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浮梁縣政府網

中  文  名:浮梁縣政府網

官        網:http://www.fuliang.gov.cn

地        址:暫無

車牌:贛H

區號:

政府網簡介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參與整理,歡迎您與百科地理組一起交流。

  浮梁位于江西省東北部,隸屬景德鎮市,地處贛、皖二省交界處,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38個重點縣(市、區)之一,屬高效集約發展區。浮梁縣域面積285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1萬畝。轄9個建制鎮、8個鄉??側丝?0萬(2010年),其中鄉村人口24.75萬人。地貌為山地、丘陵、平原,河流眾多。屬中亞熱帶潮濕天氣。年均溫17℃,年降水量1764毫米。沙金、煤、瓷土、大理石、石灰石、瑩石儲量豐碩。

  當地特產是“一瓷二茶”:舉世聞名的瓷都景德鎮在歷史上長期隸屬于浮梁縣管轄,因而浮梁被譽為“世界瓷都之源”;唐代的浮梁茶也曾聞名天下,在敦煌遺書之《茶酒論》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分別留有“浮梁歙州,萬國來求”與“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的美名。2011年浮梁縣生產總值(GDP)64.62億元。歷史沿革

  編輯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新平鄉從鄱陽東界析出置新平縣。

  公元716年(唐玄宗開元四年),在原新平縣范圍內置新昌縣,縣治設在昌江與其支流東河交匯處的南城里。

  公元740年(開元二十八年),析東南游金鄉與休寧縣西南合置婺源縣。

  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更名為浮梁,為上縣。關于縣名的來源,

  浮梁縣《唐書,地理志》曰:“本新平也?!薄犊たh釋名》曰:“以溪水時泛,民多伐木為梁也”??h屬鄱陽郡。

  公元766年(永泰二年),析浮梁北境入歙州合黟縣南置祁門縣。

  公元816年(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因水患,縣治遷往昌江之西的高地,即今日的浮梁鎮舊城村,從此歷1100年不變。

  1960年浮梁縣建制撤銷,行政區域由景德鎮市直轄。

  1980年4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景德鎮市鵝湖區、蛟潭區。

  1988年10月11日,民政部(民批[1988]39號)批復:經國務院批準,同意撤銷景德鎮市鵝湖區、蛟潭區,設置浮梁縣,縣政府駐舊城鄉。

  1985年6月21日,蛟潭區設置勒功鄉、羅家橋鄉、蛟潭鄉;鵝湖區設置臧灣鄉(贛府廳字[1985]333號)。

  1988年12月10日,浮梁縣撤銷蛟潭鄉、經公橋鄉,分別設立蛟潭鎮、經公橋

  浮梁古縣衙鎮(贛民函[1988]138號批復)。1989年1月9日,撤銷鵝湖鄉,設立鵝湖鎮(贛民字[1989]06號批復)。

  1989年7月20日,撤銷昌江區舊城鄉,改設為浮梁鎮(現屬浮梁縣)(贛民字[1989]102號批復)。1990年2月17日,將昌江區竟成鄉洋湖村委會、青塘村委會的河北村民小組劃歸浮梁縣浮梁鎮。(贛民字[1990]29號批復)。

  公元1916年(民國五年),浮梁縣縣治遷往景德鎮,1927年至1929年一度改為景德市,后恢復為浮梁縣。1949年解放后市縣分離,景德鎮單獨劃出建立景德鎮市。1960年浮梁縣建制撤銷,行政區域由景德鎮市直轄。1988年重置浮梁縣,縣政府駐浮梁鎮大石口,截至2009年不變。

  1994年8月26日,撤銷瑤里鄉、湘湖鄉、洪源鄉,設立瑤里鎮、湘湖鎮、洪源鎮(贛民字[1994]137號批復)。

  1996年10月18日,撤銷壽安鄉,設立壽安鎮。(贛民字[1996]226號批復)。

  1999年,浮梁縣轄8個鎮、15個鄉:浮梁鎮、經公橋鎮、蛟潭鎮、湘湖鎮、瑤里鎮、鵝湖鎮、洪源鎮、壽安鎮、勒功鄉、興田鄉、金竹山鄉、福港鄉、臧灣鄉、王港鄉、羅家橋鄉、西湖鄉、江村鄉、儲田鄉、峙灘鄉、黃壇鄉、天保鄉、三龍鄉、新平鄉。

  2000年,浮梁縣轄8個鎮、15個鄉。

  2000年12月8日,浮梁縣撤銷儲田鄉,劃歸經公橋鎮;撤銷天保鄉、金竹山鄉,劃歸鵝湖鎮;撤銷羅家橋鄉,劃歸洪源鎮;撤銷福港鄉,劃歸蛟潭鎮;撤銷新平鄉,劃歸浮梁鎮(贛民字[2000]373號批復)。

  2002年末,浮梁縣總人口27.96萬人。

  2003年8月19日,將鵝湖鎮的東埠(竹嶺、竹新、界田、界新、良溪、良新、蓮花山自然村除外)、高嶺、南泊、查坑村委會劃歸瑤里鎮管轄(贛民字[2003]188號批復)。2003年底,浮梁縣總人口27.5萬人。

  行政區劃

  編輯

  浮梁縣全縣轄9個鎮、8個鄉:浮梁鎮、瑤里鎮、鵝湖鎮、湘湖鎮、壽安鎮、洪源鎮、三龍鎮、蛟潭鎮、經公橋鎮、西湖鄉、勒功鄉、江村鄉、興田鄉、峙灘鄉、黃壇鄉、莊灣鄉、王港鄉。共有3個居委會、155個村委會。[地理環境

  編輯

  位置境域

  出口

  ?2015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浮梁縣浮梁縣位于江西省東北部,東經117度01分-117度42分,北緯29度09分——29度56分。東鄰安徽省休寧縣、江西省的婺源縣,西毗江西省鄱陽縣,南接樂平市和景德鎮昌江區,北連安徽省祁門縣和東至縣。居于六山二湖(黃山、九華山、廬山、武夷山、龍虎山、三清山、鄱陽湖、千島湖)之中心,位于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金三角”、長江中游經濟區和京九鐵路經濟帶結合部的中心地區,是贛皖浙毗鄰地區的中心,江西省昌九景(南昌、九江、景德鎮)“金三角”、景上鷹(景德鎮、上饒、鷹潭)“銀三角”的聯絡部??h城距景德鎮市中心城區僅6公里。全縣南北長約88千米,東西寬約67千米。

  地形地貌

  浮梁縣境內以中低山、低山和丘陵為主,均屬黃山、懷玉山余脈,總的趨勢為東西北三面高,三條山脈緩向西南低去,所以地形起伏變化較大,最高峰五股尖海拔1618.4米,最低點金竹坑海拔僅28米,境內最大相對高差1590.4米。

  昌江、南河及東河流域有零星分布的山間盆地,地勢較為平緩。境內地貌類型以山地地貌為主,次為崗阜和流水侵蝕堆積平原。按其山地的成因,可分為構造山地、剝蝕山地及巖漿巖活動有關的山地。

  氣候條件

  浮梁縣域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境內幕冬早春,受西伯利亞冷高壓影響,多偏北風,天氣寒冷;春夏之交南北冷暖空氣交餒,梅雨綿綿;盛夏多為副熱帶高壓所控制,多偏南風,天氣炎熱;夏秋之際則受單一熱帶海洋氣團控制,天氣晴熱。形成冬冷春寒,夏熱秋旱,春秋短而冬夏長的氣候特征。由于境內地勢起伏,相對高度差異很大,各地日照時數和氣溫均有所不同,又具有明顯的丘陵山區氣候特色。

  從農業氣候分析角度出發,對四季的劃分是:春季開始日期平均是3月23日,持續時間66天;夏季開始日期平均是5月28日,持續時間120天,秋季開始日期平均是9月25日,持續時間55天;冬季開始日期平均是11月19日,持續時間124天。

  春季,氣溫回升快而不穩定,冷暖起伏大,常有低溫連陰雨天氣發生,本季各月平均氣溫11~22度,降水量543.1毫米。夏季,太陽輻射最強,天氣炎熱,為光照高峰期,也是洪旱多發季節。初夏雨水集中,盛夏晴熱少雨,夏末時有陰雨。本季各月平均氣溫22~29°C,極端最高氣溫達41.8°C,降水量689.1毫米。秋季,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炎熱,白露以后太陽輻射明顯減弱,氣溫逐漸下降,降水較少,秋高氣爽,日暖夜涼。本季各月平均氣溫12~24°C,降水量127.7毫米。冬季,為一年中光、溫、水低值時期。前冬寒冷干燥,后冬雨漸多。本季月平均氣溫5~12°C,極端最低氣溫零下10.9°C,降水量394.2毫米。

  經濟概況

  編輯

  2011年,浮梁縣生產總值(GDP)64.62億元,同比增長12.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5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6.87億元,增長14.9%,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34.89億元,增長15.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25億元,增長11.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9.6:55.6:24.8調整為19.3:57.1:23.6。2011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0元,同比增長14.0%;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5731元,增長27.1%;農民人均純收入7400元,增長13.5%。

  第一產業

  浮梁縣沿河路夜景2011年,浮梁縣農業總產值17.7億元,同比增長6%。糧食播種面積39.9萬畝,增長0.18%;油料播種面積9.06萬畝,增長-2.97%;蔬菜播種面積9.2萬畝,增長-0.6%。

  2011年,浮梁縣糧食總產量16.21萬噸,增長0.8%;油料產量0.72萬噸,增長35.0%;蔬菜產量9.33萬噸,增長-1.72%;水果產量0.21萬噸,增長-16.0%;生豬出欄13.04萬頭,增長4.74%;家禽存籠85.47萬羽,增長1.88%;肉類總產量1.27萬噸,增長3.96%;水產品產量0.37萬噸,增長2.0%;食用菌產量3310萬袋,增長4.4%。2011年,浮梁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7400元,增長13.5%。

  第二產業

  2011年,浮梁縣全縣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26.22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22億元,占GDP比重為45.2%,同比增長38.65%。其中,國有企業產值1.53億元,增長42.9%;集體企業產值0.45億元,增長228.6%;股份合作企業產值0.69億元,增長47.4%;股份制企業產值62.95億元,增長35.7%;外商及港澳臺企業產值14.39億元,增長80.8%;其它經濟企業產值46.19億元,增長107.7%。

  第三產業

  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1億元,同比增長17%。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13億元,增長17.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68億元,增長16.2%。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商品銷售總額4.32億元,增長21.9%;其中:批發額1.2億元,增長10.1%;零售額3.12億元,增長27.1%。

  外貿出口快速發展。全年完成外貿出口總值1542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5.5%。

  人口民族

  編輯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浮梁縣總人口279008人;其中:浮梁鎮17375、瑤里鎮8235、鵝湖鎮20759、湘湖鎮27023、壽安鎮35923、洪源鎮15962、蛟潭鎮12961、經公橋鎮8186、西湖鄉8070、勒功鄉7057、儲田鄉6267、江村鄉9829、興田鄉8693、峙灘鄉12338、福港鄉9010、三龍鄉10434、黃壇鄉10853、羅家橋鄉7258、金竹山鄉5188、天保鄉5976、莊灣鄉12846、王港鄉8352、新平鄉10413(人)。

  截至2012年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自然資源

  編輯

  水力資源

  地表水資源豐富,年徑流深平均值為949.9毫米,年總水量平均值為47.62億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資源5024立方米,畝平均占地表水資源7292立方米,高于全國全省水平。境內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0.21萬千瓦,可開發量為8.67萬千瓦。

  礦產資源

  浮梁礦產資源豐富,金屬礦種類主要有金、銀、銅、錫、鋅、鎘,非金屬礦種類有高嶺土、瓷石、大理石、白云巖、螢石、耐火粘土、石英礦、煤礦。儲量較大的金屬礦分別是金(5342公斤)、鎢(4.66萬噸)、錫(4萬噸)、銅(1.5萬噸)、鋅(2萬噸),儲量較大的非金屬礦分別是高嶺土(50萬噸)、瓷石(520萬噸)、大理石(2243萬立方米)、石灰石(20.86億噸),為陶瓷產業發展以強大的原料支持。

  生物資源

  浮梁縣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境內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植被類型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樹為主。據調查,木本植物有95科350種,主要樹種有杉木、馬尾松、濕地松、苦櫧、甜櫧、栲樹、櫟類、楓香、樟樹、木荷、毛竹等。同時,還分布著許多國家重點保護樹種,如:南方紅豆杉、銀杏、閩楠、紅楠、三尖杉、七葉一枝花等,現已登記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有3.9余萬株,其中古樹名木群80余個,3萬多株。國家Ⅰ、Ⅱ級保護動物有20余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4種,為云豹、金錢豹、黑麂、白頸長尾雉;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短尾猴、穿山甲、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白鷴、鴛鴦、紅腹錦雞等16種。

  社會

  編輯

  環境保護

  截至2010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全國生態縣創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評為全省首批生態縣??偭靠刂坪臀廴疚餃p排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目標。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2.6%,完成“十一五”調控目標。城市飲用水水質達標率為100%。城市空氣優良率為100%。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75%和90%。組織實施了造林綠化“一大四小”、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饒河(昌江)源頭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生態工程,森林覆蓋率達81%,被評為全省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通道綠化先進縣和森林資源保護先進縣。

  文化教育

  2011年,全縣基礎教育高中5所,初中21所,小學132所,幼兒園7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文化建設步伐加快。浮梁縣劇場、影劇院數6個,2011年,縣文化館、縣博物館和縣高嶺陶瓷博物館對外免費開放??h文化館接待來館群眾和學生8000余人次,縣博物館接待來館群眾和學生2.59萬人次,縣高嶺陶瓷博物館接待來館參觀的群眾6000余人次。

  有線電視終端用戶2.56萬戶,其中,縣城0.35萬戶,鄉鎮2.21萬戶,廣播電視覆蓋率95%。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3.3萬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浮梁縣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數216038人,參合率99.13%;參合農民一次報賬率92%,新農合統籌基金使用率88%;農村居民規范化健康檔案建檔率57%,實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鄉鎮衛生院數18個。完成1200所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任務。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6萬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04萬人;農村低保保障標準130元/人月,城市低保保障標準300元/人月;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準2400元/人年,分散供養標準1560元/人年;城鎮中小學校學生參加城鎮居民醫保率95%;新建廉租住房80套。

  名優特產

  編輯

  浮梁茶

  “浮瑤仙芝”商標為江西省著名商標。成品具有條索緊細、白毫顯露、香氣清香持久、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葉底嫩綠勻亮等特點。該產品在“1991年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節”評比中被評為“文化名茶”,后又被農業部評為金獎。

  “瑤里崖玉”茶屬典型的高山名優茶,為AA級綠色食品。浮梁茶外形美觀、色澤嫩綠、銀毫顯露、湯色清澈、香甜鮮醇、清香持久、具有獨特的蘭花香味,常飲有益身心健康,為茶中珍品。產品榮獲1994年中國國際飲品及技術展覽會金獎,1997年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

  野生中藥材

  浮梁野生中藥材資源豐富,浮梁縣境內野生植物共有木本類、藤本類、草本類、水生植物等217科,788種,主要藥材品種有天然野生粉防杞、海金砂、大活血、臺烏、黃精、百部、靈芝、前胡、桔梗、七葉一支花、玉竹等大批品種,都是道地藥材,它們質優、蘊藏量大,并且適宜種植的各類中藥材年產量在200噸以上,其中,粉防杞30噸、海金砂20噸、大活血50噸、臺烏50噸、黃精20噸、百部30噸等。

  鵝湖鎮大米

  鵝湖鎮大米,產自世界聞名瓷之源的高嶺峰下。鵝湖鎮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溫濕度適宜,屬酸性結晶類風化麻砂泥土壤,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和速效氯、磷及全鉀;無任何污染的山溪水灌溉生產出來的大米,米粒完整,光滑透明。

  交通運輸

  編輯

  浮梁地處贛東北交通咽喉之地,206國道(景九支線)

  浮梁縣、皖贛鐵路、昌河河道三大交通動脈縱貫全境,景九、景黃、景常高等級公路經浮梁可直達杭州、寧波、上海、南京、合肥、武漢、長沙、南昌等中心城市,構成“4小時經濟圈”。景德鎮機場距縣城僅3公里,機場可供麥道82、波音737等大型客機起降,航班直飛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

  名勝古跡

  編輯

  高嶺古礦遺址(2張)

  宋代紅塔——江西第一塔,1959年列為江西省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浮梁古縣衙——江南第一五品縣衙,1987年列為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

  東埠古街是浮梁四大古街之一,由古街、古橋、古碼頭等組成,是明清之際裝運高嶺土之地,因運輸繁忙而成街。街道兩旁林立的店鋪和青石板上獨輪車輾出的凹痕,是古代東埠碼頭裝運高嶺土繁忙景象的真實記錄。

  高嶺古礦遺址——被世人稱為國際陶瓷文化圣地,2001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印故里——宋代高僧,中國百名高僧之一佛印出生、出家地。佛印與大詩人蘇東坡、黃庭堅友誼頗深,當時,三人曾被譽為“三賢”。

  寶積禪寺——佛印道場。2003年恢復重建,建成后的大雄寶殿規模為全國同類寺廟之最。[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