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廬山區政府網

中  文  名:廬山區政府網

官        網:http://www.lushan.cn

地        址:暫無

車牌:贛G

區號:

政府網簡介

  廬山區,是江西省九江市的市轄區,緊靠九江市中心,北瀕長江,東臨鄱陽湖,南依旅游避暑勝地廬山??偯娣e495平方千米(548平方千米)??側丝?2萬人(2012年),23個少數民族人口共計860人。

  全區轄3個街道、7個鎮、1個鄉:十里街道、五里街道、七里湖街道、姑塘鎮、威家鎮、新港鎮、蓮花鎮、海會鎮、賽陽鎮、牯嶺鎮、虞家河鄉,共有57個居委會、64個行政村。其中,七里湖街道由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治理。

  廬山區東濱鄱陽湖,北界長江,水岸線長達66千米。屬亞熱帶潮濕天氣,年均溫17.1℃,年均降水量1412.4毫米。無霜期262.9天。北有九江長江碼頭,西有九江廬山機場,京九、武九、九合等鐵路;昌九高速、景九高速、105國道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著名的景點有廬山、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鹿洞、原始風韻的碧龍潭、凈土宗祖庭東林寺及西林寺、鐵佛寺、石門澗、第四紀冰川遺址、鄱陽湖候鳥保護區等。東晉高僧慧遠在此結蓮社,開創佛教凈土蓮宗。宋明理學開山祖周敦頤卒葬于此。歷史沿革

  編輯

  廬山區(2張)

  廬山區地域歷史淵源久遠。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夏、商、周為荊州和揚州域。春秋為吳之境西、楚之境東,俗稱“吳頭楚尾”。戰國初屬吳,繼屬越,后屬南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全國三十六郡,隸九江郡。

  漢高祖元年(前206),隸九江國九江郡。四年,改九江郡為淮南國。六年,置淮南國豫章郡柴??h,地屬柴??h。始建國元年(9),新莽改制,以豫章為九江郡,柴桑為九江亭,隸九江郡九江亭。迄東漢復舊稱。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東吳孫權置武昌郡,柴桑為之屬。

  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割揚州之豫章、鄱陽、廬陵、臨川、南康、建安、晉安7郡,荊州之武昌、桂陽、安成3郡而置江州,隸江州武昌郡柴??h。晉永興元年(304),分廬江之尋陽、武昌之柴桑2縣合立尋陽郡,隸江州尋陽郡柴??h。晉義熙八年(412),省尋陽縣入柴??h。

  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分柴??h置汝南縣,同屬江州尋陽郡。

  隋開皇九年(589),廢尋陽郡及柴桑、汝南縣,復立尋陽縣,隸江州尋陽縣。十八年,易名彭蠡縣,直隸江州。大業三年(607),廢江州改置九江郡,彭蠡縣易名湓城縣,隸九江郡湓城縣。

  唐武德四年(621),廢郡復州,分湓城復置潯陽縣,隸江州潯陽縣。八年,湓城縣并入潯陽縣。天寶元年(742),改江州為潯陽郡,隸潯陽郡潯陽縣。乾元(758),復改郡為州。

  五代南唐升元三年(939),潯陽縣易名德化縣。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分德化縣立星子縣。地屬德化、星子二縣。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據江州,改稱九江府,德化縣屬之;南康路改為西寧府,星子縣屬之。境分隸九江府德化縣,西寧府星子縣。

  明洪武九年(1376),西寧府改稱南康府。

  民國3年(1914),國民政府內務部改定重復縣名。因避福建、四川轄縣之名同,改德化縣為九江縣。是年,地方行政分省、道、縣三級建置,隸江西省潯陽道九江縣、星子縣。民國15年廢道。

  新中國建立后,分九江縣潯陽鎮置九江市(地轄市)、廬山置廬山管理局,地先屬九江縣、星子縣,后屬地轄九江市、廬山管理局。

  1980年3月,原地轄九江市升格為省轄市。5月,市內置潯陽區,市郊置郊區,廬山置廬山區。時屬地轄九江市的工農兵、前進、新港、大橋、周嶺、水產6各公社和時屬廬山管理局的紅旗、向陽、登廬、東風、高垅5各公社劃歸郊區管轄。1983年7月,撤地并市,實行市管縣體制。1984年5月,為理順廬山管理體制,撤銷廬山區,另置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8月,郊區更名為廬山區。

  行政區劃

  編輯

  區劃沿革

  1984年,將廬山區七里鄉、茅山頭墾殖場(包括園藝場)和十里鄉三里村、黃土嶺村第七組劃歸潯陽區管轄。

  1984年8月7日,設置牯嶺鎮。1990年2月17日,將潯陽區十里辦事處劃歸廬山區。1992年5月6日,撤銷新港鄉、海會鄉、威家鄉、蓮花鄉,設立新港鎮、海會鎮、威家鎮、蓮花鎮。1994年3月12日,撤銷賽陽鄉,設立賽陽鎮,至此,廬山區轄2個街道、6個鎮、5個鄉。

  1999年3月4日,撤銷周嶺鄉建制,設立鎮建制,并更名為姑塘鎮,2000年,廬山區轄2個街道、7個鎮、4個鄉。2001年12月25日,撤銷高壟鄉,劃歸海會鎮;撤銷十里鄉,劃歸十里街道辦事處;撤銷五里鄉建制,設立五里街道辦事處。

  2002年1月22日,九江市人民政府《關于將廬山區五里鄉改設為五里街道辦事處的批復》:同意以原五里鄉行政區域為基礎設立五里街道辦事處,稱五里街道辦事處;五里街道辦事處轄南湖、前進、五里、八里、三垅5個村委會和8個居委會;辦事處駐饒家垅。

  區劃詳情

  廬山區轄7鎮1鄉2街道分別是十里街道、賽陽鎮、新港鎮、五里街道、蓮花鎮、姑塘鎮、虞家河鄉、威家鎮、海會鎮、牯嶺鎮。共有57個居委會、64個村委會。[地理環境

  編輯

  shadow

  出口

  ?2015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廬山區

  廬山區素有“七省通衢”、“贛鄂皖咽喉”之譽。緊臨的九江港是江西省唯一臨江開放的外貿碼頭,東臨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北襟黃金水道長江相望鄂皖,西接昌九工業走廊,南依旅游勝地廬山。

  在地質史上經歷巖漿侵襲,冰川活躍,因而地貌千姿百態,集雄奇秀麗于群山峻嶺之間。廬山區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災害很少發生,適宜農、林、牧、副、漁業發展。

  自然資源

  編輯

  土地資源:廬山區土地總面積45253公頃,其中耕地及園地12811公頃,林地14160公頃,水面12145公頃。居民及工礦交通用地4289公頃,另有2700公頃荒山尚未開發利用。

  水資源:境內較大水系20條總長182公里,均發源于廬山及其支脈,河網密度0.29千米/平方公里,地表逕流量年均3.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貯量6562萬立方米,水質良好。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為1.4萬千瓦。

  礦產資源:廬山區高嶺土儲量1000萬立方米,石灰石儲量3000萬立方米,綠肉石儲量1500萬立方米,黃沙、河沙儲量3500萬立方米,此外用于建筑業的卵石、片石、砂碴等儲量在1億立方米以上。

  生物資源:廬山區農作物栽培品種223個,其中廬山云霧茶獲國家銀質獎,馳名中外;森林覆蓋率33.2%,主要植被有常綠闊葉林及落葉常綠混交林,屬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40余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0余種;可供養殖水面3.7萬畝,已養水3.2萬畝。擁有104個品種,其中中華鱘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土特產品有“廬山三石”(石魚、石雞、石耳)、九江早椒、羅漢豆、萵筍、筍用竹等。

  交通運輸

  編輯

  水運:九江港是江西省唯一臨江開放的外貿碼頭,國家一類對外貿易口岸,具有國際貨運直航功能,年設計吞吐量30萬標箱?,F已由上海港控股,與上海實現“無縫對接”。九江港的集裝箱可直接出口,也可抵達上海洋山港配載出口,節省時間,節約成本。

  鐵路:(北)京九(龍)線、合(肥)九(江)線、武(漢)九(江)線、銅(陵)九(江)線四條鐵路在九江交匯,2008年6月,(南)昌九(江)城際鐵路已開工建設。

  公路:福(州)銀(川)高速、杭(州)瑞(麗)高速、沿(長)江高速三條公路在九江交匯。

  空運:距昌北機場100公里,擁有國內外航線23條,到全國各大城市均實現每日一班或多班;距九江機場僅25公里,已開通上海、廣州、北京航線。

  人口

  編輯

  2012年末,廬山區人口總數達221681人,其中回、蒙、苗、壯、滿、侗、彝等23個少數民族人口共計860人。非農業人口103220人,出生率11.87‰,死亡率6.06‰。

  2012年,廬山區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0772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同比增長16.5%。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070元,同比增長12%。經濟

  編輯

  2012年,廬山區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96804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6%。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0411萬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014094萬元,增長13.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13538萬元,增長12.3%。今年以來增加值增速維持在12.4%-12.9%這一區間。隨著廬山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廬山區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步伐明顯加快。2012年三次產業的比例關系為2.1:51.5:46.4,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2年廬山區實現農業總產值64423萬元,按可比價同比增長3.7%,其中:農業產值23778萬元、林業9513產值萬元、牧業產值18225萬元、漁業產值12143萬元和服務業產值764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4%、1.8%、2.4%、11.7%、11.1%。

  2010年引進億元以上農業加工項目5個,規模以上農業企業發展到2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81家,精心打造了振豐苗木、威家紅豆杉、百惠油茶、賽陽茶葉、青山湖水產等千畝農產品種養殖基地。

  2012年,廬山區糧食作物播種面4730公頃,產量26473噸。其中:谷物播種面積3943公頃,產量23581噸。豆類播種面積332公頃,產量662噸;薯類播種面積445公頃,產量2230噸。經濟作物播種面積6009公頃。其中:油料物播種面積2469公頃,產量4915噸;棉花播種面積1004公頃,產量1879噸;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2424公頃,產量42545噸。茶葉總產量163噸,園林水果6502噸。

  全年畜禽存欄中,豬34071頭,牛1308頭,家禽3410百只;畜禽出欄中,豬78186頭,家禽7081百只。肉類總產量7831噸;禽蛋產量794噸;水產品養殖面積19769畝,產量達7128噸。

  第二產業

  2012年,廬山區工業完成增加值745618萬元,同比增長16.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565614萬元,同比增長41.82%;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595602萬元,同比增長18.1%。全年工業經濟運行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廬山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7家,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企業58家,超過5億元企業10家,超過10億元企業5家,超過20億元企業2家,其中中糧糧油超過40億元。

  2012年,農副食品加工業4家,完成產值71.41億元,同比增長68.86%,占廬山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7.8%,繼續保持廬山區的龍頭行業地位;非金屬礦物制品業19家,完成產值43.43億元,同比增長45.91%;金屬礦物制品業5家,完成產值20.15億元,同比增長57.04%。以上三個主要行業企業共28家,占廬山區總企業個數的36.4%,完成工業總產值134.99億元,占廬山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2.6%。

  2012年,廬山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03163萬元,同比增長40.4%。實現利潤總額141404萬元,同比增長40.1%;利稅總額200054萬元,同比增長54.1%,為歷年來之最;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06.17,比去年同期提高78.53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2年以來,廬山區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高基數上的快速增長,投資需求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2012年,廬山區投資項目103個,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8.27億元,同比增長38.2%;房地產投資3.08億元;全年工業項目投資58個,占固定資產投產總額的56.3%;完成工業投資額128.99億元,同比增長34.4%,占廬山區投資總額的72.4%。當年新開工3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1個,完成投產額90.86億元,同比增長140.7%;其中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4個,完成投資額70.32億元,同比增長180.9%;當年竣工投產3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7個,完成投資額79.12億元,同比增長28.6%;其中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6個,完成投資額57.92億元,同比增長26.1%。

  貿易

  2012年廬山區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7240萬元,增長17.8%。隨著國家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等一系列強力政策的逐步落實到位,城鄉居民購買力得到較大提升。按銷售地分,2012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城鎮為13.48億元,同比增長17.76%,鄉村為2.24億元,同比增長18.21%,

  批發零售業累計完成14.05億元,同比增長27.28%。其中限上和限下分別完成9.11億元和4.95億元;住宿餐飲業累計完成1.67億元。

  旅游經濟穩步發展,共接待游客317.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1.7億元,分別增長10.3%、10.4%。

  財政和金融

  2012年,財政收入完成151088萬元,占年初預算的115.4%,比上年度11.1億元增收4億元,同比增長36.1%,實現兩年翻番。國稅完成37110萬元,同比增長22.9%;地稅完成97006萬元,同比增長43.3%;財政完成16972萬元,同比增長29.2%。稅收收入134116萬元,占財政總收入的88.8%,比上年增收36246萬元,同比增長37%;非稅收收入16972萬元,同比增長29.2%。

  2012年,廬山區財政支出完成13.13億元,比上年10.48億元增支2.65億元,同比增長25.3%。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2.48億元,同比增長53.5%;教育支出2.16億元,同比增長32.6%;醫療衛生支出1.20億元,同比增長4.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4986萬元,同比增長18.2%。確保國家標準工資按月足額發放,確保機構正常運轉經費、維護社會穩定經費及時撥付到位。率先在全市將財政供養人員每月平均增加600元津貼。

  2012年年末農村信用社各項存、貸款余額比年初都有較大增幅。各項存款余額為282564萬元,比2011年末增長55221萬元;各項貸款余額277877萬元,比2011年末增長74782萬元。

  社會事業

  編輯

  廬山區累計建成安置房146萬平方米,在建68萬平方米。新增城鎮就業6120人,新增農村轉移勞動力3760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標準全省領先。

  科技創新水平進一步提高;教育網點布局三年規劃順利啟動并實施,榮獲“全市初、高中教學質量管理優勝單位”稱號;文體活動蓬勃開展,榮獲全省全民健身活動優秀組織獎。

  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農村衛生、社區衛生、公共衛生等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社會管理不斷加強。

  維穩信訪秩序持續向好發展,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公眾安全感不斷提升,干部作風集中整治活動提名省級表彰,榮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范區”稱號。

  區內通訊設施完善,數字程控及網絡通訊方便快捷,擁有光纜、程控、微波、無線傳呼、移動電話等各種通訊手段,已開通特快專遞、用戶傳真、可視電話等20余種郵電業務,擁有裝機容量5萬門的國際國內程控電話,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啟動,國際互聯網寬帶技術已全面開通。隨著京九光纜鋪就使用,將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通訊樞紐。[旅游

  編輯

  合并圖冊(6張)

  廬山區以壯麗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享譽中外。

  廬山區內自然風景雄、秀、險、奇,廬山“第一奇觀”三疊泉,第四紀冰川遺跡碧龍潭和石門澗,以及馬祖洞、剪刀峽、竹泉山莊諸景區相互呼應,或展示奇特澎湃的雄壯,或呈現變幻神奇的秀美,李白、白居易、陸游等歷代文人墨客無不流連忘返。

  人文景觀積沉豐厚,宋明理學鼻祖、文學家周敦頤長眠的濂溪墓,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設壇講學的白鹿洞書院,東晉著名高僧慧遠所創佛教凈土宗發祥地東林寺,蘇軾駐足吟唱的西林寺,以及江西省最大的女眾叢林鐵佛寺、佛教圣地蓮花洞、道教圣地太平宮、千年古寺江磯寺。

  廬山主體旅游景點主有:美廬別墅、廬山會議會址、花徑、錦繡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涯、石門澗、黃龍潭、烏龍潭、三寶樹、蘆林湖、博物院、含鄱口、植物園、大口瀑布、三疊泉、五老峰。

  廬山外圍有:東林寺、秀峰、白鹿洞書院、漢陽峰、小天池。

  廬山輻射景點有:獅子洞、鞋山、千島湖、龍宮洞、石鐘山、觀音島、魯溪洞、九宮山等。

  特產

  編輯

  廬山特產可以概括為“一茶三石”。

  廬山石雞

  廬山石雞是一種生長在陰澗巖壁洞穴中的麻皮青蛙。又名赤蛙、棘腦蛙,體呈赭色,前肢小,后肢強壯。因其肉質鮮嫩,肥美如雞而得名。廬山石雞晝藏石窟,夜出覓食。形體與一般青蛙相似。

  廬山石魚

  廬山石魚體色透明,無鱗,體長一般在30--40毫米左右,同銹花針長短差不多,就是長上七至八年,長短也不超過一寸,故又名銹花針。廬山石魚因長年生活在廬山泉與瀑布中,把巢筑在泉瀑流經的巖石縫里,故稱石魚。石魚生長在廬山的峽谷溪流中,體小,長而略扁。

  廬山石耳

  廬山石耳與黑木耳同科,是一種野生在人跡罕至的懸崖峭壁上的肢菌植物,由于它形狀扁平如人耳,又附著在巖上生長,所以稱之為“石耳”。石耳營養價值極高,內含很多的肝糖、膠質、鐵、磷、鈣及多種維生素。

  廬山云霧茶

  廬山云霧茶廬山云霧茶,系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始產于漢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種歷史,宋代列為“貢茶”。廬山云霧茶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而久負盛名。暢銷國內外。仔細品嘗,其色如沱茶,卻比沱茶清淡,宛若碧玉盛于碗中。味道類似“龍井”,卻比龍井更加醇厚,若用廬山的山泉沏茶焙茗。朱德有詩云:“廬山云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