔥蔥??諝庑迈r,生態環境良好,是個養生的好地方。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