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星子縣政府網

中  文  名:星子縣政府網

官        網:http://www.xingzi.gov.cn

地        址:暫無

車牌:贛G

區號:

政府網簡介

  星子縣是江西省九江市下轄的一個縣。背倚廬山,面臨鄱陽湖,東與都昌縣隔水為鄰,西與九江縣、德安縣、共青城市接壤,北與廬山管理局山體相連,南與永修縣湖洲相接。全縣人口28.0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01萬人,區域面積894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和一場、一處,72個行政村。[歷史沿革

  編輯

  星子縣地域在夏、商、周時,隸屬揚州。

  春秋周景王九年(前536),星子逐漸為楚國所有。周敬王十年(前510),吳王闔閭攻打楚國,地歸豫章郡,屬吳國(今吳障嶺,即吳國屏障之義)。

  戰國周元王四年(前472),越王勾踐滅吳國,故又歸越國。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楚威王熊商征討越國,殺越王無疆。次年,收回原被吳國占去的全部土地。

  星子縣溫泉鎮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縣地屬九江郡。

  漢高祖六年(前201),設淮南國豫章郡柴??h,星子在其境。

  三國魏黃初三年(222),東吳孫權設武昌郡,柴桑屬之。

  晉永興元年(304),劃武昌郡柴??h、廬州郡尋陽縣,設尋陽郡。

  南朝仍循舊制屬尋陽郡。

  隋文帝平陳,廢尋陽郡設江州,廢汝南、柴桑二縣,設尋陽縣。

  開皇十八年(598),更名彭蠡縣。大業三年(607),廢江州,改為九江郡,彭蠡更名湓城。唐武德四年(621),復設江州,立潯陽縣;八年(625),湓城并入潯陽。

  五代吳楊溥大和年間(929~935),于廬山之南立星子鎮,派兵駐守。因境內有石(即落星墩)浮于水面如星,故得其名。南康保大年間,潯陽改名德化,星子鎮歸屬德化縣。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升星子鎮為星子縣,屬江州。(三年,司農寺丞孔宜任星子鎮稅官,上奏:“星子當江湖之會,商賈所集,請建為軍?!蓖?,太宗下詔,升星子鎮為縣,令孔宜知星子縣事。)太平興國七年(982),設南康軍,將洪州的建昌(明析安義縣)、江州的都昌、星子,統一管轄,以星子縣為軍治,張南為第一任知軍;隸屬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江南路分東、西兩路,南康軍屬江南東路。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南康軍改名南康路,設總管府,隸屬江淮行省。不久改歸江西行中書省。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西征,進入江西,將南康路改為西寧府。

  明洪武九年(1376),改名南康府,隸屬江西布政司。

  清雍正九年(1731),南康府屬廣饒九南道。自宋至清,星子均屬南康。南康軍、路、府治均設在星子縣。

  民國元年(1912)冬,廢除南康府,保留星子縣,隸屬江西省。民國3年(1914),全省劃為四道,星子隸屬潯陽道。民國15年(1926)廢道,星子直接隸屬江西省。民國21年(1932),江西劃為十三個行政區,星子屬第三行政區(區駐瑞昌)。民國24年(1935),劃歸第五行政區(區駐浮梁)。民國28年(1939),全省減至11個行政區,星子劃歸第九行政區(專署駐岷山);縣府一度駐波陽、都昌等地。民國31年(1942),仍屬第九行政區(專署駐武寧)。

  1949年5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129師進駐縣城,星子縣解放。

  新中國成立后,星子縣屬九江專區(后改稱九江地區)。1983年7月九江地、市合并,星子縣屬九江市。

  行政區劃

  編輯

  區劃沿革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星子縣廢保甲,建立5個區,50個鄉(鎮)。

  1953年,改劃為6個區61個鄉1個鎮。

  1956年,原6個區61個鄉(鎮)又合并為3個區17個鄉和南康鎮。

  1958年,撤區并鄉,為9鄉1鎮1場。其后五里鄉、隘口鄉、蓼花鄉、橫塘鄉、蘇家垱鄉均轉為人民公社。溫泉、花橋鄉合并為溫泉公社。觀音橋和覺悟鄉合并為觀音橋人民公社。蛟塘、蛟東鄉合并為蛟塘人民公社。蓼南、新池鄉合并為蓼南人民公社。至此全縣共設9個公社1鎮1場

  1985年全縣有13鄉1鎮1場。即:白鹿、溫泉、隘口、橫塘、澤泉、蘇家垱、沙湖山、蛟塘、華林、蓼南、蓼花、新池、蚌湖等13鄉;南康鎮和東牯山林場。

  1991年6月,縣委、縣政府決定:將寺下湖及沿湖部分村組劃歸蚌湖鄉管轄,即將寺下湖及沿湖的原蛟塘鄉管轄的沿寺下湖區的橋浦村全部及龍溪村、芙蓉村部分村組,原蘇家垱鄉管轄沿寺下湖的香山村、開福寺村、土牛村的部分村組劃歸蚌湖鄉人民政府管轄。同時,將原蚌湖鄉的大塘村、蓼池村劃歸南康鎮管轄。蚌湖鄉政府遷到寺下湖土牛嘴,同寺下湖國營水產場合署。

  1991年8月,漿潭聯圩成立青山墾殖場,屬正科級機構。

  1995年3月,白鹿、隘口、蛟塘、蓼花撤鄉建鎮。全縣共有9鄉、5鎮、2場。即:溫泉、橫塘、澤泉、蘇家垱、蚌湖、華林、蓼南、新池、沙湖山等9個鄉;南康、白鹿、隘口、蛟塘、蓼花等5個鎮;東牯山林場、青山墾殖場等2個場。

  1999年5月,華林、溫泉、橫塘撤鄉建鎮。全縣共有6鄉、8鎮、2場。即:澤泉、蘇家垱、蚌湖、蓼南、新池、沙湖山等6個鄉;南康、白鹿、溫泉、隘口、華林、蛟塘、橫塘、蓼花等8個鎮;東牯山林場、青山墾殖場等2個場。

  2001年11月,再次調整鄉鎮區劃。溫泉、隘口兩鎮合并為溫泉鎮,鎮政府駐地為原隘口鎮政府所在地;蚌湖鄉、青山墾殖場、蘇家垱鄉合并為蘇家垱鄉,鄉政府駐地為原蘇家垱鄉政府所在地;新池鄉、蓼南鄉合并為蓼南鄉,鄉政府駐地為原蓼南鄉政府所在地;改沙湖山鄉為沙湖山鄱陽湖濕地生態保護區管理處。全縣共有3鄉、7鎮、1場、1處。

  至2005年,全縣建置仍為7鎮、3鄉、1場、1處。即,南康鎮、溫泉鎮、蛟塘鎮、白鹿鎮、蓼花鎮、華林鎮、橫塘鎮、澤泉鄉、蓼南鄉、蘇家垱鄉、東牯山林場、沙湖山管理處。

  區劃詳情

  轄7鎮、3鄉、1個國營林場、1個濕地管理處。分別是南康鎮、白鹿鎮、溫泉鎮、蓼花鎮、華林鎮、蛟塘鎮、橫塘鎮、蓼南鄉、蘇家垱鄉、澤泉鄉。地理環境

  編輯

  氣候

  星子縣屬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為1437毫米,年平均氣溫15-18℃,年平均日照數1932小時。

  地質

  shadow

  出口

  ?2015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星子縣

  星子縣區內中元古界雙橋山群(包括混合花崗巖)及第四系廣泛分布,雙橋山群面積225.71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混合花崗石21平方公里、變流紋斑巖43公里),第四系417.29平方公里,水面237.1平方公里,震旦系——第三系零星分布,面積13.9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編輯

  水資源

  有43萬畝鄱陽湖面和沿湖澤畔,山澗水系發達,廬山諸多峽谷,數十條港澗,總長200多公里,地表水年徑流量達5.2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為1.6萬千瓦。有鄱陽湖220公里湖岸線。

  礦產資源

  瓦板巖(青石)、

  星子金星硯花崗巖、高嶺土(瓷土)等開采歷史悠久。解放后從五十年代開始至今,通過礦產資源普查,發現了鈹、鉭、鈮、鐵礦,獨居石、混合花崗巖、高嶺土(瓷土)、鉀長石、云母、石英、熔煉石英、輝綠巖、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巖、砂及溫泉等24種礦產資源。其中瓦板巖(青石)、花崗巖、砂、瓷土等早為星子勞動人民所發現,世代開采,馳名國內外,其產品遠銷日本、法國、韓國、美國及東南亞各國和江蘇、浙江、上海、南昌、景德鎮等地。星子縣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砂、石、土等種類多,品質優,地質遠景儲量大,開采條件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九江市、江西省都占有一定地位。

  經濟社會

  編輯

  綜合

  2011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43.6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3.4%,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6539元,折合2625美元(按6.3:1計算),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1998萬元,同比增長1.9%;第二產業增加值209552萬元,同比增長25.5%,其中工業增加值185050萬元,同比增長26.7%;第三產業增加值175188萬元,同比增長6.5%。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1.9:48:40.1.財政、金融實力進一步增強,2011年,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50188萬元,同比增長20.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5673萬元,同比增長33%。2011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417486萬元,同比增長26.5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52212萬元,同比增長23.33%;各項貸款227893萬元,同比增長36.68%,其中中長期貸款124254萬元,同比增長35.44%。

  第一產業

  2011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9991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7%,其中農業產值37707萬元,同比增長1.8%;林業產值3128萬元,同比增長2.5%;牧業產值22784萬元,同比增長4.3%;漁業產值35294萬元,同比增長8.6%。

  2011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5850畝,比上年凈增3232畝,同比增長1.6%,糧食總產量70536噸,油菜籽產量8489噸,比上年減少548噸;棉花播種面積29560畝,比上年凈增1472畝,產量3663噸,同比增長4.5%。2011年新啟動31個村點,共籌集投入建設資金1562.5萬元,“三改”率達到100%,發揮了資金最大效益。

  第二產業

  湖光山色2011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83136萬元,同比增長22.1%,完成主營業務收入719615萬元,同比增長82.3%,實現利稅80000萬元,同比增長107.6%。

  園區經濟的支撐作用愈加突出。2011年工業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55616萬元,同比40.25%,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89471萬元,同比增長60.84%,利稅總額59404萬元,同比增長69.49%。

  2011年,全縣資質內建筑業4家,實現總產值60105萬元,同比增長6%,年末從業人員2541人。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1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9480萬元,同比增長42.1%,其中工業投資242491萬元,占全部投資總額65.6%,

  商貿、旅游和對外經濟

  2011年,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質量有了提高,加上擴大內需政策效應的進一步顯現,大型超市、星級飯店的繁榮,全縣消費品市場的規模和品質得到大的提升,2011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億元,同比增長18.2%。

  2011年共接待旅游人數773.9萬人次,同比增長45.4%,旅游綜合收入24.89億元,同比增長40.1%。星級酒店21家(含星級農家樂),客房1850間。

  2011年,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076萬美元,同比增長8.8%,出口總額12219萬美元,同比增長15.2%。

  人口

  編輯

  2011年末,全縣總人口26.4萬人,其中女性12.5萬人,非農業人口44860人,占全部人口的17%。人口出生率13.57‰,死亡率5.6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88。

  交通

  編輯

  縣城南康鎮三面環水,負山襟湖。境內有北京至珠海的105國道,緊靠昌九高速公路,至九江機場、廬山火車站30分鐘,至九江火車站、九江碼頭、九江市區40分鐘,至昌北機場僅需80分鐘,距九江市36公里,距南昌120公里,距武漢200余公里。

  水上運輸四通八達,自古有“南國咽喉、西江鎖鑰”之稱,水上逆贛江可直航景德鎮、南昌、贛州,入長江黃金水道抵國外口岸。贛、撫、饒、信、修五大水系在縣域東南水面束流而東,形成“江湖之會”。

  社會事業

  編輯

  教育衛生

  2011年全縣共有普通中學15所,小學84所,普通中學在校人數16608人,其中女生7580人;小學在校人數29437人,其中女生1323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升學率100%,高中升學率70.3%。

  全縣共有醫院、衛生院19所,實有病床數670張,醫院、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85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53人。

  社會保障

  2011年社會福利單位13個,床位數1292張;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1295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2496人。參加失業保險8300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55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234人。農村五保供養157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3619人。

  通信事業

  2011年,全縣固定電話38320戶,移動電話158540戶,互聯網17029戶,有線電視用戶29502戶,其中農村用戶15514戶。

  星子旅游

  編輯

  旅游概況

  星子境內,一大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李白瀑布)、兩大峽谷(桃花源、棲賢兩大峽谷分別長12公里和6公里)、三大國寶(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白鹿洞書院、觀音橋、秀峰摩巖石刻)、四大名泉(溫泉、天下第一泉谷簾泉、天下第六泉招隱泉、聰明泉)、五大叢林(秀峰寺、歸宗寺、棲賢寺、萬杉寺、海會寺),聞名遐邇。

  景點介紹

  秀峰景區

  秀峰泛指香爐、雙劍、文殊、鶴鳴、行龜諸峰。這里山峰奇秀,風光旖旎,香爐峰云煙繚繞,飛瀑如練;雙劍峰如劍插云霄,凌厲壯觀;姐妹峰似姐妹比肩,意趣盎然;鶴鳴峰若仙鶴將鳴,其態栩栩。在“雙劍”和“鶴鳴”兩峰之間,開先瀑布共源分流,一為東瀑,形似馬尾,故名馬尾瀑;一為西瀑黃巖瀑,狀若銀河,從天而下。兩瀑又在青玉峽合流,瀉入龍潭。歷代有不少名人在這里流連忘返,作詩題記。

  東林大佛

  東林大佛總投資超過10億元,整體造型吸收了龍門石窟等盛唐佛像優點,是代表當代高水平的宗教藝術精品。整個項目以阿彌陀佛銅像為核心,組成部分包括凈土文化區、新東林寺、比丘尼院、隱逸文化區、安養區、海會堂、大德精舍區等。建成后將是中國國內唯一一個集修行、弘法、教育、研究、慈善、安老與臨終關懷為一體的國際性宗教與文化交流平臺。

  觀音橋景區

  陶淵明雕塑景區以觀音橋為中心構成的一個風景區。觀音橋原稱棲賢橋,又稱三峽橋,為我國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觀音橋于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由江洲匠陳氏三兄弟所建。長約24米,寬約4米,單孔橫跨于大漢陽峰和五老峰之間的深澗之上,以五排同型重各一噸多的花崗巖105塊扣砌而成,結構緊密、造型美觀,雖經千年、仍緊固如初,被譽為中國南方橋梁建筑史上的一顆明珠。

  白鹿洞景區

  地處五老峰東南麓,距星子縣城12公里。景區因書院而得名,白鹿洞書院,是我國史上著名的書院。它以悠久的歷史,幽靜的環境,寬敞的殿堂,嚴謹的教規而享譽天下,曾被祟為“海內書院第一”、“天下書院之首”。1959年,白鹿洞書院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二級自然保護區。

  太乙村景區

  太乙村景區在含鄱口西太乙峰下,坐落于山南登山古道旁,相傳遠古道教宗師太乙真人在此修煉成仙。此處海拔在800米以上,有國民黨蔡庭楷、白崇禧、陳誠等十八位著名高級將領在此修建了大小不一、風格各異的十八幢別墅。境內主要由十八幢別墅遺址、九奇峰、第四紀冰川遺跡、觀喜亭、息肩亭、泉槽瀑布、太乙索道等景點構成。

  桃花源景區

  星子溫泉坐落在廬山最高處的漢陽峰西,名康王谷,又俗稱廬山壟,為廬山三大峽谷之一。由觀口山門、回馬石、問津堂、忘路谷、桃花溪、吳官村、康王城、谷簾泉等景點組成。從星子縣城出發,沿山南公路,西行近20公里,至德安、星子交界的隘口,往北折數公里即到觀口山門。如果早晨從南昌或九江出發至星子山南旅游,則可從昌九高速公路到德安,穿城而過不久便到隘口,往北折數公里到觀口山門,這樣,桃花源景區便成了星子山南旅游的起始點。

  醉石溫泉景區

  溫泉位于廬山南麓金輪峰下,因區內有廬山溫泉而得名,境內有陶淵明故里栗里陶村、溫泉療養院,歸田后醉臥松云、把酒賞菊的醉石館;王羲之鵝池、墨池、玉簾聽瀑讀書的石屋;朱熹手書醉石;佛教勝地歸宗寺、道教勝地的簡寂觀。

  文化

  編輯

  書院文化

  唐李渤與兄隱居白鹿洞讀書;顏翊率弟子30余人在此進修;南唐開元年間立為“廬山國學”;北宋初建為書院,與睢陽、石鼓、岳麓并稱天下四大書院;南宋朱熹知南康軍,修復書院,首立洞規,在此講學。白鹿洞延續千年,曾一度成為全國文化學術交流中心。

  宗教文化

  星子的佛教、道教、基督教歷史悠久。佛道兩教自古以來數度興廢。晉朝王羲之將自己的住宅贈與西域僧人建歸宗寺;唐智能高僧主持歸宗,佛事大盛,僧徒千人;北宋,山南寺院遍布,五大叢林(開先、歸宗、棲賢、萬杉、海會)聞名遐邇,寺院達200余所。道教傳播早于佛教,東晉葛洪在觀音崖煉丹;南朝陸修靜居簡寂觀,撰道教經典,創南天師道,為一代宗師。簡寂觀中的道藏閣,是當時全國最大的道教經庫。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