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柳江縣政府網

中  文  名:柳江縣政府網

官        網:http://www.liujiang.gov.cn

地        址:拉堡鎮柳北路45號

車牌:桂B

區號:0772-7215905

政府網簡介

  柳江縣是舉世聞名的“柳江人”遺址所在地,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面積2504平方公里,轄八鎮五鄉,總人口50多萬,全縣壯族占的76.99%,其他少數民族占1.26%,是一個以壯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縣城??h城于1950年3月遷至拉堡鎮,1983年柳江縣劃為柳州市轄縣,是柳州市的“菜籃子工程”基地,廣西主要商品糧和蔗糖生產基地,中國瘦肉型豬生產基地之一。是廣西唯一獲得外貿出口權的縣,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現已初具衛星城的規模。

  中文名稱柳江縣外文名稱LiujiangCounty別名拉堡行政區類別柳州市轄縣所屬地區廣西·柳州下轄地區11個鎮1個鄉政府駐地拉堡鎮電話區號0772郵政區碼545100地理位置桂中盆地東南部面積2504平方公里人口50多萬方言壯語、西南官話—桂柳片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著名景點百朋酒壺山、龍懷水庫、北弓水庫等車牌代碼桂B行政代碼450221目錄1歷史2區劃3地理?位置?氣候4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5人口6經濟?農業?工業7交通8教育?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師資力量9文化?民間藝術?文物古跡10旅游歷史編輯

  柳江縣城夜景秦,今柳江縣屬桂林郡,尚未建縣。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今縣地劃入潭中縣(柳江古名潭水,以縣地居潭水之中,故名),屬郁林郡,為柳江縣建縣之始。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潭中縣為桂林縣;旋又析桂林縣置馬平縣。以后歷經唐、宋、元、明、清到民國前期,一直沿用此縣名,縣境大體即今柳州市區、柳江縣地。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撤銷馬平縣,由柳州府的行政長官直接處理縣政;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撤銷柳州府,復置馬平縣,直屬廣西省;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馬平縣改為柳州縣,縣治在柳州;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柳州縣改為柳江縣,屬柳州行政監督區,縣治在柳州。民國20年(1931年)1月1日,馬平縣改名柳州縣。23年柳州縣屬柳州行政監督區。為柳州區治所。26年4月7日,柳州縣改名柳江縣。29年,柳江縣屬第四行政督察區,為第四區治所。31年,第四區改稱第二區,柳江仍為區治所。1949年11月25日,柳江縣城(今柳州市市區)解放。12月10日,柳江縣人民政府正式公布成立,柳江縣和柳州市從行政區劃上正式分開。原柳江縣城區及部分郊區劃歸柳州市。城區外18個鄉劃為柳江縣,屬柳州專區。1950年3月19日,柳江縣人民政府從柳州市遷縣屬拉堡圩。1984年至今,1984年10月4日至14日,撤銷人民公社制度,建立鄉鎮,全縣設1鎮9鄉;1987年9月,新建白沙、流山、里雍3個鄉,1996年始,自治區民政廳批準撤鄉建鎮,柳江縣先后有10個鄉鎮撤鄉建鎮。2005年9月,撤銷福壙鄉,至2006年底,全縣轄11個鎮1鄉。

  區劃編輯1949年12月—1950年3月,全縣分為6個區,18個鄉:一區轄里雍、穿山、中團3鄉;二區轄進德、百朋、小山3鄉;三區轄思賢、成團、六道3鄉;四區轄洛滿、流山、福塘3鄉;五區轄三都、水源、土博、里高4鄉;城關區轄廣源、平川2鄉,共轄214個行政村(街)。1950年4月—1951年1月,全縣分為8個區,18個鄉:一區轄里雍鄉;二區轄百朋、小山2鄉;三區轄六道、成團2鄉;四區轄洛滿、流山、福塘、土博4鄉;五區轄三都、里高、水源3鄉;六區轄進德、思賢2鄉;七區轄穿山、中團2鄉;八區轄廣源、平川2鄉。1955年5月19日起,各區名稱一律按區公所所在地地名稱呼。全縣一至八區同時分別改為里雍、百朋、成團、洛滿、三都、進德、穿山、土博8個區。1961年10月,增設橫山、大田、四連、思榮、新隆、拉堡鎮六個公社。這時全縣共25個公社。1962年10月,恢復區、鄉體制,全縣又劃分為里雍、百朋、成團、洛滿、三都、進德、穿山、土博8個區,下轄以1955年—1957年的小鄉為基礎劃分的94個人民公社(1964年3月,撤銷龍懷公社,建立鳳山公社),共轄2642個生產隊(以上公社、生產隊數是1966年的統計數)。1968年12月,調整人民公社體制,各區改為公社。其中洛滿區分為洛滿、福塘兩個公社,其余規模不變。這時全縣共分為里雍、百朋、成團、洛滿、福塘、三都、進德、穿山、土博9個公社。原94個公社改為105個大隊,下轄2642個生產隊。1980年9月,設拉堡鎮,轄拉堡1個大隊,20個生產隊,兩個街委會。這時全縣共9個公社1個鎮,123個大隊,3521個生產隊,兩個街委會。1982年底統計,全縣共有1227個村(街)、其中解放后新建村69個。1984年10月,撤銷人民公社,建立鄉、鎮。全縣設立里雍、百朋、成團、洛滿、福塘、三都、進德、穿山、土博9個鄉及拉堡1個鎮。1985年鄉鎮下共設123個村民委員會,2個居民委員會。共有1225個村(街),2707個村民小組。

  柳江縣位于桂中盆地東南部,地處北緯23°54’30”~24°29’00”、東經108°54’40”~109°44’45”之間。北面緊連柳州市,柳城縣馬山鄉、社沖鄉;東北隔柳江與鹿寨縣江口鄉、導江鄉相望;東及東南部與象州運江鎮、馬坪鄉相鄰,南面與來賓市興賓區大灣鄉、鳳凰鎮、北五鄉、七洞鄉接壤;西南及西北部背靠忻城縣安東鄉、大塘鎮、歐洞鄉、宜州市屏南鄉、三岔鎮。地勢西部高,東部次高,中部低平??偯娣e2539.16平方公里。

  氣候

  柳江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度適宜,四季常綠。年平均氣溫20.4℃,平均降雨量多于1400mm,年平均日照1600多小時,無霜期332天。柳江縣季風環流影響明顯,其氣候夏長炎熱,冬短不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夏季盛行偏南風,高溫高濕多雨;冬季盛行偏北風,低濕干燥少雨。一月平均氣溫10.4℃,七月平均氣溫28.9℃,年平均氣溫20.6℃;極端最高氣溫為39.1℃,極端最低氣溫為-1.3℃。年平均降雨量1424.7mm,多集中在5~9月,年平均蒸發量1419.5mm,年相對濕度76%;常年主導風向為北風和西北風,頻率為13.5%,靜風頻率為28%,年平均風速2.0m/s。

  資源編輯水資源

  城市照片(2張)

  縣內水資源比較缺乏,水資源總量20.37億立方米,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12.65億立方米,地下水7.71億立方米。轄區內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條,即:柳江河、龍江河、逢吉河、鳳山河、大橋河、里雍河、王眉河、水源河和大渡河。其中,柳江、龍江兩條為過境河。9條河流境內總長335.63公里。全縣庫區水能可開發量為20萬千瓦,有龍懷、北弓工農和逢吉水電站4個,裝機14臺容量2335千瓦,年發電量402萬度;境內柳江河段建有紅花水電站,年發電量9.02億千瓦時;全縣總庫容為1.35億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21公頃。

  土地資源

  田野2010年末耕地面積為86620.4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4.1%;園地面積為2451.4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0%;林地面積為116128.7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5.8%;草地面積為17087.3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7%;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為10197.3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1%;交通運輸用地面積為4690.1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8%;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為7596.9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0%;其他土地面積為8955.2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5%。

  森林資源

  全縣有三伯嶺、龍漢嶺、沖馬嶺、鹿嶺等4個國有林場;有材林主要有松木、杉木、桉木、荷木、樟木、香椿、苦楝、椎木、檸檬桉、泡桐木等;經濟林有油茶、柑桔、沙田柚、龍眼、柿、桃、李、梨等。2010年,全縣林地面積12.24萬公頃,森林面積11.10萬公頃,林木活立木總蓄積量200.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4.60%。全年完成造林1120.70公頃,其中:荒山造林完成269.10公頃,人工跡地更新(含人工促進更新)851.60公頃,封山育林3213公頃。全面推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勘界確權面積94.50萬畝,發證86.60萬畝。

  礦產資源

  柳江縣境內的主要金屬礦產有錳礦、鐵礦、非金屬礦產有石灰巖(建筑用灰巖、溶劑用灰巖、飾面用生物灰巖)、方解石、磚瓦用頁巖、硅土等。八一思榮錳礦、柳江縣錳礦開采于上世紀50年代,經60余載,累計開采錳礦石數百萬噸,經檢測評估,礦區尾殘礦儲量在60萬噸左右。柳江縣石灰石開采正在形成規?;彤a業化,年產石灰石約250萬噸。里高大理石(生物灰巖)以獨特的花紋優勢進入東南亞市場,利用大理石開發石琴產業,形成一定規模,年產銷6500臺。

  人口編輯

  柳江縣城區2010年,柳江縣少數人口434472人,占全縣總人口78.24%。全縣有27個民族,漢族人口120852人,占總人口21.76%;壯族人口427538人,占總人口76.99%;仫佬族人口3589人,占0.65%,瑤族人口1364人,占0.25%;其他民族人口1981人,占0.36%。

  經濟編輯農業

  柳江縣甘蔗民國22年(1933年)以前,柳州縣政府由建設局管理農業。27年增設農業管理處,配主任、技正、技佐負責農業技術推廣。30年撤銷,只在建設科內配農林技士1人,技佐3人,專管農業和林業。35年,縣政府設立農林推廣所,專管農、林業的技術推廣,直到解放。解放后,1950年12月,柳江縣人民政府設立建設科分管農業。1953年改設農建科,以管農業為主,下轄農業技術推廣站和縣農場。1954年10月,改為農林水利科。1955年專設農業科。同年10月,又改為農牧科,管理農業和畜牧業,下轄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配種站、縣農場以及8個區的農業技術推廣站。1956年,增設畜牧獸醫站、種子站、農具推廣站。1958年,農牧科與林業、水利科合并,組成農林水利局,增設農作物病蟲害測報站。1959年12月,又單設農牧局。1963年2月改為農業局?!拔幕蟾锩敝?,農業行政、事業機構全部癱瘓。1968年縣革命委員會成立農林小組管理農、林、牧業及水利工作。1972年5月恢復農業局。1985年農業局有干部9人,下轄農業技術推廣站、病蟲害測報站、種子公司、農業科學研究所,以及8鄉1鎮的農業技術推廣站。這些機構共配有干部106人(其中技術干部103人),工人43人。1954年起,中共柳江縣委設立農業部,1955年改為農村工作部。1965年8月又改為農村政治工作部。1976年5月改稱農村工作部。1979年撤銷。解放以來,柳江縣境內國民經濟一直以農業為主。1978年,農業總產值8654萬元,占社會總產值13447萬元的64%(按當年價計算);凈產值5940萬元,占國民收入7708萬元的77%(按當年價計算)。工農業總產值10130萬元,農業總產值占74%(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1985年農業總產值15137萬元,占社會總產值25208萬元的60%;凈產值10890萬元,占國民收入14558萬元的75%(按當年價計算)。工農業總產值14988萬元,農業占69%(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1985年柳江縣農業人均產糧339.8公斤,為國家提供征購糧2823.87萬公斤,人均口糧292公斤。農業內部以種植業為主,種值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最低年份為62.88%;最高年份達74.58%;一般為70%左右。林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最低年份為0.27%;最高年份為5.07%。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最低年份為14.35%;最高年份為29.46%;一般為20%左右。副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最低年份為5.75%;最高年份為15.88%。漁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最低年份為0.02%;最高年份為1.33%。1985年,全縣農業總產值中,種植業占64.66%(其中糧食占43.08%);林業占5.01%;畜牧業占17.21%;副業占12.21%;漁業占0.91%。農業總產值比1950年增長3.69倍,比1978年增長73%。

  工業

  解放前,柳江縣所有工廠和多數手工業都集中在當時的縣城柳州,只有棉紗、棉布紡織、竹木器制作、打鐵、車縫、建筑、燒磚瓦、大米加工等少數手工業分散于縣境內農村(柳江縣),進行農副產品加工。這些手工業多數為家庭副業,少數為獨立手工業者。據《廣西年鑒》記載:民國16年(1927年)有天然、鴻利、泰和3個私營礦業公司,由劉范成、劉春聲負責經營開采錳礦,22年因欠稅被取消“礦業權”。解放后,1950年,全縣工業總產值64萬元(1979年以前按1970年不變價,1980年以后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下同),占工農業總產值的2.83%。1951年歐文鋒等集資創辦民力錳礦公司,1952年7月,覃汝清等集資創辦集成錳礦公司,用手工工具在穿山開采錳礦。1954年12月1日,民力與集成兩公司合營稱民集錳礦公司。1956年民集錳礦公司因虧損破產,礦區收歸國有。同年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時,全縣手工業者組成手工業生產合作社13個,1957年變為33個。1958年以后并入人民公社,成為社辦工業。1952年,以興建大米加工廠為起點,開始興辦地方國營工業,開創柳江縣使用機器生產的新時代。1958年“大辦工業”,先后增建有錳礦場、農械廠等,年底共有14個企業一齊上馬。由于沒有經過可行性論證,沒有過得硬的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以及必要的管理人員,1959年至1965年,先后陸續下馬8個企業。1966年至1970年又恢復和增建5個企業,1970年總產值才恢復并超過1957年的水平。吸收一哄而起的教訓,1969年,貫徹“工業學大慶”精神,以后興建的工廠,均先派人前往外地學習,這樣辦的廠才得到穩步的發展。1964年,以興建縣農具廠為起點,興辦縣集體工業企業。1958年以手工業合作社為基礎“大辦”起來的公社工業企業,1961年調整后,大批下馬。1970年后,再度陸續恢復和發展。村辦工業企業1978年后不斷擴大。個體工業1981年后“春風吹又生”,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1985年,全縣已形成錳礦采選、建筑材料、自來水生產和供應、食品飲料加工、縫紉、木材加工、造紙紙制品和印刷、化學肥料、醫藥、塑料制品、金屬制品、機械制造、電力等行業。全縣工業企業共119個,含國營企業22個(其中獨立核算單位16個);縣辦集體企業9個(其中獨立核算單位8個);鄉鎮企業88個(其中鄉鎮辦48個,村辦40個)。另有個體工業戶2111個。主要產品有電力、鐵制農具、木制農具、大米、食用植物油、酒、印刷品、錳礦石、機制紙及紙板、各類糕點、醬料、服裝、紅磚、瓦、石灰、河沙、片石、機制糖、酒精、人力打谷機、面粉、淀粉、合成氨、碳酸氫銨、木材、水泥、中成藥、日用玻璃、水泥紙袋、塑料制品、石米、石粉、重晶石粉、水果糖、果脯蜜餞、自來水、豬肉等37種。錳礦石、重晶石粉、石粉、石灰、機制糖、糯米蜜酒及中成藥板藍根、桉葉止咳露等產品,遠銷區內外。全年工業總產值3206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23.72%。在工業總產值中,縣辦國營工業占51.8%,縣辦集體工業占13.41%,鄉鎮工業占34.8%。

  柳江縣位于廣西中部,湘桂、黔桂、枝柳鐵路及332、209國道過境。轄11個鎮和1個鄉和1個開發管委會,縣人民政府駐拉堡鎮,距柳州市商業中心僅10公里,有10、40、43、71、81、87、99、102、103路公交車往返市內,交通便利,各類專業市場密集于市縣結合部,市縣已融為一體??h城距市中心10公里,柳州白蓮機場在柳江縣境內,距縣城僅7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水陸空交通方便。柳江縣是柳州市市轄縣,三面環抱柳州市,是“桂中商埠”廣西工業重鎮柳州市的南大門,縣城距市中心僅1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擁有與柳州市同等的能源、交通和通訊等條件??h內322國道、209國道與穿越縣內的宜柳高等級公路、南柳高速公路和省道、縣道縱橫交錯,可直達南寧、北海、湛江、梧州、廣州、桂林和湖南、貴州、云南等省市;湘桂、黔桂、桂柳三條路線穿越境內7個鄉鎮,9個車站,與我國中西南交通樞紐-柳州市結成網絡,鐵路可直達北京、西安、鄭州、襄樊、長沙、上海、無錫、廣州、湛江、成都、昆明、貴陽等城市;1994年10月建成通航的柳州白蓮機場就在縣內,離縣城不到7公里,可供WD-82及波音系列737、757飛機全天候起降,柳江河航運已開升到5級航道,全年可通250噸級船只,可直達梧州、廣州、香港。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