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政府網

中  文  名: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政府網

官        網:http://www.hbwf.gov.cn

地        址:暫無

車牌:鄂E

區號:暫無

政府網簡介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隸屬湖北省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鄰近長江干流和湖南省。其境東鄰宜都市和松滋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與鶴峰縣、巴東縣接壤,北與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毗連,離長江水運港,枝城火車站60公里,離宜黃高速,滬蓉高速,318國道,三峽機場80公里,325省道貫穿縣境。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平均海拔1100米,是一個少數民族山區縣。五峰縣國土面積23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8.8萬畝。轄5鎮3鄉,97個行政村,11個社區居委會。境內物種多樣,林特、水電、礦產、旅游等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81%,是中國茶葉之鄉、國家煙葉生產基地和中藥材GAP示范基地。2009年被中國茶葉學會授予湖北省唯一的縣級“中國名茶之鄉”稱號,成功躋身“湖北茶葉大縣”行列。水電裝機容量達到18.7萬千瓦。2010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湖北旅游強縣”。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05年12月31日,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轄漁洋關鎮、五峰鎮、長樂坪鎮、仁和坪鎮、灣潭鎮5鎮,采花鄉、傅家堰鄉、牛莊鄉3鄉。共有11個社區居委會,97個行政村。同時還有一個飛地經濟園區:五峰民族工業園。漁陽關鎮漁洋關鎮轄3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曹家坪、橋河、大房坪、火田坑、鞍山、漲水坪、王家坪、枚二沖、三房坪、漢馬池、清水灣、南河、三板橋、沙淌、石柱山。五峰鎮五峰鎮轄3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長坪、正街、北門、謝家坪、麥莊、油菜坪、黃糧坪、小河、大坡、前河、水浕司、楠木河、高古、香東、后河、長坡、后荒、二墩巖、北溪河、茅坪、石梁司、陽曬坡。長樂坪鎮長樂坪鎮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長樂、洞口、白巖坪、蘇家河、甘溝、月山、百年關、三教廟、柴埠溪、青巖沖、白鹿莊、橋坪、大灣、紅漁潭、菖蒲溪、腰牌、石橋構。仁和坪鎮仁和坪鎮轄1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仁和坪、大栗樹、林家坪、大檀樹、橋梁、富裕沖、升子坪、楊家淌、楓香坪、仁和坪、業產坪、楊柳池、梅坪、船山坪、羅漢淌。灣潭鎮灣潭鎮轄1個居委會、10個村委會:灣潭、龍橋、九門、小鳳池、茅莊、紅烈、紅旗坪、三臺坡、、鎖金山、茶園、鹿耳莊。采花鄉采花鄉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采花、長茂司、萬里、大村、楠木橋、白鶴、前坪、采花臺、黃家臺、星巖坪、珍珠頭、苦竹坪、紅漁坪、白溢坪、宋家河、栗子坪。傅家堰鄉傅家堰鄉轄1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堰窩子、傅家堰、鴨兒坪、橋料、白廟、火山、左泉洞、馬蹄井、田家山、大龍坪。牛莊鄉牛莊鄉轄9個村委會:牛莊、池南、凌云、沙河、金山、松木坪、九里坪、橫茅葫、沙灣。五峰民族工業園五峰民族工業園是由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與枝江市人民政府共同探索創新,按照“合作共建、封閉運行、利益分享、共同發展”模式創建的飛地經濟園區。園區位于宜昌市550平方公里都市工業圈的核心區域,毗鄰宜昌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猇亭工業園、白洋工業園,是宜昌市沿江經濟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區規劃總面積8.71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6.5萬,首期計劃投資30億元開發建設2.8平方公里。是以優先發展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產業等一類工業,適度發展食品醫藥、精細化工、家具制造、輕紡等產業,兼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工業園區。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位于鄂西南邊陲,屬武陵山支脈,系云貴高原東延部分的尾翼地帶,東鄰宜都市、松滋市,西倚鶴峰縣、巴東縣,南交湖南石門縣,北毗長陽縣。

  地形地貌

  五峰縣全境皆為山區,屬武陵山支脈,系云貴高原東延部分的尾部地帶,系喀斯特地貌,溶洞伏流遍布全境,地勢由西向東逐漸傾斜,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占總面積的86.3%,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占44.8%,縣境內最高點白溢寨頂峰——黑峰尖海拔2320.3米,海拔最低點東部漁洋河橋河峽口150米。境內溝壑縱橫,峰巒重疊,群山之間夾有小塊平地,縣境東部的漁洋關(低山河谷),中部的長樂坪(半高山)和西部的灣潭(高山地帶)均有萬畝平原展開。東半部山形渾圓,坡緩谷淺,西半部山勢高峻。

  氣候

  五峰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內,山地氣候顯著,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量充沛,雨熱同季,暴雨甚多。山間谷地熱量豐富,山頂平地光照充足。境內垂直氣候帶譜明顯,適合多種農作物及經濟林木生長。年均日照1533小時,年均氣溫13-17℃,無霜期240天,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166天。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五峰縣有煤、石煤、鐵、銅、黃鐵礦、重晶石、白云石、螢石、方解石、硅石、大理巖和瓦板巖等17種礦產,礦產地100余處。其中鐵、硅石、方解石、重晶石等四類礦產儲量豐富、質量較好,以鐵礦最為豐富,湖北省礦產儲量表內有6個鐵礦區在五峰境內,儲量達24億噸左右,富礦占8000萬噸,可滿足開采的需要。

  森林資源

  五峰縣境內林業用地1828333.3公頃,人均林地面積達0.87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1%,居湖北省各縣市之首,年林木生長量19萬立方米,蓄積量達到350萬立方米以上。

  裸子植物亞門與被子植物綱共85科250屬737種。裸子植物主要有馬尾松、油松、華山松、落葉松、雪松、柳杉、銀杏、刺柏等;被子植物主要有香樟、枇杷、紫薇、杜仲、板栗、花櫟、柑桔、杜鵑、香椿、厚樸、石榴、泡桐、核桃、柿數、意楊、黃連、大葉櫸、白玉蘭、山楂、蘋果、刺楸、梧桐、冬青、化椒、桂花、葡萄、桂竹、紅楠、蓼葉竹、漆樹、槐樹等。后河自然保護區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珙桐、水絲梨、鵝掌楸、黃楊、連香、銀鵲、紅豆杉等。

  水力資源

  五峰縣境內有漁洋河、泗洋河、南河、天池河、灣潭河五大河流,支流30余條,流域面積1956km2,水能蘊藏量34萬千瓦,可開發水能達到32萬千瓦,已開發20萬千瓦。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4年末全縣總人口為20.46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8.77萬人,城鎮常住人口為6.6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028人,出生率為9.9‰;死亡人口1785人,死亡率為8.7‰;自然增長率為1.2‰。

  民族

  五峰境內除土家族和漢族兩大民族外,還居住有回、苗、滿、蒙古、侗、壯、維吾爾、白、朝鮮、瑤、黎、哈薩克等民族。

  經濟狀況編輯綜述

  2012年五峰縣完成現價地區生產總值44.27億元,比2011年增長20.9%,完成計劃的100.8%,按照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6.23億元,比上年增長24.8%,按可比價增長4.7%;第二產業完成12.01億元,比上年增長19.9%,按可比價增長7.4%;第三產業完成16.02億元,比2011年增長17.8%,按可比價增長17.3%。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由上年的35.5:27.4:37.1調整為36.7:27.1:36.2。2012年,五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4392元,比2011年人均增加603元,增長15.9%,完成計劃的102.4%。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5194元,增長1.9%,其中:人均食品消費支出2469元,增長7.6%,恩格爾系數4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9元,比2011年增加1207元,增長11.1%,完成計劃的101%。人均消費性支出9223元,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768元,恩格爾系數40.8%。2014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5.28億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8.97億元,按可比價增長5.0%;第二產業完成16.14億元,按可比價增長11.8%;第三產業完成20.17億元,按可比價增長12.0%。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由上年的36:29:35調整為34:29:37。

  第一產業

  2014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322217萬元,增長6.9%。2014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749940畝,與2013年持平。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52254畝,增長0.7%,糧食產量84400噸,比上年增加1365噸,增長1.6%;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71825畝,下降0.2%,產量24400噸,比上年減少486噸,下降2.0%,馬鈴薯159682畝,產量22769噸;秋糧播種面積280429畝,增長1.3%,產量60000噸,增長6.1%,玉米面積215127畝,產量52271噸;油料播種面積55292畝,總產量5373噸,分別下降2.6%、6.5%。2014年,蔬菜面積114441畝,產量179166噸,分別增長10.4%、3.2%,魔芋種植面積21206畝,降低4.7%,產量23635噸,與去年保持持平。實現產值(含魔芋)64039萬元。2014年,煙葉面積20803畝,減少14416畝,下降40.9%;煙葉產量3080噸,比上年減少2532噸,下降45.1%,實現產值6468萬元。2014年,全縣新植茶葉面積3677畝,年末茶葉總面積達到190117畝,比上年增長1%。茶葉產量19514噸,增長3.7%,實現茶葉總產值76105萬元。2014年人工造林28110畝,零星植樹101萬株,育苗面積406畝,低產林改造2000畝,成林扶育作業面積68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80.86%。實現林業總產值8809萬元。2014年末大牲畜存欄11748頭,生豬存欄達到283700頭,羊存欄109795只,家禽存籠553948只。當年出欄肉牛2023頭,出欄生豬361305頭,出欄山羊100711只,出籠家禽478400只。肉類總產量32319噸,禽蛋產量1911噸,蜂蜜產量29427公斤。實現牧業總產值115245萬元。2014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到613畝,水產品產量87噸。

  第二產業

  2014年,五峰工業注重調結構增效率,全縣完成工業總產值48.11億元,增長5.1%。實現工業增加值14.7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產值41.04億元,完成增加值增速10.0%。完成銷售產值39.40億元,產品銷售率達到96.0%;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9.69億元,實現利潤總額4.10億元,資產貢獻率達到22.2%,資本保值增值率122.3%,按可比價計算實現全員勞動生產率23404元/人。完成高新技術產值5.16億元。完成發電量3.18億千瓦,茶葉加工產量3.94萬噸。2014年,資質以上建筑企業7家,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5.74億元,比上年增長3.4%。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4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29.6%。

  第三產業

  2014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3億元,比上年增長13.4%。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達到1.7億元,住宿餐飲業零售額達到0.23億元。按行業劃分來看,批零業零售額13.72億元,住餐業零售額3.51億元。按城鄉區域劃分來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0.34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89億元。實現外貿出口926萬美元,增長130.3%。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4.6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49萬美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累計比)為102.7%,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累計比)為103.2%,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累計比)為100.0%。201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到71.17億元,比年初凈增加15.18億元,增長27.1%,其中居民儲蓄存款36.7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年末各項貸款余額23.02億元,比年初凈增加4.17億元,增長22.1%。2014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1億元,比上年增加0.58億元,增長25.0%,其中稅收收入2.13億元,增加0.42億元,增長24.2%。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6.22億元,增長18.1%。2014年,全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08億元,比上年增長5.8%。全縣電話機總數達到了16萬部,其中固定電話1.4萬部、移動電話14.6萬部。全縣97個村全部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寬帶用戶1.6萬戶。2014年,全縣共有旅游機構5個,從業人員142人,已開發的景區5處,全年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19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達到11.4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8%和28.7%。

  社會事業編輯文化事業

  截至2014年,五峰縣文化機構12個,其中: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8個,文物管理所1個,歌舞劇團1個。公共圖書總藏量6.42萬冊。全縣通廣播、電視的村達到了100%,廣播覆蓋率98.3%。電視覆蓋率99.2%。

  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五峰縣擁有中、小學學校30所,在校學生13022人。中、小學在職專任教師1340人。幼兒園20所,在園幼兒數3205人。中、小學占地面積44.01萬平方米,其中校舍面積15.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7.40萬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7.12萬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總值15919萬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1144萬元。計算機1825臺,圖書23.92萬冊。九年義務教育成果得到鞏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14年,五峰縣擁有體育館1個,2014年參加市級以上各類體育比賽7次,其中:省級3次、市級4次。獲得各種獎勵58次,其中金獎14塊,銀牌17塊,銅牌17塊。

  衛生事業

  截至2013年,五峰縣共有衛生機構14個,其中:醫院2個,衛生院8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建院1個;衛生從業人員813人,衛生技術人員790人,其中:執業醫師317人,注冊護士353人;衛生機構床位777張。

  社會保障

  2014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參保人數達到了14126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7549人,城鎮職工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7591人,參保率分別達到了98.4%、99.7%和98.5%。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0511人,其中農村參加養老保險109348人。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得到鞏固,全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人數已達到167278人,參保率達到99.6%。

  交通編輯2014年,年末總通車里程達到了2339公里,等級公路1847公里,占79.0%,其中,一等公路5.3公里。通公路的村達到100%。全縣民用汽車擁有量10050輛,全年完成貨運量223萬噸,貨運周轉量43255萬噸/公里;客運量262萬人,客運周轉量13385萬人/公里。2013年1月,從宜都陸城到五峰漁洋關鎮的一級路建成通車,五峰到宜昌的行車時間由3個小時縮短到1個半小時。1984年的五峰縣只有唯一一條通往外界的鴉來公路(宜昌鴉鵲嶺至來鳳縣)。距離宜昌200公里、武漢500公里的五峰,境內無國道、無高速、無水運航道、無鐵路、無航空,落后的交通一度成為制約五峰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全長51.67公里的陸漁一級路,作為第一條高等級公路,2006年6月正式動工興建。2012年9月,一條過境五峰,北連武當山、神農架,南連長江三峽和張家界的旅游觀光高速公路——宜張高速破土動工。到“十三五”末,走高速北到宜昌、西抵來鳳、東往荊州、南至張家界,均在90分鐘以內。資料顯示,自治縣成立之初,五峰農村公路總里程為516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僅有公路22公里?!扒缣煲簧砘?、雨天一身泥”是當時全縣農村道路的真實寫照。30年來,五峰把發展鄉村公路作為富民穩縣戰略的先行工程來抓,先后開展了“八七扶貧”、“脫貧攻堅”、“村村通”公路建設大會戰,并加大資金投入力度,2007年,全縣農村公路建設投資首次突破4000萬元。在此帶動下,全縣群眾自籌資金300萬多元,在全縣2372平方公里的版圖上擺開戰場,掀起修路修橋熱潮。截至2014年10月,全縣共完成農村公路硬化里程1270公里,100%的行政村、70%的自然村、53%的村民小組實現通水泥路或油路。五巴公路是西部4鎮6萬群眾的生命線,2013年底,歷時3年時間,全線92公里的改建工程竣工,8個鄉鎮全部融入全縣2小時經濟交通圈。同時,積極構建牛莊、采花、傅家堰、灣潭4個鄉鎮的循環出口通道,規劃了采花至灣潭、傅家堰至五峰鎮、牛莊至傅家堰、馬渡河至漁峽口4條線路,到2015年底,每個鄉鎮至少都擁有3個以上的對外通道或出口?!笆濉逼陂g(2011-2015年),五峰縣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為35億元,規劃項目24個,已落實“兩高”(宜張、宜來高速)、“兩國”(325、322省道升級為351國道,221縣道升級為241國道)、“三省”(五峰鎮至牛莊鄉的五牛線、五峰鎮天池口至小河的天小線、漁洋關鎮至橋溝的王漁線)、“四旅”(長樂坪鎮大灣村至灣潭鎮獨嶺、采花鄉甘溝河至白溢寨、五峰鎮界頭至后河、長樂坪鎮小口至長灣的旅游路),大交通的格局正在形成。

  歷史文化編輯五峰縣民間歌謠、故事、傳說、諺語原汁原味,充滿機趣與智慧,劉德培被授予中國民間文藝首屆“山花獎”終身成就獎,位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中國十大民間故事家”之首;五峰竹枝詞堪稱土家族文學百花園里的一枝奇葩,絢麗多姿;南曲、吹鑼鼓、滿堂音是久負盛名的“曲壇三枝花”??胺Q中國戲劇“活化石”的堂戲、柳子戲、儺戲、皮影戲等。撒葉兒嗬五峰縣土家族“撒葉兒嗬”又叫繞棺、打繞棺、喪鼓舞,集歌、舞、吹、打于一體,本質上是一種民間祭祀活動,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信息和深邃的哲學意義。清《長樂縣志》云:“家有親喪,鄉鄰來吊,至夜不去,曰伴亡;于柩旁擊鼓,曰喪鼓;互唱俚歌哀詞,曰喪鼓歌?!?014年8月6日,文化部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結束。五峰聯合巴東縣申報的土家族“撒葉兒嗬”名列其中。

  名優特產編輯茶葉五峰是中國名茶之鄉。五峰地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縣內海拔最低處150米,最高2320米。山間終年云霧環繞,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成就了五峰茶生長的自然條件。早在18世紀后期,英國商人直接到今天的采花鄉和水浕司等地設立茶社,經營茶葉,其金字招牌“英商寶順合茶莊”至今仍保存在湖北采花茶業有限公司。全縣擁有優質茶園15萬畝,年產綠茶7000多噸,擁有“采花毛尖”、“天麻劍毫”、“向師傅茶”、“水仙春毫”4個湖北名牌產品,5個設計專利、2項發明專利。采花毛尖榮獲“湖北名茶第一品牌”、“釣魚臺國賓館特供茶”等稱號,四度蟬聯“湖北名牌產品”,連續五屆蟬聯“中國農博會金獎”。土家臘肉土家臘肉將椒、八角香、山胡椒等佐料合鹽炒香磨研成粉,待豬羊修凈破腹后即砍下頭、腿、前胛,腌好入缸,所余按五、斤一塊砍成條形,逐腌好,層放,每層再撒上和佐料,如此腌制十日左右即取出上炕??慌D肉時,忌燒松杉等含煙含脂重的薪多以青棡、土荊條、香葉樹、柏枝等芬芳雜柴為薪,早炊暮,煙火不斷,這樣一熏到第二年立夏后下炕,冷卻后于稻谷中收藏。通谷子吸收水份后,臘肉更耐貯存,且經久不腐。榨廣椒榨廣椒,也稱為鲊廣椒、鲊辣椒,是湖北省宜昌、恩施地區漢族、土家族的特色小吃,它是以鮮紅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灌腸粑豬血拌糯米或小米,加食鹽佐料,灌入豬大腸內,然后煮熟、炕干,色澤烏紅。食用時,蒸熟切片,味道香濃,且軟又糯,為老人小孩最佳菜食。血豆腐將搗爛鮮肉拌豬血和豆腐及佐料,切成方塊形的血豆腐,再在火炕上熏干。食用時色紅味香。鴨肉燉板栗將鴨肉炒熟后,加板栗燉燜,鴨肉味濃,板栗香甜。石蛙燜湯將石蛙剝皮去臟后,小炒燜湯,湯沸下蛙皮加佐料。肉嫩骨細,香味若雞,食后久存余香。泥鰍拱豆腐將活泥鰍放入清水中,讓其吐盡泥渣,再倒入煮沸的白豆腐內,泥鰍鉆進豆腐內,而后將其切成小塊,油炸或煮湯。燕麥粉蒸螃蟹先將燕麥粉調水成漿糊于鍋中,將活螃蟹倒入,蓋上鍋蓋,再生火煮熟。食用時加油鹽佐料,不但麥漿噴香,而且螃蟹軟糯易嚼,香味撲鼻。菜豆腐俗稱“合渣”。將黃豆加工成豆漿或粉末,加水煮沸,再酌菜葉即成。色清淡,味香甜,營養好。

  名勝古跡編輯五峰旅游資源是三峽旅游資源的組成部分。境內有國家4A級景區柴埠溪國家森林公園、后河原始森林、白溢寨、長生洞、后河天門峽景區等。五峰縣旅游資源基本類型實體502處,以洞穴和奇特象形山石為主要內容,屬資源豐富程度中等類型,歸為5大類23種,基本類型占全國56種的41.7%。自然旅游資源占全縣旅游資源基本類型的61%,占全縣旅游資源實體的77%;人文旅游資源分別占39%與20%。柴埠溪大峽谷柴埠溪國家森林公園位于五峰士家族自治縣境東部,北接八百里清江,南通武陵源、張家界,東通江漢平原,西達鄂西山寨,距長江三峽大壩100公里。公園分為壇子口、大灣口、蛟口、內口、斷山口五大景區,景色均勻分布于流長近30公里,面積近70平方公里的柴埠溪兩岸,有已命名特景120處。在茂林中有億萬年前幸存下來的“活化石鴿子花等20多種珍稀樹種以及數十種名貴藥材。后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后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五峰縣城西南30公里處,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20多座,最高峰海拔2252.2米。保護區總面積40168公頃,活立蓄積量150萬立方米以上,境內薈萃有野生維管植物2087種,分別占湖北省總數的37.7%和34.3%;擁有國有珍稀瀕危保護植物29種。有珙桐、連香、水青、銀鵲等12種珍稀植物。這里的野生動物達110多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1種,分別占湖北省總數的46.8%和45.5%。是湖北唯一發現華南虎的地方。白溢古寨白溢寨位于湖北省五峰縣城北10.5公里處,山脈100平方公里有余,頂部平夷,面積約8平方公里。山體獨立,四周皆為千丈巖石絕壁,唯南北兩路可至峰頂。整個山體至下而上又形成兩級陡壁。第一級陡壁上為面積12平方公里的白溢山寨,是數千年來土家人擁寨而守的聚居地。寨上有“上白溢”、“中白溢”、“湖坪”三坪,海拔在1100米至1300米之間。第二級絕壁高達千米,長約5千余米。第二級絕壁有8平方公里的平地,人稱天堰坪。有3座奇峰,主峰黑峰尖海拔2320.3米,為五峰第一高峰,華中地區第二高峰(僅次神農頂)。寨上48個泉眼在絕壁和巖石間噴涌,源于“暑天冰穴”,該水富硒、富鍶、低鈉,為優質礦泉水。長生洞長生洞位于縣城東南3公里處的天池河左岸,全長約4公里。整個溶洞分為七大景區,即春和樓、仙人坡、靈隱宮、長廊、天臺、凱旋門、冬宮。春和樓位于進洞口處,左旁為巖漿凝成和各種形體,似千尊佛像,稱為千佛壁;千佛壁下,有文相巖、武士塔、石獅、蓮蓬塔、鷹子巖、金沙灘等景觀。這里有海螺石、溢香池、雕花旗桿、夾壁和尚、五音石磬等景物。長廊景區內有金鐘石、馬肺堂、又一村、小天門等。長廊盡頭有一巨形石臺懸于半空,俯瞰洞底,有身處九天之概,故名天臺;天臺之上有珍珠盤、神女、天橋、蓮花峰、百手活佛等石景。冬宮有冰簾、雪蓮巖、溶冰池、盤龍柱、鏤花柱林、天池窗等景致。傳說前清曾有軍事統領在此藏身,故又名“藏身洞”。興文塔興文塔,又名示塔。建于清同治九年,位于五峰縣五峰鎮香東村十五組。該塔青磚、石條砌筑,七層六面塔剎組成,座東南面西北310°,通高22.38m,主塔占地53平方米,底層高5m,六面各寬4m,壁厚1.70m。塔門高2.3m,寬1.10m,門柱木質打磨成長條方型,兩門柱正面鐫刻:“云梯直上欣題雁,天闕遙開穩步鰲”對聯,橫批“興文塔,側刻有建塔時間,二層東西南北四間,三層南北兩間有直徑0.70的拱頂窗,塔頂為鋼混凝結構(維修后),篆頂,塔剎合金鑄造,寶瓶狀。每層均用磚石條疊建翹起的塔檐和風鈴角。塔內面積12.60平方米,塔身下寬上窄,為椎體形。每層樓枕、樓板均為松、杉木,成井字形迭建。因年久失修,2002年9月經縣政府研究決定對塔體進行了維修,并建月臺、平臺三層。2008年3月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編輯胡春華,男,漢族,1963年4月生,湖北五峰人,1983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8月參加工作,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大學學歷。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第十七屆、十八屆中央委員,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劉德培,五峰長樂坪鎮珍珠山村人,中國民間故事家。1912年生,2000年12月病故,享年88歲。1983年,獲“湖北省民間故事家”稱號。1986年獲湖北省文化廳表彰。2000年4月獲頒“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成就獎”。曾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文聯名譽委員、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宋芳蓉,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三坪希望小學校長、“全國十大杰出青年”、“國際青少年消除貧困獎”獲得者并得到江澤民等領導人的親自接見,2008年參加奧運火炬傳遞。羅長姐,女,土家族,1928年9月生,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灣潭鎮九門村村民,全國雙擁模范個人,湖北省“三八”紅旗手,2013年9月26日被評為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孝老愛親模范。長期以來,羅長姐一直照顧著自己因不幸患上乙型腦膜炎而導致精神病的兒子。2013年8月15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對羅長姐的事跡進行了專題報道。2013年9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獲得者。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