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黃州區政府網

中  文  名:黃州區政府網

官        網:http://www.huangzhou.gov.cn

地        址:暫無

車牌:鄂J

區號:暫無

政府網簡介

  黃州區,隸屬于湖北省黃岡市,位于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是黃岡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與鄂州市隔江相望,距武漢市僅1小時車程。全區現轄3鎮1鄉4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經濟開發區,總人口38萬人,版圖面積353平方公里。黃州區地勢為東北部高,西部南部低,為江河沖積地帶,以平原為主,丘陵崗地兼有,境內多湖泊。黃州區擁有蔡家潭、余家潭、白潭湖、遺愛湖、幸福水庫等大小湖泊、水庫20多個。區內有東坡赤壁、禹王城、安國寺、青云塔等名勝古跡。黃州區先后被授予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國雙擁模范城、省級基礎教育名城等稱號。行政區劃編輯黃州區現轄4街道,3鎮,1鄉和1個經濟開發區。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黃州區位于長江中游北岸,湖北省東部,黃岡市西南部。距湖北省省會武漢陸路65千米,水路90千米。黃州區境南北長26千米,東西寬24.3千米。版圖面積353.03平方千米,人口34.25萬人。城區面積15.2平方千米。區境東臨巴水(滸子口至巴河口),與浠水縣相鄰;西南濱長江,與鄂州市相望;西北接團風縣(抵羅家溝),東北與團風縣回龍山鎮、上巴河鎮接壤。區地跨東經114°49′至115°05′,北緯30°25′至30°39′。

  地形地貌

  黃州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部以低丘崗地為主,南部以濱江沖積平原為主。全區海拔在14.2~186米之間,相對高差小。黃州區東北部與團風縣交界的烽火山海拔186米,是全區最高處;白潭湖中四擔山海拔14.2米,是全區最低的地方。

  氣候特征

  黃州區地處亞熱帶,位于典型的季風區內,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充沛,雨熱同季,適宜多種作物生長。但春有低溫,春夏之交有梅雨,入伏有干旱。歷年年平均降雨量為1396.3毫米。全區春季降雨量為425.2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30.5%;夏季降雨量為606.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43.4%;秋季降雨量為188.8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3.5%;冬季降雨量為179.2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2.8%。全區全年以6月份降雨量最多,平均為232.5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6.6%;12月份降水量最少,平均35.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2.5%。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黃州區版圖面積為353.03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積79.7平方公里,林地面積39.89平方公里,養殖水面面積43.06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面積30.75平方公里,難利用土地面積0.34平方公里,城鄉建設用地面積69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黃州區礦產種類多。其中:金屬礦藏有鐵、錳、金、銅、鉛、鋅、鎢、黃鐵等;非金屬礦

  黃州區(3張)

  藏有大理石、花巖石、礬石、青石、紅砂石、長石、石英石、卵石、水晶石、黃砂、磚瓦泥土、陶瓷泥土等。

  水資源

  黃州區黃州區水資源十分豐富,區域水資源人均占有量不足,降水年內年際分配不同,來水與用水矛盾突出,地下水資源儲量一般,水資源質量不容客觀,中心城區湖泊水體富營養化趨勢較嚴重,長江黃州段存在明顯的舉邊污染帶。全區多年平均降水總量4.312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1.774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0.9158億立方米,扣除地表地下重復計算量0.4576億立方米,全區水資源總量2.2327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編輯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區戶籍人口為382140人(含戶口待定人口);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區戶籍人口340157人,常住人口為366769人。全區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戶111134戶,家庭戶人口為307591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7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21人減少了0.44人。全區常住人口中,男性為187205人,占總人口的51.04%;女性為179564人,占總人口的48.96%??側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87下降為104.26。全區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46477人,占總人口的12.67%;15-64歲的人口為289691人,占總人口的78.98%;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0601人,占總人口的8.35%。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7.35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1個百分點。全區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程度的7480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7649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120402人;具有小學程度的60307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9169人上升為20394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2259人下降為2085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0358人上升為32827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23854下降為16442人。全區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19522人,文盲率(是指15歲及以上不識字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的9.64%下降為6.10%,下降了3.54個百分點。黃州區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畬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數民族分布。2014年末,轄區年末戶籍總戶數15.08萬戶,年末戶籍總人口35.1萬人,常住人口37.2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3757人,人口出生率9.88‰;死亡人口1710人,死亡率4.50‰;人口自然增長率5.38‰。

  經濟概述編輯綜述

  2011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4.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01億元,同比增長2.8%;第二產業33.09億元,同比增長19%;第三產業27.40億元,同比增長13.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15.96∶43.85∶40.19調整為14.2∶47.0∶38.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5179元,比上年增長14.1%。2012年,全區生產總值94.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53億元,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39.58億元,增長17.3%;第三產業增加值42.07億元,增長11.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52:41.36:46.12調整為13.3∶42.03∶44.67。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現價地區生產總值35540元,比上年凈增5351元,增長17.7%。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123.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2.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0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54.2億元,增長13.0%;第三產業增加值54.8億元,增長13.3%。人均現價地區生產總值43929元,比上年凈增3215元。三次產業結構由12.3:42.5:45.2調整為11.4:44.1:44.5。

  農業

  2011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2億元,同比增長14.2%。糧食種植面積14.54千公頃,比上年減少0.67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5千公頃,增加0.1千公頃;油料作物面積4.12千公頃,減少0.27千公頃。2011年,全區糧產量6.29萬噸,同比下降15%,其中:夏糧產量1.46萬噸,同比減少7.6%。全年棉花產量7350噸,同比增長9.8%;全年油料產量6900噸,同比增長2.67%;全年蔬菜產量23.67萬噸,同比增長4.22%。2011年,全區人工造林面積533公頃,下降33.3%。全區零星植樹50萬株,增長66.6%,木材采伐量12564立方米。2011年,全區畜牧業總產值31953萬元,增長38.4%。畜禽肉產量8716噸,增產599噸,增長7.4%,其中豬肉產量6135噸,與2010年持平;禽蛋產量5864噸,增產1921噸,增長48.7%;生豬出欄8.18萬頭,同2010年持平;家禽出籠113萬只,增長2.7%。2011年,全區漁業總產值41603萬元,增長19.83%。水產品產量4.45萬噸,增長5.02%,其中魚類4.32萬噸,增長10.9%。2012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8.87億元,比上年增長10.17%。其中,種植業產值10.48億元,增長15.91%;林業產值0.24億元,增長51.27%;牧業產值3.37億元,增長1.86%;漁業產值4.46億元,增長9.92%。全年糧食產量5.32萬噸,較上年減產15.42%;棉花產量1.19萬噸,增長63%;油料產量0.68萬噸,減少1.44%;蔬菜產量24.29萬噸,增長2.62%;畜禽肉產量8656噸,減長0.69%,其中豬肉產量6172噸,增長0.6%;禽蛋產量5905噸,增長41噸,增長0.7%;生豬出欄8.33萬頭,增長1.83%;牛出欄528頭,增長13.55%;羊出欄1653只,增長74%;水產品產量4.75萬噸,增長6.74%。2014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21.0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3%。其中:農業產值11.42億元,增長5.11%;林業產值0.30億元,增長8.9%;牧業產值3.79億元,增長4.71%;漁業產值5.51億元,增長5.51%。全年糧食產量5.7萬噸,增長3.63%;棉花產量0.91萬噸,減少7.14%;油料產量0.60萬噸,減少1.64%;蔬菜產量26.11萬噸,增長4.48%;畜禽肉產量8998噸,其中豬肉產量6542噸,增長4.5%;禽蛋產量6521噸,增長5.0%。生豬出欄8.55萬頭,增長2.4%;牛出欄1733頭,增長7.7%;羊出欄1890只,增長7.8%;水產品產量51685噸,增長3.3%。

  工業

  2011年,全區規上工業實現工業產值81.3億元,同比增長40.4%;實現工業增加值22.6億元,同比增長26.0%。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改善。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98.8%,實現銷售收入119億元,同比增長29.53%。實現稅金3.74億元,同比增長19.1%。實現利潤4.83億元,同比增長30.55%。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16711人,增加1675人,增長11.14%。轄區內建筑業單位數77家,比上年減少1家,總產值109.8億元,同比增長7.3%。全區資質以內建筑企業實現竣工產值90.1億元,增長7.6%。全區建筑單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積680.6萬平方米,建筑單位新開工房屋建筑竣工面積549.8萬平方米。2012年,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31.2億元,增長15.9%。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5家,實現工業產值93.59億元,增長15.13%;實現工業增加值29.5億元,增長16%。全區產值過億的企業26家,10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億元企業產值69.74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74.5%,較上年增長16%,支柱產業支撐作用明顯。全區工業用電量42471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2.44%。全區規上工業用工人員穩步上升。2012年,全區規上企業從業人員為9556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66人。全區規上工業實現銷售收入85.69億元,增長7.78%,實現利稅2.96億元,增長9.5%,利潤總額10.06億元,增長10.9%。2012年,黃州轄區建筑業單位數79家,比上年增加2家,實現建筑業總產值144億元,同比增長33.89%。建筑企業從業人員50339人,同比增加4057人,增長8.76%;房屋建筑施工面積885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01萬平方米,增長29.4%;房屋建筑竣工面積69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9.8萬平方米,增長18.9%。

  貿易服務業

  2011年,全區批發零售業增加值7.37億元,同比增長10.6%。全區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98億元,同比增長15.5%。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06億元,增長18.8%。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71億元,同比增長19.47%,占全部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92%。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34億元,增長13.9%。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35.4億元,增長10.61%;農村實現零售額26.58億元,增長13.9%。全區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956萬美元,比上年增加40.8%。全區實際利用外資1278萬美元,下降68.7%。2012年,全區實現批發零售業增加值16.95億元,增長10.4%。全區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45億元,增長8.4%。轄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84億元,增長15.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77億元,增長15.7%,占全部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93%。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5.07億元,增長15.6%。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43.1億元,增長15.9%;農村實現零售額28.74億元,增長15.5%。2014年,轄區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達到106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15億元,增長12.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85.83億元,增長13.2%,占全部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90.2%;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9.32億元,增長10.2%,占全部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9.8%。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為65.65億元,增長13.5%;農村實現零售額為29.50億元,增長12.1%。

  社會事業編輯民生

  2012年,全區城鎮新增就業546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9%;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4163人?!?/p>

  黃州區金保工程”上線運行,參加“五險”15.23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7.98萬人;城鄉低保對象2.25萬人,發放大病醫療救助600多萬元,完成光榮福利院擴建和東湖、南湖福利院維修改造;發放個人住房公積金委托貸款2040萬元、廉租住房租賃補貼806萬元,城市棚戶區改造竣工774戶,墾區棚戶區改造開工411戶,農村危房改造竣工528戶。全區落實配套資金5166萬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區人民醫院新院區主體工程完工進入裝修階段,中醫院通過國家三級甲等醫院驗收;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提前一年達標。

  文化

  2014年,全區現有文化館1個,總建筑面積2900平方米;博物館1個,總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館內藏品3102件;公共圖書館1個,總建筑面積1582平方米,藏書總數為10.12萬冊,累計發放借書證7603件。全區廣播和電視覆蓋率100%。

  教育

  “十一五”期間,黃州區教育事業得到持續較快發展。全區教育局連續四年榮獲全市高中教育質量優秀獎,先后被評為省學生資助工作先進教育局、省“三支一扶”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省招生考試先進單位、省“兩基”工作先進單位、省教育宣傳先進單位、黃岡市改革開放30年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區被確定為“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行動計劃”首批改革試驗區后,重新調整布局,制訂三年發展規劃。全區撤并農村小學2所,教學點3個,新增農村合格學校10所,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7個。全區的農村遠程教育“校校通”工程全面完成,新增標準化實驗室13個。

  黃岡中學

  黃岡中學是基礎教育的全國名校,湖北省省級重點中學。地處鄂東名城黃岡市,這里曾產生過畢升、李時珍、熊十力、聞一多、李四光、陳潭秋、包惠僧、董必武、李先念等諸多名人。坐落于黃岡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黃州城的黃岡中學,與城區內聞名中外的東坡赤壁互為呼應,與素有“吳都勝跡”之稱的鄂城西山隔江相望。

  黃岡師范學院

  黃岡師范學院地處楚頭吳尾、通江達海、與省會武漢作為同城化的人文重鎮與全國宜居城市——湖北省黃岡市,是一所學科門類和專業設置均較齊全的湖北省省屬多科性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是擁有750萬人口的黃岡市第一高等學府。歷經百余年耕耘,學?,F已發展成為一所多科性大學,涉及理、工、農、經、文、法、教、管、藝等九大學科門類,形成碩士研究生、本科、??迫N辦學層次。學校由南區、北區、西區三個校區組成,現有校園面積1770畝,建筑面積61萬平方米。學校面向全國27個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學生16729人。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是由原國家級重點中專黃岡農業學校和省部級重點中專黃岡財貿學校、黃岡機電工程學校三校合并,于1999年7月經教育部批準組建的一所綜合性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學院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黃州近郊,北依省級黃岡高新技術開發區,南臨南湖農場,占地面積1000余畝,建筑面積33萬平方米?,F設8系、1部、2院,開設45個專業,在校生12000余人,專任教師5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21人,“雙師素質”教師289人。擁有各類圖書90余萬冊,各類計算機2500多臺,校內實訓室、實訓中心58個,其中生產性實訓中心10個,中央財政支持的高職教育實訓基地3個,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4個。建有校外實習基地266個。

  交通

  全區境內共有有1條國道、3條省道、2條縣道,公路總里程達到729.34公里。城區道路客運擁有“兩站”、“四點”,即:黃州汽車客運站(一級汽車站)、幸福車站、汽車配載點、購物中心??奎c、三臺河??奎c和舊修車修停車點。城區外火車站開發區設有楊鷹嶺客運站(準二級)和3座鄉鎮五級客運站(堵城、陶店及南湖站),公路沿線建有農村候車棚(亭)27個,招呼站牌30個。全區道路營運線路共有46條,日發913余班次,擁有營運客車264輛(不含公汽和出租車),營運總里程8004公里,年均客運量達600萬人次。楊鷹嶺貨運站是鄂東地區公、鐵的交通樞紐。全區有貨運汽車1208輛,計6160.5噸,年均貨運量達502萬噸。

  人民生活

  2014年,全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2元,增長10.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6元,增長12.38%。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1.90%、36.39%。2014年末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52.01平方米、56平方米。

  社會保障

  2014年,全區參加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人數47623人,發放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27665萬元;參加醫療保險人數68130人,醫療保險基金收入3800萬元,醫療保險基金支出5710萬元;參加城鎮失業保險9650人,發放失業保險金13.02萬元。2014年,全區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4個,各類社會收養性床位1335張。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14473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6040.1萬元;享受傷殘撫恤金人數為301人;優撫優待對象3079人,優撫優待總金額1566.8萬元。

  歷史文化編輯唐家渡舞龍

  龍舞(俗稱龍燈),有企龍和滾龍兩種。春節期間,人們按照五龍的顏色備制五條龍燈,名為“五龍捧圣”。舞龍答謝神賜,相沿成習,曉譽方圓數百里。

  黃州點子

  黃州點子,俗稱“牌子鑼鼓”或“絲弦鑼鼓”,黃州人叫“地鑼鼓”,外地人稱“黃州點子”?!包S州點子”器樂由打擊樂和吹奏樂合奏的“曲牌”與由打擊樂演奏的干“點子”(鑼鼓經)組成,由10人左右組成的民間吹打樂班來吹打。依據樂器組合、曲牌運用及演奏方式的區別,分為“絲弦鑼鼓”和“地鑼鼓”兩個類別?!敖z弦鑼鼓”流行在原黃岡縣北部山區;“地鑼鼓”(俗稱“牌子鑼鼓”),全境流行。其中,以黃州城區及周邊鄉村最為廣泛。

  風景名勝編輯東坡赤壁

  東坡赤壁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3A級旅游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集文物保護、山水觀光、人文體驗、休閑等娛樂功能為一體。東坡赤壁的樓閣始建于西晉初年,距今約一千七百余年,后多次重建,現有面積五百余畝。建

  筑物計有二堂(二賦堂、雪堂),三樓(棲霞樓,涵暉樓,挹爽樓),二閣(碑閣,留仙閣),一齋(慨然齋),一像(東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放龜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問鶴亭,快哉亭,覽勝亭,望江亭,羽化亭)。其中二賦堂內有一塊大木壁,正反面刻著前、後《赤壁賦》全文;留仙閣有一幅蘇東坡游赤壁全圖;碑閣內有百馀塊石碑,刻滿蘇東坡的書法。

  遺愛湖公園

  遺愛湖公園占地總面積5.03平方公里,折7545畝,其中水面2.94平方公里,合4410畝,環湖岸線29公里。杭州西湖水面是5.6平方公里,遺愛湖大體是杭州西湖的一半。但是,遺愛湖縱深開闊,波光粼粼,岸線蜿蜒曲折,渾然天成,岸線長度是杭州西湖的兩倍。按照規劃,遺愛湖公園要建設一環、兩片、五區、十二景。

  一環,即環湖一周觀光主游線;兩片,就是東湖片區、西湖片區;五區,就是東坡文化休閑區、文化商業休閑區、原生態自然保護區、竹園生態休閑區、市民戶外運動休閑區;十二景,分別是遺愛清風、臨皋春曉、東坡問稼、一蓑煙雨、琴島望月、紅梅傲雪、幽蘭芳徑、江柳搖村、水韻荷香、大洲竹影、平湖歸雁、霜葉松風。

  李四光紀念館

  李四光紀念館是國家3A級景區,位于黃岡市區龍王山南麓,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全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由李四光紀念館主體館舍和李四光銅像廣場兩部分組成。紀念館占地17畝,建筑面積3700平方米,主樓為四層“回”字形的仿古建筑,整體建筑依照“天圓地方”的建造格局。館內陳列面積2200平方米,展出藏品190余件?,F常設八大展廳,內容以李四光生平事跡和科學研究為主線,其中以李四光生平展廳為重要組成部分。李四光紀念廣場于2009年元月正式落成,總面積4200平方米,設有李四光銅像、勵志石等人文景觀。

  禹王城(邾城)遺址

  邾城遺址在今黃州城區西北3千米處,西距長江約2千米,東臨團黃公路。據中國古代史書和黃州府志記載,此古城遺址是兩千多年前楚國滅邾國后遷邾王于此擴建修筑的一座古城遺址,史稱“邾城”或“邾王城”。因邾、汝、女、呂、禹等字音相近,“邾城”被訛傳為“呂陽城”,或“禹王城”。今名為禹王城遺址。

  堵城螺螄山遺址

  螺螄山遺址系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5000年左右。位于堵城鎮東北約100米,西距長江約1千米,南距黃州城10千米,團黃公路從東邊經過。遺址本身為一橢園形臺地,東西寬50米,高出地面2~3米。1957年春季,國家長江考古隊經過三個多月艱苦工作,共開挖了4個探方,發現了許多不同風格、不同形制的新石器時期墓葬4座,出土一批文物。陶器的質地可分為細泥紅陶系、夾砂粗紅陶系、泥質灰陶系、泥質黑陶系、夾砂粗黑陶系。出土的器物經分析和復原后,計有彩陶罐、陶碗、陶鼎、陶豆、陶盤等,還有石斧、陶紡輪、陶球、玉器等。

  1985年和1990年,黃岡地區博物館兩次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墓葬31座,出土比較完整的古人骨架以及石斧、石鑿、石刀等生產工具和石枕、玉墜、彩陶餅、陶石杯、牛骨、鹿骨等共300余件。從出土陶器質料、紋飾上看,在很大程度上呈現了仰韶文化的特征。陶器中最大的鼎與青蓮崗文化相似。還有一部份蛋殼彩陶的器皿,又有龍山文化的特點。因該文化遺址位于長江中、下游,其文化受中國南北文化的影響。堵城螺螄山遺址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州古城遺址

  黃州古城遺址位于今城區的西北角。此古城為明洪武初年從宋元黃州古城址北移2里許而建筑的黃州府城?,F城墻土筑體主要集中于勝利南村西背后一段。黃州區委大院西北側至漢川門區人武部西側一段經維修保存完好。原城有四門,即清淮門、一字門、清源門、漢川門,今僅存漢川門。黃州古城東門謂“清淮門”,遺址在今勝利南村北口與勝利北村南口相對應處。今公汽站牌所標“東門“或“小東門”,在東門路與勝利街相交的轉盤處,不是黃州古城之東門。

  黃州古城,明清兩朝為黃州府、黃岡縣治所,規模較小,人稱“繞城一轉,只有7里半”。城圍周長1294.2丈,占地面積約1.42平方千米。自上世紀50年代初起,中共黃岡地委、行署,黃岡軍分區,中共黃岡縣委、黃岡縣人民政府等黨政軍機關均設在城內。黃州古城現已被新城區包圍著,古城街道、建筑物大為改觀。

  黃州古城漢川門城門上建有“月波樓”,整個門樓占地面積150.4平方米,其主體為石基磚墻,中間夯筑填土,可分上下兩部分,上為樓、下為門。月波樓原為磚木結構,后改造為鋼筋水泥結構。屋檐硬山青瓦頂,抬梁式構架,面闊五間,通長20.5米,進深7.8米,通高13.8米。城門洞內地面呈斜坡狀,門洞通長12米,寬2.8米,東面垂直高度5.04米,西面垂直高度3.27米,系城區西北面重要的進出通道。1984年,列為黃岡縣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黃岡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寺

  太平寺位于黃州城北三公里,禹王辦事處太平寺村。太平寺的歷史,可追溯到初唐時期。根據光緒八年《黃岡縣志》載;“在梅家湖涼亭東(小河漲水)一佛(像)溯流至楓香橋,士人迎祀,修建了太平寺”。因歷史久遠,曾三次毀建。

  烽火山

  烽火山位于陳策樓、回龍山鎮(現屬團風縣)、馬曹廟鎮(現屬團風縣)三地交界處,面積3.8平方公里,海拔186米。

  龍王山

  龍王山位于黃州北側,由原來赤壁磯、玉幾山、聚寶山、龍王山組成。山體黃泥土質,山形如盤龍。龍王山面積1平方公里,海拔82米,為黃州城區最高點。明洪武年間,依山筑城后,成為黃州城北的屏障。山上林木青翠,山東聚寶山,有“晶瑩似玉”的大小卵石。山南玉幾山,形似玉椅,圍護城北。

  本地特產編輯黃州蘿卜

  “黃州蘿卜”是區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家品種。在東漢時期,曹操駐兵黃州時,曾因“兵吃蘿卜、馬吃菜”而盛名天下。著名詩人蘇東坡居住黃州所食之“東坡肉”、“東坡魚”都要用“黃州蘿卜”相佐。

  葉路大蒜

  “葉路大蒜”系區堵城鎮葉路洲農家良種,早在明朝已有種植。葉狹長而扁平,葉面較小而直立成株,有葉7~9片,深綠色,有蠟粉,蒜苗由許多葉包裹而形成假莖,不中空,假莖呈圓柱形,長30~50厘米;蒜砣表皮白色,每個蒜砣有5~7瓣。大蒜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鍺和硒等。生育期約220~250天,適應性強,蒜苔粗壯,蒜砣耐貯藏。

  黃州豆腐

  “過江名士笑開口,樊口鳊魚武昌酒,黃州豆腐本味佳,盤中新雪巴河藕”。這首民謠在湖北流傳甚廣。黃州豆腐、巴河藕、樊口鳊魚、武昌酒一向被認為是鄂東四大名產。

  黃州燒梅

  黃州燒梅是黃州城傳統名點,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配料精、制作細,上似梅花,下似石榴,亦叫石榴燒梅。當時黃州為八縣生員應試之地,各地考生喜食黃州燒梅,店家就在燒梅上端點了一點,象征紅頂子,??忌茍鋈缫?,高榜及第,又含有“榴結百子,梅呈五?!敝?。黃州炒湯圓炒湯圓為黃州地方風味名點。自清光緒元年(1875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歷史。此湯元為秋冬兩季時令品種,操作復雜、技術性強,炒出之湯元色澤金黃,外焦內軟、香甜可口,食而不膩。

  東坡餅

  東坡餅,是地方風味名點之一。聞名全國,北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春,著名文學家蘇軾(號東坡)謫居黃州時與安國寺長老參寥和尚結成莫逆之交。參寥和尚得悉蘇軾喜吃油炙酥爽的食品制油酥餅以待。該餅的作法是:先將面粉和好,再團圈抹油餅牽成線繞成園餅形,放在香油鍋中炸至枯萎。吃時灑上白糖,香甜可口。但此餅不能久存。后蘇夫人設計的“千層餅”,酥脆香甜,食而不膩,味道極美,易于久存,由于人們對蘇軾的懷念,就稱此餅為“東坡餅”。

熱門車次查詢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