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江夏區政府網

中  文  名:江夏區政府網

官        網:http://www.jiangxia.gov.cn

地        址:文化大道99號

車牌:鄂A

區號:027-81568215

政府網簡介

  江夏區,隸屬于湖北省武漢市,東與鄂州、大冶毗鄰,南與咸寧交界,西與武漢經濟開發區隔江相望,北與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接壤。江夏區原屬武昌縣,是武漢市的南大門,素有“楚天首縣”之美譽。1995年,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區,現為武漢市新型城區。截至2008年,總面積2018平方公里,人口63.03萬人。2011年,江夏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9.1%。江夏區2008年-2011年連續三年位居全省縣域經濟第一名,綜合經濟指標已整體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

  地理位置編輯位置境域

  江夏區坐落于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東經114o01’~114o35’、北緯29o58’~30o32’。江夏區正北與武漢市洪山區毗連,東北與鄂州市接壤,東南與大冶市相鄰,正南與咸寧市交界,西南與嘉魚縣相靠,西北與漢陽區和漢南區隔長江相望。區境南北長83.2公里,東西寬54.17公里。

  地形地貌

  江夏區位于江漢平原向鄂南丘陵過渡地段,中部高,西靠長江,東向湖區緩斜,以第四系紅色粘土組成的網狀平原為主,其兩側為平坦的沖積平原,東側為梁子湖底地。三種地貌形體基本平。丘陵地形主要分布在區境北部,呈東西向帶狀,橫刻在網狀平原和沖積平原之中。江夏區東部和西部為濱湖平原,地面高程約20~40米,中部和北部有成片海拔150米左右的崗丘。境內有大小山體118座,其中海拔在100米以上的有52座,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區境內最高點。

  江夏區地貌按成因類型可分為三大類。堆積地形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沖積平原,主要分布于區境的沿江沿湖地區。剝蝕堆積地形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岡狀平原,主要分布于區境中部,即長江三級階地,高程為30~40米,高差為15~25米,坡度6~7米,構造剝蝕地形的主要表現形式是丘陵,分布于紙坊、金口、烏龍泉、鳳凰山、黃龍山等地,質地由古生界頁巖、石英砂巖、硅質巖、灰巖等組成,高程為100~272米,呈東西向長條狀分布。

  氣候

  江夏區屬中亞熱帶過渡的濕潤季風氣候,其年平均氣溫介于15.9~17.9℃之間,歷年平均值為16.8℃,年總降水量為889.2~1862.6毫米,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347.7毫米,日照時數為1450~2050小時之間,溫暖濕潤、四季鮮明、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雨熱同季。自然資源編輯水資源

  江夏區境內有大小湖泊136處,主要湖泊有大溝湖、梁子湖、牛山湖、豹澥、魯湖、后石湖、斧頭湖、上涉湖、團墩湖、湯遜湖、青菱湖等,水面約占總面積39%。區內主要河流有長江、金水河流經西部。

  生物資源

  江夏區內林地到20世紀80年代均被次生林、灌木、草本群落所取代。到2004年,在丘陵岡地和村落附近,尚保存少量殘林或圍林。常綠闊葉喬木樹種有苦櫧、石櫟、青岡櫟、樟樹和冬青等,落葉闊葉喬木有楓楊、小葉櫟、黃檀、樸樹、三角楓、合歡、黃連木、楓香、栓皮櫟、山槐、粗糠樹、厚殼桂、銀杏、牛鼻栓等。還有映山紅、算盤果、白檀、牡荊、長葉凍綠、鳥欽樹、鬧羊花和野桐等次生灌木叢,兩者合計250多種。經濟林有桃、梨、李、山楂、柑橘、葡萄、板栗、枇杷、柿、棗、油桐、油茶、木梓、油橄欖、竹、茶葉、銀杏、苧麻、藠頭、生姜、黃花、煙草等。水生植物有蓮藕、菱角、茭白、芡實、荸薺、蒲草及蘆葦。江夏區境內藥用植物有332種,有虎杖、尋骨風、黑旱蓮、菟絲子、馬鞍草、附子、大莉、蒼耳子、金櫻子、蒼術、女貞、扁竹、沙參等,比較名貴的有玄湖、白芍、生地、玄參、天門冬等。江灘、湖灘、堤防有耐水的池杉、水杉、楓楊、和柳樹,地下水位較高的平湖地區植有意楊、水杉、樟樹和楓香。土層深厚、土壤濕潤而排水條件良好的植有杉木、檫木、香椿等,較干燥的薄地和岡嶺上部植有法桐、刺槐、側柏等。屬草叢類旱中生草場24個,計3800公頃。

  區境動物有豹、狗獾、麂子、豺狼、狐貍、水獺、豹貓、松鼠、兔子、野豬、野鴿、斑鳩、布谷、八哥、鷺鷥、黃鸝(又名黃鶯)、啄木鳥、喜鵲、蒼鷹、貓頭鷹、畫眉、白頭翁、鸚鵡等。區境魚類有9目、21科、58屬、68種。經濟魚類有鰱、鳙、青魚、草魚、鳊魚、魴、鯉、鯽、白鳡、鯰、烏鱧、黃鱔等20余種。珍貴魚類有團頭魴(武昌魚),鱖、鲴、鰻鱺(白鱔)等。

  行政區劃編輯2013年江夏區域劃分,共轄12個街道、5鎮、1農場。其分別為:紙坊、流芳、金口、鄭店、烏龍泉、五里界、安山、山坡、湖泗、豹澥、舒安12個街道辦事處及金水農場澥鎮、湖泗鎮、法泗鎮、安山鎮、舒安鄉、山坡鄉、金水農場。人口民族編輯截止到2008年末,江夏區總人口為63.03萬,其中,鄉村人口40.26萬,城鎮人口22.77萬,總戶數202800戶。全區民族構成的絕大部分為漢族,新中國成立初,區境少數民族僅有回族、苗族、侗族、壯族等4個少數民族。到1985年,全縣少數民族增至16個。到2008年,全區有回族、苗族、侗族、壯族、土家族、滿族、布衣族、水族、彝族、蒙古族、白族、京族、朝鮮族、維吾爾族、藏族、黎族、瑤族、僳僳族、佤族、畬族、納西族、土族、羌族、毛南族、仡佬族25個少數民族,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

  經濟編輯綜合

  2004—2006年,江夏區連續3年躋身全省縣域經濟先進縣(區)行列,并在2008-2012年連續5年獲得湖北省縣區級綜合經濟水平第一名。江夏區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實施”1+8”城市圈戰略,建設成為具有濱湖生態特色的武漢南部新區,形成”中國光谷”高新技術輻射基地,先進制造業轉移基地,現代都市農業基地,休閑度假旅游觀光基地,力爭到2011年,財政收入達到20億元以上。2008年完成江夏區生產總值162.2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49億元,比上年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77.63億元,比上年增長30.6%;第三產業增加值53.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1%。三次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3.34∶40.70∶35.96,調整為19.41∶47.86∶32.73。全區年末全區從業人數28.68萬人。

  第一產業

  2008年,江夏區完成農業增加值31.49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全區實現農林牧副漁總產值53.99億元,增長6.1%,其中,實現種植業產值27.73億元,實現畜牧業產值17.14億元,實現林業產值0.25億元,實現漁業產值8.77億元,實現農業服務業產值0.1億元。全區全年糧食總產量25.9萬噸,比上年減少18.3%;棉花總產量757噸,比上年增長79.8%;油料總產量4.77萬噸,比上年增長10%;蔬菜總產量120.33萬噸,比上年減少1.2%;生豬出欄80.07萬頭,比上年增長29.9%;家禽出籠1269.29萬只,比上年增長7.8%;肉類總量89271噸,比上年增長4.8%;禽蛋產量10046噸,比上年減少53.8%;水產品產量82646萬噸,比上年減少8.4%;水果總產量17.66萬噸,比上年增長16.7%。全區年末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18萬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32.74萬千瓦。江夏區現有籽蓮種植面積10萬畝,是我國子蓮種植面積最大的區縣之一,主要分布在法泗鎮、烏龍泉街、金口街、安山鎮、湖泗鎮、鄭店街等街鎮鄉濱湖地區。

  第二產業

  2008年,江夏區完成工業增加值69.59億元,比上年增長31.8%。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9家,共完成產值202.15億元,其中,大型工業企業1家、中型企業15家、小型企業143家。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71.96億元,工業企業實現利稅總額15.94億元,工業企業全員人均勞動生產率為16.24萬元。江夏區有建筑企業76個,從業人員2.67萬人,全年完成總產值33.77億元,比上年增長40.4%。全年建筑施工面積330.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5%;竣工面積192.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4.2%。2008年,江夏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57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04.4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率為12.9%。

  第三產業

  2008年,江夏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16億元,比上年的39.97億元增長20.5%。其中,批發零售業完成零售額38.43億元,比上年的31.60億元增長21.6%;住宿餐飲業完成零售額5.19億元,比上年的4.58億元增長13.3%。在批發零售業完成的零售額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0.47億元,比上年的0.97億元下降51.2%;限額以下批發零售業(抽樣數)36.12億元,比上年的28.39億元增長27.2%。全區重點市場完成1.83億元,比上年的2.24億元減少18.4%。在住宿餐飲業完成的零售額中,星級(限額)以上餐飲業為0.26億元,比上年的0.06億元增長325.2%;限額以下餐飲業(抽樣數)4.93億元,比上年的4.52億元增長9.1%。全年外貿進口總額(海關口徑)3266.1萬美元,比上年的2371.4萬美元增長37.7%。

  社會事業編輯交通

  江夏區交通便利,京廣鐵路、107國道縱貫南北,京珠、滬蓉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武咸城際鐵路七月底交付使用,各等級公路網絡遍布全區。2012年,江夏區公路里程累計達306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6千米,一級公路163千米,二級公路304千米,三級公路112千米,四級公路2374千米。區內航道3條92.5千米。江夏區營運車輛擁有量達9442輛,比上年增長17.0%,其中,規模性貨運企業23家,營運貨車9120輛。全年完成貨運量1.0億噸,貨運周轉量35.6億噸每千米,增長13.5%??瓦\企業4家,客運車輛322輛,6407客座,開通線路16條。全年完成公路客運量1.2億人次,客運周轉量3.3億人每千米,增長11.0%。

  文化建設

  2012年,江夏區有10個文體社團組織,文體團隊130個,業余文藝骨干5200余人。全年組織開展了十多次大型區級文體活動,全區各地組織文體活動達500余場。江夏區五里界錦繡村文化共享工程基層點被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示范點”;民俗舞蹈《龍鳳呈祥》入選“第三屆中國秧歌節”開幕式文藝晚會;江夏畫派中國畫研究院被列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舒安藠頭制作工藝》、《五里界界豆制作工藝》被市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鄭立國作品《長江萬里圖》、《黃河萬里圖》被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市博物館收藏。全區擁有文體產業及文體經營單位401家,從業人數3960人,資產8.6億,年總收入約6.3億元。江夏赤壁說,記載于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一書。此書是從長江上游往下游記載的。當記到江夏赤磯山附近江段時,書中云:“江水左經百人山南,右經赤壁山北,昔周瑜與黃蓋詐魏武大軍所起也。江水東經大軍山南?!边@段記載,斷定了詐魏武火燒赤壁的地理位置。

  體育

  2008年,全區全年舉辦群眾性體育比賽72次,參加體育比賽運動員3280人,獲市以上體育比賽獎牌37枚,體育普及率為68%。2012年,江夏區體育館擁有座位2449個,擁有全面健身體育場地總面積達60.8平方米,路徑場地面積14.3萬平方米,人平1.2平方米。全區成立有老年協會、棋類協會、信鴿協會、登山協會、釣魚協會。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590人,國家一級運動員1人。全區擁有體彩71家,彩票年收入4417萬元。

  衛生

  2012年,江夏區醫療機構共有361家,其中,局屬醫療衛生機構28家(醫直醫療衛生機構9家、鄉鎮街衛生院〈社區服務中心〉13家、分院6家)。全區在職職工2182人,在職職工中衛生技術人員1761人,按學歷分類研究生19人、本科554人、???42人、中專及高中371人、高中以下75人;按職稱分類高級技術職稱136人(正高職稱14人、副高職稱122人),中級技術職稱786人,初級技術職稱835人(師級職稱537人)。全區其他醫療機構333家(村衛生室258家、個體醫62家、廠礦醫務室5家、學校醫務室8家),共有醫務人員615人,其中:村醫492人、個體醫98人、廠礦醫17人、校醫8人。全區醫療機構編制床位數1357張,實有床位數1473張,每千人口擁有的床位數是2.3張。全年傳染病發病率為230.14人/10萬,免疫接種率為99%,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為100%。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1.8%。

  教育編輯江夏區有20余所高等院校(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云集,每年為社會提供萬余名多領域專業人才。2012年,江夏區擁有全日制學校168所,其中: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所,普通中學27所,其中含高級中學5所(省級重點高中1所,市級重點高中1所),初級中學22所,小學5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學前教育86所。全區學校教學班1563個,在校學生總數6.5萬人。其中中職生3197人,高中生8416人,初中生1.2萬人,小學生2.7萬人,特教72人,學前兒童1.5萬人。全年招生數為1.9萬人,畢業生數為2.1萬人。全區教職工總數6876人。

  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傳媒學院其中職校專任教師226人,高級中學專任教師705人,初級中學專任教師1669人,小學專任教師2078人,特殊教育專任教師21人,學前教育專任教師670人。全區義務教育階段6周歲—14周歲兒童入學率為100%。全區6周歲—14周歲三類殘疾(盲、聾、弱智)少年兒童入學率為100%。小學年度輟學率為0,初中年度輟學率為0.4%。全區14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為100%。全區16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為100%。全區中招改革在突破中取得圓滿成功,高中階段招生普職比率合理,升學比率達96.0%,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全區中考報名4124人,參考率達100%;中考一次性合格率達99.4%;普高上線率為52.8%;重點普高上線率為39.0%;初中升學人數3960人,總升學率為96.6%。高全區考報名4217人,上省線人數3813人;升學率為90.4%。全區圓滿完成全年2.8萬人的各類招生考試人數,實現安全、公平、和諧、滿意招考的工作目標。全區教育系統全年共獲市級榮譽117個,其中獲市委市政府、省廳級集體榮譽15個,區委區政府、市局級集體榮譽102個。全區師生個人獲市級及以上榮譽2075個,國家級59個,省級745個。

  旅游景點編輯中山艦旅游區

  中山艦旅游區位于素有”小漢口”之稱的金口古鎮,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中山艦核心景區、杜家海旅游區、民俗風貌區、軍事游樂區、旅游產業區五大板塊,其中核心區于2007年12月28日正式開工,其主體工程—中山艦博物館已全面竣工,見證百年滄桑的中山艦于2008年5月15日遷至博物館內并現已對外開放。中山艦是全國最大的可移動文物。中山艦旅游區是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江夏區紙坊街八分山南,是前后貫穿的天然大溶洞,俗稱石洞。全長約300米,分前洞、中洞、天井(天竅、天竇)和后洞四部分。洞口朝南,呈圓形。洞口右上壁刻有“白云洞”三字,為明代兵部尚書、江夏(今武昌)人熊廷弼所書。洞口兩旁原有一對武士石雕,是朱元璋駐兵于此攻打武昌后所建。

  龍泉山三龜九寢十二景

  龍泉山三龜九寢十二景位于江夏區龍泉山風景區,三龜指楚藩王前三代昭、莊、憲三寢墓碑下三個雕成赑屃的石座。九寢指昭、莊、憲、康、靖、端、愍、恭、賀等九代藩王王寢及妃寢。十二景指靈泉寺、蓼萼堂、遠眺亭、晴雨井、白云阿亭、含山樓、聽松閣、萬卷書樓、春露亭、秋風亭、紫萼園、珍珠塔。其中,靈泉寺原址位于龍泉山玉屏峰東麓,建于唐天寶八年(公元749年),曾是華中地區著名寺院,鼎盛時期弟子多達五百余人,明末清初毀于戰火。民國期間,已擬計劃仍以靈泉寺之名重建,但未實現。1986年,龍泉山風景區將靈泉寺列入重點修復計劃。2002年重建,占地面積6.7公頃,已建成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2009年11月8日,靈泉寺寺院正式落成并成功舉辦了全堂佛像開光法會。

  青龍山森林公園

  青龍山森林公園位于江夏區紙坊街城南,因山勢綿延起伏似青龍盤踞而得名,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山旁建有熊廷弼公園。園內有明兵部尚書熊廷弼雕像和新四軍副軍長項英雕像,建有原國務院總理李鵬親筆題名的江夏革命烈士紀念館。

  龍泉山風景區

  龍泉山風景區位于武漢市東南郊,距市區12公里,總面積7.6平方公里。龍泉山自古即被視為”世外江夏區風景桃源,詩鄉福地”,尤其是明代楚昭王及其后裔的”九王陵”,頗負盛名,素有”三龜九寢十二陵”之稱,與北京十三陵形成遙相呼應之勢,號稱”北有十三陵,南有九王寢”。此外,還有歷代先賢古墓48座,形成龐大的古建筑群和古墓葬群。早在2001年,明楚昭王墓群被批準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泉山風景區作為武漢市規劃發展的九大景區之一,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相繼修復了楚昭園正門、神道、陵恩殿、龜碑亭等建筑,風景區進一步加大投資建設步伐,恢復重建靈泉古寺,整體修復景區入門廣場、道路、停車場等旅游服務設施。

  梁子湖

  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有”天然綠寶石”之稱,其2/3水面位于江夏區。

  新石器時代遺址

  江夏區有新石器時代遺址15處,均屬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存。晚期早段為屈家嶺文化,距今約5000年左右,有紙坊的棺山遺址、烽火臺遺址,五里界的潘劉村遺址,金口的龍床磯遺址、香爐山遺址,山坡的銅留底遺址,鄭店的鑼鼓包遺址,豹澥的神墩遺址、楓墩遺址。晚期晚段為石家河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有山坡的上屋嶺遺址、路邊高遺址,金口的聶家灣遺址、楊家灣遺址和紙坊的船山遺址。

  商周至漢代遺址

  江夏區有商周至漢代遺址17處:舒安的城上遺址、古寨遺址,湖泗的陳月基遺址、銅墩遺址、團墩遺址、金盆頂遺址,安山的廟嘴遺址、廟山遺址、程子城遺址,山坡的古城山遺址,流芳的張橋遺址,紙坊的金盆山遺址、粟山遺址、大商家壩遺址,金口的黃龍潭遺址、斬龍臺遺址,烏龍泉的五谷城遺址。

  赤壁古戰場遺址

  赤壁古戰場遺址位于金口街范湖社區赤磯山村赤磯山一帶,緊臨長江南岸。遺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500米。1996年,江夏區文管所在此發掘出4座六朝古墓葬。另在距此不遠的金水閘洪家灣、火焰一帶發現一批三國時期的古墓葬,出土有青銅劍、鐵劍、銅鏡等。文獻《荊州記》、《水經注》均記載東漢赤壁涂口(金口)赤磯。因村民開采石頭,遺址破壞較嚴重,但南邊山峰保存較好。1999年8月,江夏區人民政府將遺址命名為第二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除上述景點外。還有唐代紙坊八分山南麓白云洞,宋代湖泗浮山古窯群遺址,民國時期有賀勝橋北伐將士紀念亭,新中國時期建成的青龍山森林公園、熊廷弼公園、江夏革命烈士紀念館,新世紀廣場,江夏市民活動中心,譚鑫培生態地質公園等。

  特產編輯梁子湖大河蟹武漢梁子湖大河蟹螃蟹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A高于其他陸生及水生動物,維生素B2是肉類的5-6倍,比魚類高出6-10倍,比蛋類高出2-3倍。湯孫湖魚丸湯孫湖魚丸以湯孫湖出產的活鳙魚(胖頭魚)為主要原料,湯孫湖魚丸以湯孫湖出產的活鳙魚(胖頭魚)為主要原料,湯孫湖魚丸于二00一年元月取得商標注冊權,“湯孫湖”牌商標于二00八年十二月被武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為武漢市著名商標。五里界粉蒸肉傳說朱元璋帶兵攻克武昌,曾用五里界粉蒸肉犒勞將士,眾將士連稱:“好肉!好肉!”后來,朱元璋稱帝,建立了明朝政權。一次,朱元璋來到江夏龍泉山巡察,地方官員用五里界粉蒸肉招待他,因其油而不膩,嫩而香滑,大受朱元璋贊賞,便賜五里界粉蒸為“貢品”,一時間,五里界粉蒸肉聲譽極高,以致相傳至今。江夏藠頭藠頭又名薤在中國已有3700多年的歷史,椐{農桑輯要}中記載,早在南宋時期,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舒安鄉等地已開始大面積種植藠頭,八百多年來,薪火相傳從未間斷。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