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景德鎮市政府網

中  文  名:景德鎮市政府網

官        網:http://www.jdz.gov.cn

地        址:昌江區瓷都大道686號

車牌:贛H

區號:0798-8589655

政府網簡介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參與整理,歡迎您與百科地理組一起交流。

  景德鎮市,別名“瓷都”,為江西省地級市。位于江西省東北部,屬于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處于皖(安徽)、浙(浙江)、贛(江西)三省交界處,是浙贛皖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之一。

  景德鎮陶瓷享譽全世界,歷史上是官窯之地。民國時期曾與廣東佛山、湖北漢口、河南朱仙并稱全國四大名鎮。

  景德鎮市下轄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昌江區和景德鎮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有13個街道、39個鄉鎮、3個國有農林牧漁場、131個社區居委會、502個村委會。全市土地面積527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70多萬,其中非農業人口70.6萬人,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地區。贛語是景德鎮的代表方言,多為漢族江右民系。

  景德鎮是江西省重要的旅游與工業城市,世界瓷都,中國直升機工業的搖籃。是中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國家甲類對外開放地區。

  景德鎮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文明衛生城市,江西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等稱號。歷史沿革

  編輯

  景德鎮市,春秋時屬楚東境,秦為九江郡番縣地,漢屬豫章郡鄱陽縣,東晉稱新平鎮。唐武德四年(621)置新平縣,新平鎮屬之,以在昌江之南,又稱昌南鎮。八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復置,治所在新昌江口,故稱新昌縣。天寶元年(742)改名浮梁。鎮先后隸于新昌、浮梁縣。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因鎮產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沿用至今。元代,浮梁縣一度升為州,鎮屬州。明代州改稱為縣,此后景德鎮在行政上一直屬縣轄區。

  景德鎮(2張)

  早在東漢時期,古人在昌南(景德鎮)建造窯坊,燒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質好,先人們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優點創制出一種青白瓷。青白瓷晶瑩滋潤,有假玉器的美稱,大量出口歐洲。

  十八世紀以前,歐洲人不會制造瓷器,因此中國特別是昌南鎮的精美瓷器很受歡迎。在歐洲,昌南鎮瓷器是十分受人珍愛的貴重物品.歐洲人就以“昌南”作為瓷器(china)和生產瓷器的“中國”(China)的代稱,久而久之,歐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卻了,只記得它是“瓷器”,即“中國”。

  清乾隆之后,景瓷生產從巔峰走向下坡路,產量、器質、品種、造型等呈萎縮狀態。鴉片戰爭之后,景瓷生產受到嚴重摧殘。延續500多年之久的御器廠壽終正寢。

  民國五年(1916),浮梁縣治從舊城(今浮梁縣)遷至景德鎮。1927年~1929年景德鎮曾一度建市,稱景德市。1930年—1934年中國共產黨曾在景德鎮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組織。1935年,江西省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從鄱陽縣遷至景德鎮,景德鎮成為贛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中心??谷諔馉幈l后(日本稱第二次中日戰爭),國民黨和共產黨重新合作,于1938年在景德鎮設有中國共產黨的新四軍辦事處,北部山區的瑤里設有留守處。

  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和浮梁縣解放,景德鎮與縣劃開建市。5月4日成立中國共產黨景德鎮市委員會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先后隸屬贛東北行署、上饒專區、樂平專區、浮梁專區。1953年6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景德鎮市為江西省轄市。1960年,浮梁縣建制撤銷,其行政區域劃入市境。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將樂平縣劃屬市轄,并將鄱陽縣屬的魚山、荷塘兩個行政區域劃歸景德鎮市轄。1985年,市轄樂平縣和珠山、昌江、鵝湖、蛟潭四個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準,恢復浮梁縣建制,撤銷鵝湖、蛟潭兩區。1992年9月,樂平縣撤縣建市(縣級市)。2009年,景德鎮市轄樂平市、浮梁縣和珠山、昌江兩區。

  行政區劃

  編輯

  現轄2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1個縣。

  市轄區:昌江區、珠山區

  縣級市:樂平市

  縣:浮梁縣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景德鎮市位于江西東北部,西北與安徽省東至縣交界,南與萬年縣為鄰,西同鄱陽縣接壤,東北倚安徽祁門縣,東南和婺源縣毗連,居東經116°57′-117°42′,北緯28°44′-29°56′。土地面積5256平方公里,緊鄰安徽省。座落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

  地形

  景德鎮屬丘陵地帶,坐落于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市區內平均海拔32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最高峰位于與安徽休寧接壤的省界地帶,海拔1618米。景德鎮市市區處于群山環抱的盆地之中,如遇持續的暴雨天氣,市區易形成水患。

  氣候

  景德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根據1981-2010年最新氣象數據,景德鎮城區歷年平均氣溫17.8℃,年平均降雨量1805毫米。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端最高氣溫41.8℃(1967年8月29日),極端最低氣溫-10.9℃(1963年1月13日)。景德鎮春季氣候多變,時冷時暖,春夏之交常有冷暖氣流交匯于境內,陰雨連綿;前夏梅雨期間,降雨集中,大、暴雨頻繁,5、6、7月份的常年平均降水量有200-350毫米,極易導致洪澇災害發生,出梅后多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天氣炎熱,且濕度較高,會使人感到悶熱難耐;秋季氣溫較為溫和且雨水少;冬季常受西伯利亞(或蒙古)冷高壓影響,盛行偏北風,天氣寒冷。

  水文

  昌江、西河、南河昌江為流經景德鎮市的最大河流,西河、南河是其重要支流,于景德鎮市區注入昌江。

  昌江發源于江西省與安徽省交界處的山區,大致呈北南走向,由北向南注入鄱陽湖。歷史上,昌江曾是景德鎮對外交通最重要的通道。

  交通

  編輯

  景德鎮市位于“六山”“兩湖”(廬山、黃山、九華山、三清山、龍虎山、武夷山及千島湖、鄱陽湖)的中心區,擁有皖贛鐵路,杭瑞、景鷹、德昌、景婺黃四條高速公路,景德鎮機場是中國100個重點支線機場之一,已經形成立體交通網絡。

  公路

  1.國家高速G56杭瑞高速公路東西向橫貫全境,向西經九江可達武漢、合肥、南京、南昌,向東可抵上海及浙江省的各大中城市。2.G35濟廣高速公路通車加強了高速的南北交通。

  3.景婺黃(常)高速公路作為重要的生態和旅游線路,地方加密高速,讓景德鎮成為了重要高速樞紐城市。

  4.G206國道南北向縱貫全市,其運量逐漸被高速公路分流。安景高速公路使得景德鎮通江達海。

  水路

  景德鎮市境內主要通航河流有昌江河和樂安河2條。昌江市區至鄱陽縣凰崗鎮段通航等級為5級;樂安河樂平市區至萬年縣石鎮鎮段通航等級為3—5級不等。

  景德鎮的水運主要依于昌江,歷史上曾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運路段,、隨著鐵路和公路運輸的快速發展,再加上昌江水位較淺,通航能力所限,水運在當今景德鎮對外交通中的作用已大為下降,只是一個輔助的運輸渠道。

  鐵路

  景德鎮是江西的鐵路樞紐。將建成的景德鎮新客運站溝通新皖贛,九景衢,阜鷹汕多條線路。新客運站正在規劃中,將成為景德鎮特色客運站新皖贛,九景衢,阜鷹汕在新客站交叉。阜景鐵路開建。

  1.皖贛鐵路經復線電氣化擴能改造后,時速達到200-250公里,北接京滬線可達上海及中國北方,南連新浙贛與鷹廈線通往浙江和福建。

  2.九景衢鐵路西接九江鐵路樞紐,東接浙江衢州和京福高鐵,復線電氣化,設計時速達到200公里,使得景德鎮到上海的時間縮為4個小時。2013年9月12日九景衢江西鐵路公司成立,2013年10月份開建,2017年完工通車。

  3.安景鐵路是一條聯絡線,復線電氣化,時速200-250公里,其連同了安徽的安慶,為江西增加了一個出省的通道,連接了一個新的通往合肥,進京的道路。

  航空

  景德鎮機場為4C級民用機場,屬全國100個重點支線機場之一,由首都機場集團公司投資1.4億元的景德鎮機場改擴建項目已經竣工,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能力提高到50萬人次。

  景德鎮機場在原來的羅家機場基礎上改造而成,外地人一般稱景德鎮機場,位于景德鎮市區西北面浮梁縣洪源鎮羅家村,距市區約6公里。機場始建于1959年,當時飛行區等級為1B級。1992年9月,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景德鎮市政府耗資2億元將機場擴建,1996年7月新機場正式投入營運。

  資源

  編輯

  生物資源

  景德鎮全境山區特征明顯,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0%。植被類型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為主,主要樹種有杉木、馬尾松、濕地松、苦櫧、甜櫧、栲樹、櫟類、楓香、樟樹、木荷、毛竹等。分布著許多國家重點保護樹種,如:南方紅豆杉、銀杏、閩楠、紅楠、三尖杉、七葉一枝花等,現已登記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有3.9余萬株,其中古樹名木群80余個,3萬多株。

  景德鎮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Ⅰ、Ⅱ級保護動物有20余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4種,為云豹、金錢豹、黑麂、白頸長尾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白鷴、鴛鴦、紅腹錦雞等。

  礦產資源

  景德鎮的主要礦產有瓷石、高嶺土、煤、鎢、砂金、銅、螢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特別是瓷石、高嶺土和煤炭蘊藏最具特色。景德鎮的高嶺土在國際陶瓷界都具有影響;煤炭資源也十分豐富,是江西省的三大產煤區之一。高嶺土是陶瓷工業最重要的原材料,景德鎮產的高嶺土品質非常好,用它生產出來的景德鎮瓷器,曾經代表著中國陶瓷制品的高端水平和上等品質,影響著中國甚至世界。國際上通用的高嶺土學名--Kaolin來源于景德鎮北部山區鵝湖鎮高嶺村邊的高嶺山。景德鎮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樂平市。

  人口

  編輯

  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1.0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96.3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18‰。

  據人口抽樣調查,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2.9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1.50萬人,自然增長率6.85‰。

  政治體制

  編輯

  景德鎮市委

  書記:鐘志生

  副書記:顏贛輝梅亦

  景德鎮市政府

  市長:顏贛輝

  副市長:史文斌、黃康明、周少清、劉文華、汪劍平、張春萍、盧正大、熊皓、何軍威

  市政府秘書長:劉朝陽

  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察局局長:陶永昌

  景德鎮市人大

  主任:王力農

  副主任:伍枝勤、余振泰、沈薇、吳光輝、周景偉、胡志榮、余樂明

  秘書長:馮國平

  景德鎮市政協

  主席:梁高潮

  副主席:周建新、何炳欽、童第云、汪小玲、劉朝陽、夏軍、

  秘書長:汪金林

  經濟

  編輯

  景德鎮商業活動的活躍是從1995年以后開始的,在零售上,形成1+4模式,即沃爾瑪為龍頭,本土的華達,日新,萬客隆,景客隆共同的零售模式。

  201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628.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1.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97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增加值373.78億元,增長12.4%;第三產業增加值205.50億元,增長11.7%。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為39151元,增長10.9%。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84.04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6.6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2.0%和30.4%。

  景德鎮風光(55張)

  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865元,比上年增長1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21元,增長14.0%;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47:1(以農民收入為1)下降至2.44:1。2012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2052元,比上年下降16.6%;農民恩格爾系數為48.5%,比上年下降4個百分點;全市城鎮居民人均食品支出5337元,比上年增長11.1%,恩格爾系數為37.8%,比上年的37.9%下降0.1個百分點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2.7%,比上年的105.1%回落2.4個百分點。

  2012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83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164.95億元,增長14.3%。全市實現出口總值12.13億美元;新增市外3000萬元以上項目272個,實際進資553.54億元,增長64.5%;新增市外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23個,實際進資361.48億元,增長48.6%。2012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1.18億美元,增長12.0%。

  農業

  景德鎮的農業主要是水稻種植,是江西省環鄱陽湖水稻種植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中國商品糧基地之一,也是全國優良種豬繁殖基地、江西省重點產棉區、茶葉生產加工基地。區域內的水稻是一年兩熟的雙季稻,春播為早稻,夏種為晚稻。南部的樂平市是贛東北的重要蔬菜生產基地。2007年蔬菜種植面積1.7萬公頃,總產量達62萬噸,被授予“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市,中國農產品采集中心之一,有“江南菜鄉”之稱。經濟作物中,浮梁縣的茶葉生產在景德鎮農業產值中也占有很大比重,且名氣比較久遠。早有唐朝白居易詩中的“前月浮梁買茶去”的描述;后有1915年在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浮梁縣產的“浮紅”茶,曾與貴州茅臺酒獲得金質獎。1997年浮梁縣被中國農業部授予“中國紅茶之鄉”,2003年“浮瑤仙芝”茶葉在上海的中國精品茶博覽會上獲金獎。

  工業

  2012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0.83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46.23億元,增長15.5%。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101.25億元;景德鎮市焦化工業集團實現工業總產值101.23億元。

  旅游

  景德鎮市依托文化底蘊和生態資源,突出文化和生態特色,以陶

  景德鎮街景(6張)

  瓷文化打造“世界瓷都、藝術之城、千年名鎮、生態家園”的旅游,構建“瓷源浮梁、古鎮珠山、綠色昌江、多彩樂平”的旅游格局,2012年全市旅游總人數2001.2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7%;實現旅游總收入125.22億元,增長49.5%;旅游總收入占GDP的比重達19.9%,實現“十二五”規劃提出的旅游經濟總量占GDP的比重達18%以上的目標。

  社會事業

  編輯

  景德鎮市治安好轉率連續七年全省第一;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連續五屆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是全國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在全省開展的機關效能年、創業服務年、發展提升年活動中取得全省“三連冠”。

  教育事業

  景德鎮截止到2012年擁有各級各類學校604所,其中高等學校3所,中等學校25所,普通中學98所,小學478所;在校學生數28.14萬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9.66萬人,小學在校學生14.70萬人;中小學生升學率93.3%,比上年提高10.3個百分點;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全市專任教師數1.59萬人,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數0.74萬人,小學專任教師數0.64萬人;全市年末擁有幼兒園幼兒數4.88萬人,比上年增長17.4%。

  景德鎮有二十余所中學,以景德鎮一中、景德鎮二中,景德鎮五中。

  高等院校有景德鎮陶瓷學院、景德鎮學院、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文化事業

  景德鎮截止到2012年擁有各類電影院和影劇院4個,比上年增加2個;專業劇團數2個,專業劇團演出場數達2991場,觀眾人數達16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3%;年末擁有公共圖書館5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達665千冊。全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22.50億元,占GDP比重達3.6%。

  國貿美術館:國貿美術館成立于2013年5月,由景德鎮鐘氏瓷業和景德鎮紫蓮花網絡有限公司聯合創辦,是一家集陶瓷藝術品典藏、陶瓷藝術品展覽、陶瓷藝術家筆會交流、陶瓷藝術禮品

  景德鎮雕塑瓷廠(2張)

  瓷設計定制及陶瓷藝術家宣傳為一體的1200平米景大型綜合藝術文化傳媒機構。

  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瓷博會):由國家商務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一年一屆。

  城市道路的瓷文化:2000年代初開始,景德鎮為突出城市瓷文化,在城市道路的交匯處有景德鎮的瓷窯模型、瓷塔、瓷文化墻。

  景德鎮民窯博物館:景德鎮民窯博物館設于湖田古瓷窯遺址文物保護區內。在四十余萬平方米的地下積淀了五代至明朝(公元907年—公元1644年)制瓷歷史文化遺存,是最早生產釉里紅瓷器的產地。民窯博物館周圍環繞著十二處二十六萬平方米面積尚未發掘的古陶瓷遺存。

  景德鎮陶瓷館:中國第一家陶瓷專題藝術博物館,是景德鎮陶瓷文化的一個重要展示區。

  科技發展

  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位于江西省景德鎮市,創建于1969年12月,隸屬于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是中國唯一的以直升機型號研制和直升機技術預先研究為使命的大型綜合性科研單位。研究所現有職工2000余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400余人,高級工程師300多人,國家級、部級專家8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2人、“511人才”14人,研究員90余人。

  研究所擁有總體氣動、結構強度、旋翼設計、航電火控、飛行控制、液壓傳動、環境控制、信息技術等40多個專業和系統設計試驗研究室16個;具有覆蓋13噸級以下軍、民用直升機常規設計、試驗的手段和設施,設計研究手段先進,技術開發力量雄厚。其中,直升機旋翼試驗塔、工程模擬器、地面聯合試驗臺等設施填補了中國內行業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直升機旋翼試驗能力躋身世界先進行列。能夠進行并行工程設計以及總體、系統仿真以及靜強度、振動、疲勞、航電系統、非航電系統、電氣系統、燃滑油系統、武器系統、飛機地面動力等多種試驗。2002年通過了GJB9001A-2001質量體系認證。

  紫蓮花網絡:紫蓮花網絡為景德鎮紫蓮花網絡有限公司簡稱。其成立于2011年4月25日,座落在瓷都景德鎮,是一家典型的技術密集型互聯網企業、應用軟件產品和互聯網服務供應商。

  景德鎮602所:主要進行中國直升機設計和研究,隸屬于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是中國唯一以直升機設計、試驗和相關課題研究為目的大型綜合性科研單位,與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公司關系緊密。

  醫療衛生

  第一、二、三人民醫院為綜合性醫院,第四人民醫院為特殊醫院,以收治精神病患者為主,另外還有五院、六院、皮膚醫院、中醫院等。景德鎮市第一、二、三人民醫院和景德鎮市婦幼保健院為三級甲等醫院。

  社會保障

  2012年全市新增城鎮就業人數3.04萬人,超2.31萬人的目標值0.73萬人,目標完成率達131.8%;城鎮就業率達96.08%,超過了94.50%的目標??傤~達3536萬元,超2700萬元的目標值836萬元,目標完成率達131.0%。三是低保補助超目標,農村低保補助水平每人每月達109.93元,超100元的目標值9.93元;城鎮低保補差水平每人每月達225.46元,超220元的目標值5.46元。四是醫療保障水平超目標,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人數達51.73萬人,目標完成率達104.3%;城鎮基本醫療基金征繳總額5.11億元,目標完成率達175.0%。

  新聞媒體

  景德鎮日報:景德鎮地區的黨報

  大瓷網:中國景德鎮陶瓷門戶網

  大陶網:中國景德鎮陶瓷藝術家數據庫

  景德鎮風光96同城:中國景德鎮生活門戶網

  瓷都晚報:景德鎮的唯一的城市報紙,也是江西省首份長報紙,作為景德鎮銷量最大的報紙,與瓷都市民的生活緊密相連。

  景德鎮電視臺:景德鎮信息和交流的唯一視頻媒體,景德鎮人民廣播電臺與電視臺配套的電臺。

  瓷都交通音樂廣播電臺:這是景德鎮地區最知名,也是覆蓋最大的媒體,創建于2002年8月,包括景德鎮,樂平,浮梁,余干,鄱陽等地。

  中瓷網:網上瓷器的交易中心。

  瓷都信息港:市民生活的服務中心。

  基礎設施

  截止到2012年全市城市道路總長達360公里,面積為763萬平方米,公共綠地750公頃,建成區綠地覆蓋面積4063公頃;森林覆蓋率65.07%;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75%,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7%;主要河流斷面優質水率100%;空氣環境質量達到二級標準,城市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100%。2012年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完成額達14.42億元。

  文化藝術

  編輯

  景德鎮是世界著名瓷都,制瓷歷史悠久。史籍記載,“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可見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陶瓷。自元代開始至明清歷代皇帝都派員到景德鎮監制宮廷用瓷,設瓷局、置御窯,陶瓷工業非常繁榮。新中國建立后,對當時中華民國時期的陶瓷企業和作坊進行了大規模的整合,陶瓷生產規模擴大形成了以日用瓷為主體,藝術、建筑、工業、電子等各類陶瓷共同發展的陶瓷工業體系;1958年創辦了一所專門培養高級陶瓷人才的高等學?!暗骆偺沾蓪W院,成為當時中國最重要的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以及陶瓷科研教育中心。

  市花市樹

  1985年9月26日,景德鎮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評選,將樟樹定為景德鎮市市樹。景德鎮的樟樹干粗枝壯,冠大葉茂,體健壽高,蒼勁古樸,姿態雄偉,它象征著瓷都歷史之悠久及古城之新貌。

  景德鎮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評選,將茶花定為景德鎮市市花。景德鎮市的茶花,品種計有60多種以“赤丹”、“西施面”最為名貴,屬中國稀有之品種。

  陶瓷名人

  趙慨(公元304-?)字叔朋,河北滏陽(今河北省邯鄲市磁縣)人。晉代陶工,景德鎮瓷器師祖。早年在福建、浙江、江西為官,因不趨炎附勢,疾惡如仇,得罪上司和僚屬,遭奸臣所害,降職貶官,來到新平鎮隱居。

  何稠隋代著名建筑家,工藝家。隋代,何稠為研制琉璃瓦,曾專程前來景德鎮進行試燒。經過反復試驗使燒成溫度大為提高,使景德鎮陶瓷生產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陶玉唐武德(618-626)中昌南鎮(今江西景德鎮)人。將所造瓷載入關中,稱為假玉器,具貢于朝,于是昌南鎮名聞天下。名曰陶窯,《浮梁縣志》。

  霍仲初昌南鎮東山人,唐代制瓷名匠.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詔新平民霍仲初等制瓷進御”,使新平縣昌南鎮瓷器一舉名天下?;羰纤k的窯廠,被稱為“霍窯”。

  唐英(1682-1756年),清陶瓷藝術家,能文善畫,兼書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

  王步(1898-1968年),晚年所作青花瓷及中國畫常署"陶青老人"。

  王大凡(1888-1961年),專攻陶瓷藝術創作,是一個多產的陶瓷藝術家。

  劉仲卿(1898—1969年),9歲開始學藝,從事陶瓷藝術67年。

  另外還有:劉雨岑(1904—1969年)、楊海生(1922—1970年)、徐播生(1891—1966年)、曾龍升(1900—1964年)、潘庸秉(1900—1961年)、龔耀庭(1910—1975年)、珠山八友,等等。

  現今景德鎮有許多工藝美術家在陶瓷美術創作領域:王錫良,張松茂,秦錫麟,唐自強,劉遠長、汪洋、鐘輝、鐘劍、一鳴、魏卿、藍國華、汪鵬、汪洲、謝勤、江立會、趙集富等等。截止2013年共60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景德鎮瓷器歷史

  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該地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著稱。其青花瓷、玲瓏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

  歷史上的景德鎮瓷器,不但海內擅聲,而且海外亦廣為流譽。據有關史書記載,古代東南亞、阿拉伯、非洲及歐洲地區的人十分喜歡中國瓷器,特別是景德鎮的瓷器。公元1405年(明永樂三年)開始,鄭和七次下西洋,攜帶的大量瓷器,景德鎮瓷器占有重要地位。陳志歲《景德鎮》詩:“莫笑挖山雙手粗,工成土器動王都。歷朝海外有人到,高嶺崎嶇為坦途?!痹姌銓嵉厥疠d了“瓷都”的歷史形跡,且寫出了景德鎮瓷器在國際市場上的卓越地位。

  后來,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學家三上次男率學者在東南亞、非洲考察了中國古代陶瓷輸出亞非各國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書,稱海上絲綢之路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鎮陶瓷的國際貿易之路。

  陶瓷教育機構

  景德鎮陶瓷學院創建于1958年,當地人稱陶院,是全球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學校,現分為新廠和湘湖兩個校區。景德鎮陶瓷學院共有在校生15000余人;教職工1135人,其中正副教授400余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16位。

  鑒于學院在行業中的特殊地位,國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硅酸鹽協會陶瓷分會、中國陶瓷協會信息中心和人才培養中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全國日用陶瓷檢測中心、全國日用陶瓷標準化中心在學院建立。

  陶瓷礦遺址

  1.高嶺瓷土礦遺址,位于景德鎮市東北50公里鵝湖鎮高嶺山,遺址分布在方圓10平方公頃的范圍內。

  2.三寶蓬瓷石礦遺址,位于景德鎮東南約12公里。

  3.陳灣瓷石礦遺址,位于景德鎮市西南約20公里魚山鄉陳灣村附近。

  4.大洲瓷土礦遺址,位于景德鎮西北約45公里浮梁縣黃壇鄉境內,礦床屬花崗巖風化殘積型

  5.馬鞍山制匣土遺址,位于景德鎮市東南約2公里馬鞍山。

  旅游

  編輯

  景德鎮是中國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家35個王牌旅游景點之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位于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旅游熱線--廬山、黃山、龍虎山、九華山、三清山、鄱陽湖、千島湖的中心區位(均在150-200公里左右)。截止到2012年,景德鎮市擁有國家4A級景區6個,分別是古窯·民俗博覽區、高嶺·瑤里風景區、浮梁古縣衙、洪巖仙境風景區、德雨生態園、中國瓷園;國家3A級景區3個,分別是金竹山寨、雕塑瓷廠明清園、江西怪石林。

  湖田古窯遺址,湖田窯是中國五代、宋、元三代各大制瓷規模最大,延續燒造時間最長、生產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窯場。屬于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德鎮御窯廠,景德鎮御窯遺址博物館位于原御窯廠遺址內,御窯廠是元、明、清時期專為宮廷生產御用瓷器的所在地,是中國歷史上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為精湛的官辦瓷廠。屬于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景德鎮古窯旅游景點(18張)

  龍珠閣,位于景德鎮珠山舊址之上。唐代叫聚珠亭,宋代稱中立亭,明代稱朝天閣和環翠亭,清代又改稱文昌閣,20世紀初重建后稱“龍珠閣”?,F已成為景德鎮的城徽。

  祥集弄民宅,位于景德鎮市區中心,是一條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巷道,內有明代住宅多處,500多年歷史,品陶齋現為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所在地。屬于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5A級旅游景點: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國家4A級旅游景點:瑤里風景區、浮梁古縣衙和紅塔、景德鎮市得雨生態園、洪巖仙境風景區、錦繡昌南中國瓷園

  國家3A級旅游景點:冷水尖、明清園、金竹山寨、怪石林、蓮花塘、諸仙洞、玉田水庫、三寶國際陶藝村、三閭廟古街等。

  特產

  編輯

  景德鎮人的飲食習慣一般喜辣,正餐中的許多菜式基本都放入辣椒調味。景德鎮小吃以街頭巷尾或路邊的小吃店最具特色。瓷都三大特有小吃:冷粉、餃子粑、堿水粑。

  苦櫧豆腐,是瑤里高山上苦櫧子為原料制作,另外有苦櫧粉絲、苦櫧粉皮、橡子豆腐、橡子粉絲、橡子粉皮、葛粉條等。

  景德鎮冷粉(2張)

  清明粑,清明節的時候,景德鎮的人們也會做這種粑,這時候人們稱它為清明粑,是清明節的必吃的東西之一。將青艾、草汁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團子,餡甜咸均可。咸的是包豬肉末、榨菜末、鮮筍末,甜的一般包芝麻。

  炒米粉,景德鎮人會把粉拿來炒,和涼拌的粉不同,它是排粉。吃的時候要細嚼慢咽,因為米粉韌性很高,久炒不碎、韌而不硬。

  冷粉,冷粉又叫涼拌的粉,制作時將米粉放在鍋里煮開,撈起加以蔥姜蒜辣椒等調料拌勻,還有香料、芝麻油等。

  煎餅,景德鎮的煎餅不同于山東煎餅。它的形狀跟荊州的水煎包差不多,皮更薄。里面的料有三種,韭菜豆干餡,辣椒包菜餡和蝦仁蘿卜絲餡。跟餃子粑的料很像。

  堿水粑,堿水粑,是景德鎮特有的地方小吃,制法簡單,可久儲不壞。它以大米磨漿,摻以堿水,用特制粑篩猛火蒸熟,厚約10厘米。食用時切成薄片,以本地煙薰臘肉、大蒜等炒食。

  景德板雞、辣椒耙、印子耙、油條包麻子、龍姣瓜子、樂平狗肉等。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