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西湖區政府網

中  文  名:西湖區政府網

官        網:http://www.ncxh.gov.cn

地        址:暫無

車牌:贛A、贛M

區號:

政府網簡介

  西湖區隸屬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杭州市區西部,是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機關所在地。

  轄區總面積31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00萬(其中戶籍人口60.81萬人),是杭州市五個老城區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城區,也是著名的旅游區。轄區內有西湖、西溪濕地兩個國家5A級景區,還有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西泠印社、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宋城等知名景區景點;是著名的文教區,擁有浙江大學、中國美院等名校和小和山高教園區等眾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制沿革

  編輯

  西湖區自秦到清,屬錢塘縣(隋朝開皇九年改為杭州)。

  1912年即民國元年歸屬杭縣。

  1927年劃為杭州市第四區。大革命時期的1927年7月,建立了中共杭州西湖區委員會,馬東林任區委書記,直屬省委領導。1927年9月,省委決定建立中共杭州縣委(又稱杭縣縣委),領導六個區委。從此,中共杭州西湖區委直屬杭州縣委領導,由縣委委員馬東林兼任區委書記。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5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杭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即派軍代表劉中、牟西山、李云萍等接管了國民黨第四區公所。5月30日建立了西湖區人民政府,6月22日,經省委批準,建立了中共杭州市西湖區委員會。

  1952年11月10日,建立古蕩區。1955年5月撤銷古蕩區建制,并入西湖區。

  1958年4月市委決定,市園林管理局與西湖區人民委員會合署辦公。

  1961年3月,市委決定市園林管理局從西湖區(公社)劃出由市直接領導;并將錢塘聯社的上泗公社劃入西湖區。同年5月,余杭留下公社的九個生產大隊和留下鎮劃入西湖區管轄。

  1966年5月開展的“文化大革命”運動,很快波及到西湖區,使西湖區陷于“文革”十年動亂之中,區委及其工作機構受到嚴重沖擊。

  1967年3月,由區人武部牽頭,成立了區生產辦公室,領導和組織西湖區的工農業生產。

  1968年5月,成立了西湖區革命委員會,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同年10月建立了區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領導小組。

  1969年3月,撤銷西湖區建制,建立杭州市郊區,并建立了郊區革命委員會和黨的核心領導小組。

  1972年12月,以市園林管理局為基礎重建了西湖區,建立了西湖區革命委員會和中共西湖區委,與市園林管理局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并與郊區同時并存。

  1977年10月,西湖區與市園林管理局分開,郊區與西湖區合并,定名為西湖區,同時建立中共西湖區委。

  1987年底,西湖區直轄四鄉、四鎮、五個街道,面積228.38平方公里,占杭州市區總面積的53.11%,西湖區人口301824人,其中農村人口114984人。

  1988年1月至1993年12月,西湖區的區域與1987年相同,未發生變更,仍直轄西湖、龍塢、袁浦、周浦四個鄉,祥符、古蕩、留下、轉塘四個鎮,北山、南山、靈隱、西溪、翠苑五個街道。

  1995年袁浦鄉撤鄉建鎮。

  1996年5月9日,經國務院批準,將原蕭山市浦沿、長河、西興鎮和原余杭市三墩鎮劃歸西湖區管轄。同年5月24日,經浙江省民政廳批準,將西興鎮的東湘、杜湖、湖頭陳3個行政村從西湖區劃出,歸屬蕭山市城廂鎮管轄。7月2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原余杭市三墩經濟區蔣村辦事處隨區劃調整轉為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政府蔣村辦事處,作為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政府派出機構。至此,西湖區轄有北山、南山、西溪、靈隱、翠苑5個街道和1個蔣村辦事處,西湖、周浦、龍塢3個鄉和古蕩、留下、祥符、三墩、轉塘、袁浦、浦沿、長河、西興9個鎮,面積403.2平方公里。

  1996年12月12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設立杭州市濱江區,并對杭州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劃又作了調整,將西湖區的祥符鎮劃歸拱墅區管轄;將浦沿、長河、西興三鎮劃歸濱江區管轄。1996年12月30日,經浙江省民政廳批準,將蔣村辦事處改為鄉建制。

  1997年6月19日,區委決定建立蔣村鄉籌建領導小組;同年9月23日,蔣村鄉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97年12月28日,又經省民政廳批準,將龍塢鄉改為鎮建制。西湖區轄北山、南山、西溪、靈隱、翠苑5個街道,西湖、周浦、蔣村3個鄉和古蕩、留下、龍塢、轉塘、袁浦、三墩6個鎮,面積312.91平方公里。

  1998年8月19日,經杭州市民政局批準,同意將蔣村鄉的駱家莊、五聯村劃出,建立西湖區人民政府文新街道辦事處。是年底,西湖區人口434793人,其中農業人口127034人,是杭州市6個城區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

  西湖區行政地圖2002年9月19日,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調整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西湖區和杭州之江國家旅游度假區管理體制,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與市園文局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體制,將西湖區的西湖街道,靈隱街道的金沙港社區,以及北山街道的棲霞嶺社區沿北山路以南部分包括孤山、蘇堤、白堤,交由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托管?,F屬西湖街道的珊瑚沙村,不隨西湖街道交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托管。

  2003年,西湖區靈隱街道新建五云、夢湖社區。龍塢鎮撤銷葉埠橋、葛衙莊行政村建制,轉塘鎮撤銷沈家弄、橫橋、凌家橋、石龍山、雙流、村口行政村建制,留下鎮撤銷小和山、屏峰、橫街行政村建制,蔣村鄉撤銷登云圩行政村建制,分別新建葉埠橋、葛衙莊、沈家弄、橫橋、凌家橋、石龍山、雙流、村口、小和山、屏峰、橫街新村、橫街、登云圩社區。蔣村鄉撤銷蔣村街居民區,新建蔣村街社區。三墩鎮撤銷望月橋、浦家橋社區,新建水月、望月、蘭里社區。留下鎮撤銷安樂、大街、西苑社區。2003年底,西湖區轄7個街道、5個鎮、2個鄉,110個社區、3個居民區、80個行政村:北山街道、靈隱街道、西湖街道、西溪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蕩街道、留下鎮、轉塘鎮、三墩鎮、袁浦鎮、龍塢鎮、蔣村鄉、周浦鄉。

  2004年,撤銷留下鎮東岳村、楊家牌樓村、西穆塢行政村,花塢社區,新東岳社區,屏峰社區和屏峰新村社區,新建新東岳社區、楊家牌樓社區、西穆塢社區、屏峰社區,調整楊家牌樓、金魚井

  社區范圍,調整東岳社區范圍,調整小和山社區和橫街社區范圍。撤銷蔣村鄉包建村、王家橋村、周家村、三深村、深潭口村、蔣村村、龍章村、楊家埭村、雙龍村、合建村,新建包建社區、王家橋社區、周家社區、三深社區、深潭口社區、蔣村社區、龍章社區、楊家埭社區、雙龍社區、合建社區。撤銷翠苑街道曲河社區,調整黃姑山社區范圍。撤銷轉塘鎮桕聯村,新建桕聯社區。撤銷三墩鎮吉鴻村,新建吉鴻社區。撤銷龍塢鎮大清村,新建大清社區。

  2004年底,西湖區轄7個街道、5個鎮、2個鄉,122個社區、3個居民區、64個行政村。

  2005年12月31日,西湖區轄7個街道、5個鎮、2個鄉:北山街道、靈隱街道、西溪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蕩街道、西湖街道;轉塘鎮、留下鎮、袁浦鎮、三墩鎮、龍塢鎮;周浦鄉、蔣村鄉。共有122個社區、3個居民區、64個行政村。

  2006年底,西湖區轄7個街道、5個鎮、2個鄉,123個社區、64個行政村。其中,西湖街道(下屬9個村、6個社區)委托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管理。

  行政區劃

  編輯

  2007年,西湖區轄2個鎮、10個街道,分別是雙浦鎮、三墩鎮;轉塘街道、留下街道、蔣村街道、西湖街道、靈隱街道、西溪街道、翠苑街道、文新街道、古蕩街道、北山街道。[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西湖區東連上城區和下城區,東北與拱墅區、東南與江干區相鄰,東南部以錢塘江為界,與濱江區和蕭山區隔江相望,南部濱臨富春江,西南部與富陽市交界,西北部與余杭區接壤。

  西湖區南北長約28.5千米,東西寬約14千米,1986年,西湖區面積228.38平方千米。1996年,區劃調整后,西湖區面積312.91平方千米,2005年,西湖區總面積為312.43平方千米(含西湖街道)。

  地質地貌

  該區平原、山地各占一半左右,有五地四山一分水之稱。其中丘陵面積約147.10平方千米,平原面積約97.36平方千米,水域面積23.50平方千米。

  西湖區平面形狀呈反“S”形,其中,北部區塊地勢上由西南東北傾斜,平原地面高程介于10.0-3.0米之間。南部區塊地勢上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原地面高程介于10.0-5.0米之間。

  西南部為天目山的余脈,最高峰為與富陽市交界處的如意尖,海拔537米,一般為海拔100-500米的山地丘陵。人口民族

  編輯

  西湖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

 ?。?/p>

  一、西湖區常住人口

  西湖區常住人口為790009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560637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29372人,增長40.91%,年平均增加22937人,增長3.49%。

  二、家庭戶人口

  西湖區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242972戶,家庭戶人口為62313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5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96人減少0.40人。

  三、性別構成

  西湖區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06128人,占51.41%;女性人口為383881人,占48.59%??側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80,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12.00下降6.20。

  四、年齡構成

  西湖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80994人,占10.25%;15-59歲人口為618657人,占78.31%;60歲及以上人口為90358人,占11.44%,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62540人,占7.9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18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上升0.2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9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3個百分點。

  五、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西湖區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334426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12600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163942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109612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29021人上升為4233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人口由18793人下降為15950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由25201人下降為20752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由19008人下降為13875人。

  西湖區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509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2.67%下降為1.91%,下降0.76個百分點。

  六、城鄉構成

  西湖區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728658人,占92.2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1351人,占7.7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168021人。

  七、少數民族

  轄區內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經濟概況

  編輯

  第一產業

  2013年,西湖區完成農業總產值6.45億元(現價),比上年下降2.86%,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2.38億元,畜牧業產值0.37億元,漁業產值3.55億元。

  2013年,西湖區種植業面積9.15萬畝,糧食與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比重由上年的41.86:58.14調整為41.33:58.67。龍井茶、無公害蔬菜、水產養殖及花卉苗木等優勢產業實現產值5.42億元,占全部農業總產值比重84.03%。全年生豬飼養量3.18萬頭,家禽飼養量30.75萬羽,畜禽肉類產品產量1929噸。全年淡水產品產量21447噸。

  2013年,繼續弘揚“一綠一紅”茶文化,“西湖龍井”連續四年蟬聯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首,“九曲紅梅”榮獲全省“浙茶杯”金獎第一名。完成雙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6200畝,提升上城埭村、大清村、雙靈村等旅游特色村品質,新建省、市星級農家樂和休閑觀光特色示范村(點)6家,休閑觀光農業接待游客160.25萬人次,實現收入1.66億元,分別增長12.8%和22.9%。

  第二產業

  2013年,西湖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88.53億元,工業銷售產值286.74億元。

  2013年西湖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上工業)完成工業產值232億元,比上年增長6.97%(工業均為企業同口徑比),占西湖區工業總產值80.41%;完成規上工業銷售產值230.21億元,比上年增長7.04%,占西湖區工業銷售產值80.29%。完成新產品產值77.39億元,比上年增長32.82%,新產品產值率達33.36%,比上年提高2.68個百分點。完成規模以上高新技術銷售產值113.06億元,比上年增長4.74%,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重達49.11%。

  2013年,西湖區共有資質內建筑業企業173家,完成建筑業增加值43.54億元,可比價增長4.3%,實現建筑業總產值783.14億元,比上年增長21.6%。

  第三產業

  2013年,西湖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87.19億元,按可比

  杭州西湖風景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8%,服務業完成地方財政收入69.09億元,比上年增長8.28%,對地方財政貢獻率達到86.24%。

  2013年,新投入使用規模樓宇15幢、建筑面積83萬平方米,打造稅收億元樓宇13幢,稅收千萬元樓宇45幢,樓宇稅收貢獻率達81.5%,世貿中心成為我區首幢“六億元”樓,平方稅收達到2.2萬元。實施精細化管理,完善樓宇經濟管理信息平臺,12幢樓宇被評為市五十佳商務樓宇,培育特色樓宇8幢。

  2013年,西湖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4.69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批發業153.22億元,比上年增長9.02%;零售業178.75億元,比上年增長17.73%;住宿業6.17億元,比上年下降4.65%,餐飲業26.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47%。

  2013年,實現旅游總收入161.62億元,同比增長15.24%。接待游客878.79萬人次,同比增長12.09%。至年末西湖區擁有旅行社100家,其中有出境業務資格的旅行社8家。省五星級旅行社4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2家。西湖區共有A級景區3個,其中5A級景區1個(西溪國家濕地公園),4A級景區1個(宋城)。西湖區擁有星級賓館15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10家,二星級1家。

  社會事業

  編輯

  社會保障

  2013年,據抽樣調查,西湖區市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62元,比上年增長10.0%,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23821元,比上年增長12.1%。

  2013年,西湖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9.47%和99.78%。深入開展老齡工作“三項創建”活動,創建國家省市級“敬老文明號”28個,新增星光老年之家、老年食堂15個,新建改建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7個、服務站5個,安裝“愛心椅”3102張。每百名老人床位數達4.7張。出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關愛實施辦法,開展特殊家庭關愛幫扶行動,發放幫扶資金333萬元。深入開展“春風行動”等活動,發放各類救助金4310余萬,惠及困難群眾6萬人次。關心殘障等各類弱勢群體,新增完善無障礙設施點204個,成功創建全國“陽光家園”示范區。加快拆遷安置房建設,開工30.08萬平方米、竣工23.6萬平方米、交付51.5萬平方米。完成文三新村7、9、10幢和建工新村7幢危舊房改善,惠及群眾166戶,完成30戶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建設。

  文化

  2013年,西湖區完成老城區57個社區“一證通”圖書室的建設任務,實現全區村社公共文化圖書室全覆蓋。積極組織“文化五送”,其中送戲下鄉49場,送圖書150670冊,送展覽21次,送講座43次,農村送電影708場,完成杭州市城市電影惠民工程38場。區圖書館“西湖人文大講堂”舉辦講座活動39期,舉辦各類活動188場,參與活動者達243046人次。區文化館“西湖文藝大課堂”開課528課時,受益群眾71280余人次,組織團隊活動660次,受益群眾22000余人次。本土文藝創作成績喜人,共創作文藝作品2717件。撰寫各類文章140余篇,書畫(春聯)2300幅,攝影作品1580件,獲各級、各類獎項160余項。

  衛生

  2013年,年末西湖區共有各類醫療機構335家,床位6135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67家。全區擁有衛生技術人員8884人,其中:執業醫師(助理)3382人,注冊護士3545人。全年門診人數達1482.8萬人次。

  體育

  2013年,西湖區承辦區級大型文體活動20場次,參與群眾達10萬人次;參加全國、省、市比賽及展演30余場次;圍繞“五大健身圈”組織開展擁抱西山、舞動西湖、健步西溪、騎游錢塘、聚力黃龍等比賽15場,完成國民體質監測人數3200名。通過古蕩一小等5所中小學的試點,在全區推廣學校體育運動場地對居民開放的現代化管理工作,完成49所區屬公辦中小學校園智慧健身識別系統的安裝工作,并得到全市推廣。

  風景名勝

  編輯

  風景名勝

  西湖風景區(12張)

  區域內有風景點40多處,其中有“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照、南屏晚鐘、花港觀魚、蘇堤春曉、曲院風荷、雙峰插云、三潭印月、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西湖新十景”中的云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云、寶石流霞,以及元代“八景”中的葛嶺朝暾,清代十八景中的玉帶晴虹、蕉石鳴琴、湖山春社、梅林歸鶴、韜光觀海,“龍門八景”中的龍門飛瀑等。著名莊園和樓臺亭閣有:劉莊、汪莊、蔣莊、郭莊,以及望湖樓、湖心亭。解放后重建、擴建和新建的有中山公園、少年宮廣場、靈峰探梅、杭州植物園、杭州動物園、杭州花圃、長橋公園和興建中的太子灣公園。全區高低峰嶺遍布,有南高峰、北高峰、十里瑯珰嶺、桃源嶺、飛來峰、花家山、梅家塢、象山、定山、浮山等160多處。傳名已久的井泉有:玉泉、虎跑泉、龍井泉、免兒泉、六一泉、白沙泉和大方井、四眼井等19處。巖洞有黃龍洞、龍泓洞、玉乳洞、石屋洞、水樂洞、臥云洞、香山洞、棲霞洞、蝙蝠洞、金鼓洞、風水洞、華嚴洞、紫來洞、紫云洞、北觀音洞、泉山洞、仙橋洞、千人洞、靈山洞等19處。其中80年代重新開發的靈山洞,地處周浦鄉靈山村,距市區19公里,古代就是一個游覽勝地,是定山“河埠十景”之一。白居易、蘇東坡、林逋等名人均有題詠。開發后取名“靈山幻境”,是杭州西湖—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三江二湖旅游線上的一個重要景點。已在規劃開發的還有地處龍塢鄉龍門坎村的白龍潭瀑布,它是杭州市區唯一的瀑布,形成于宋代,為“龍門八景”之一。

  文物保護單位

  西湖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岳飛墓、六和塔、飛來峰石窟造像。省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10處:靈隱寺、文瀾閣、煙霞洞造像、司馬光書《家人卦》刻石、西泠印社、于謙墓、張蒼水墓、秋瑾墓、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保俶塔。

  截止1985年底尚在審定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衛匡國墓、郭莊、浙江圖書館孤山館舍、大麥嶺摩崖題記等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牛皋墓、舞鶴賦刻石、俞曲園墓、弘一法師舍利塔、西湖三潭、史量才墓、陳文龍墓、龔佳育墓、忠義橋、雷峰塔遺址等10處。

  古跡遺址

  秦纜石:位于寶石山。相傳秦始皇東游泛海,系舟于此。

  如凈禪師塔:位于凈慈寺后右側。如凈法師是元代佛教大師,日本通元和尚拜他為師。如凈圓寂,葬于此。

  俞樓:位于孤山西。為清代學者俞樾講學著書之所。建于光緒四年(1878年)。

  中山紀念亭:位于孤山。民國18年(1929年)3月12日植樹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

  風雨亭:位于跨虹橋東端,為紀念辛亥革命女烈士秋瑾而建。亭名來自秋瑾臨刑前所寫“秋風秋雨愁煞人”絕命詩。[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