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旺蒼縣政府網

中  文  名:旺蒼縣政府網

官        網:http://www.scgw.gov.cn

地        址:東河鎮新華街333號

車牌:川H

區號:0839-4202432

政府網簡介

  旺蒼縣是廣元市下轄縣,地處四川盆地北緣,米倉山南麓,東鄰巴中市南江縣,西接朝天區、市中區和昭化區,南與蒼溪縣毗鄰,北和陜西省的南鄭、寧強縣接壤。全縣幅員面積為2975.864平方公里。轄15鎮、20鄉3個社區街道,2012年總人口45.82萬人。居住著漢、羌、彝、藏、回、苗、侗等民族。境內地勢地勢北高南低,腹部低平。地貌由北部群峰雄踞,南部崇山突兀,腹部丘壩相間,溪河交錯。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16.5℃,年降水量920.9毫米。廣旺鐵路、202省道公路橫貫東西。紅四方面軍木門會議會址、紅軍門牌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鼓城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旺蒼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在境內勞動生產,棲居繁衍。西周時,今旺蒼境域,東屬巴、西屬蜀。春秋時為蜀國苴侯領地。周慎靚王五年。即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秦滅蜀、巴后,以苴侯國地置葭萌縣,國除,置蜀郡,葭萌隸蜀郡。秦代,隸蜀郡葭萌縣;西漢,屬益州廣漢郡葭萌縣,王莽新朝旺蒼屬庸部就都葭萌縣;更始二年(24)公孫述據蜀,旺蒼屬子同葭萌縣;東漢,隸益州廣漢郡葭萌縣;蜀漢屬梓潼郡漢壽縣;西晉屬梁州梓潼郡晉壽縣;成(漢)、前秦,隸屬無改;東晉隸晉壽郡晉壽縣。

  宋武帝永初元年至三年(420—422)間,置宋熙郡并興樂、嘉昌二縣,郡治興樂縣,隸梁州。興樂縣治今縣西嘉川鎮嘉川壩,隸宋熙郡。嘉昌縣,隸宋熙郡,治今縣北國華鎮國華場。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后,置平周縣,治今東河鎮馮家壩,隸梁州北巴西郡(治閬中縣)。平周縣除隸北巴西郡外,并為白水郡屬縣,是為兩屬縣。

  南朝齊,宋熙郡、興樂縣、嘉昌縣及平周縣仍置。南朝梁,宋熙郡隸黎州,仍領興樂、嘉昌二縣,天監四年(505)至天監七年(508),北朝元魏占據宋熙郡及其屬縣。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改梁黎州為西益州,同年梁收復宋熙郡。天監八年(509),平周縣廢。普通六年(525)置木門郡,隸屬巴州,領新置伏疆,池川二縣。伏疆縣,郡治,治今東凡鄉木門場。池川縣,治今普濟鎮大(讀代)池壩。梁元帝承圣元年(552),宋熙、木門二郡及其屬縣為武陵王蕭紀割據。

  西魏廢帝二年(553)廢嘉昌縣。宋熙郡仍置,隸利州,領興樂一縣。恭帝元年(554)改興樂縣為嘉川縣??たh治地仍前,木門郡及伏疆、池川二縣仍置,郡縣隸屬與治地無變。恭帝二年(555)分西晉壽郡置東洛郡,隸利州,分晉壽縣置義城縣。隸東洛郡,郡縣同治今東河鎮馮家壩。

  北周(557-581),廢東洛郡,義城縣仍置,隸晉壽郡,治地無變。宋熙郡仍置,隸利州總管府。嘉川縣仍置,隸宋熙郡,郡縣治地無變。又于今縣境復置元壽縣,治地不詳,隸宋熙郡,旋省。木門郡、伏疆縣、池川縣仍置,隸屬與治地無變。

  隋初罷郡置州,文帝開皇三年(583)廢宋熙郡、木門郡及池川縣。開皇七年改伏疆縣為清化縣。煬帝大業三年(607)罷州復郡。改利州為義城郡,義城縣、嘉川縣屬義城郡,縣治仍前。改巴州為清化郡(治化成縣),清化縣屬清化郡,縣治仍舊。恭帝義寧二年(618),改義城縣為義清縣。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于清化縣木門故地置靜州,次年改狄平名地平,靜州移治地平縣,隸利州都督府,領清化、地平、大牟三縣,貞觀二年(628)又割利州嘉川縣屬靜州,貞觀十七年(643)州廢。清化縣,靜州廢后屬巴州;大牟縣,武德元年析清化縣置,治今南江縣正直壩場,靜州廢后隸巴州;地平縣,武德元年分清化縣置狄平縣,治今普濟鎮大營壩,靜州廢后縣隸集州,代宗永泰元年(765)再改名通平縣,敬宗寶歷元年(825)省入大牟縣,文宗后又復置,隸屬與治地仍前;嘉川縣,仍治今嘉川鎮嘉川壩,靜州廢后還隸利州,代宗永泰元年改屬集州。武德七年(624),置南平州,治義清縣,隸利州都督府,領義清等三縣,貞觀二年,南平州廢,義清縣還隸利州,天寶元年(742)改義清名胤山縣,治今東河鎮馮家壩。

  五代,唐天祐四年(907),王建建蜀國(史稱前蜀),至北宋太祖乾德三年(965),今旺蒼地區先后屬前蜀、后唐、后蜀管轄。嘉川、胤山兩縣仍置,治地無變,兩縣前屬隸昭武軍,后唐隸益州,后蜀隸利州,通平縣仍置,治今普濟鎮大營壩,隸集州。清化縣仍置,治今東凡鎮木門場,隸巴州。

  兩宋,嘉川縣仍置,真宗咸平五年(1002)由集州改隸利州益川郡。通平縣,宋初仍置,隸集州,太祖乾德五年(967)省入嘉川縣。太祖乾德三年(965)改胤山縣為平蜀縣,神宗熙寧三年(1070)省入嘉川縣。清化縣、宋初仍置,太祖乾德五年(967)省盤道縣(治今南江縣入廟鄉)入清化縣,真宗咸平四年(1001)由巴州改隸集州,神宗熙寧五年(1072)集州廢,省入化成縣(治今巴中市巴州鎮)設清化鎮,鎮直隸于縣。

  元代初,嘉川縣仍置,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省嘉川縣入綿谷縣,綿谷縣治今廣元市市中區嘉陵鎮,隸廣元路。

  明洪武四年(1371)設廣元府,復置嘉川縣,治今縣西嘉川鎮嘉川壩,洪武九年(1376)府降為州,二十二年州降為縣,嘉川縣省入廣元縣(見舊《南江縣志》和《昝氏族譜》)。

  清順治元年,即明崇禎十七年(1644),張獻忠攻占四川地區,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大西,旺蒼屬大西廣元縣。順治五年(1648),清軍攻克廣元,旺蒼屬清廣元縣。雍正八年(1730),在百丈關設巡檢司,置巡檢1員,分理廣元縣東部各堡社會治安等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清百丈關巡檢司,設百丈關分縣,治今東河鎮百丈村。13年撤分縣,改設縣佐置,16年撤。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民國22年(1933)6月建置廣元縣,治旺蒼壩,隸川陜省。同年8月廣元縣改名旺蒼縣。同年12月,建置英安縣,治今英萃場,初名鶯舞縣,民國23年(1934),因紅三十一軍政治部主任、省軍區指揮部副指揮長林英安在鶯舞縣境內剿匪犧牲,省蘇維埃政府令改鶯舞縣為英安縣。民國23年(1934)4月至民國24年(1935)4月,川陜省移治旺蒼壩。民國24年(1935)4月,紅軍北上抗日離旺后,旺蒼、英安兩縣撤銷。

  民國30年(1941)10月7日,國民政府內政部令分廣元縣東部地區設治,31年(1942)8月1日,旺蒼設治局成立。34年(1945)9月1日,撤設治局建置旺蒼縣,治治城鎮,隸四川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1月12日旺蒼解放,仍置旺蒼縣,隸劍閣專區,1953年隸綿陽專區(1968年改為綿陽地區),1985年改隸廣元市。

  行政區劃編輯旺蒼縣轄東河鎮、嘉川鎮、白水鎮、尚武鎮、張華鎮、木門鎮、黃洋鎮、普濟鎮、三江鎮、金溪鎮、五權鎮、高陽鎮、雙匯鎮、英萃鎮、國華鎮15鎮,龍風鄉、大河鄉、九龍鄉、萬家鄉、柳溪鄉、農建鄉、化龍鄉、大兩鄉、燕子鄉、水磨鄉、鼓城鄉、萬山鄉、正源鄉、天星鄉、檬子鄉、福慶鄉、棗林鄉、麻英鄉、鹽河鄉、大德鄉20鄉,靜樂寺、陳家嶺街道、磨巖街道3個社區街道,352個村民委員會,9個居民委員會,435個村民小組,30個居民小組。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旺蒼縣位于川陜兩省交界的米倉山南麓,隸屬廣元市。東鄰巴中市南江縣,西接朝天區、市中區和元壩區,南與蒼溪縣毗鄰,北和陜西省的南鄭、寧強縣接壤。地理坐標為東經105°58′24″至106°46′2″,北緯31°58′45″至32°42′24″。東西長約75公里,南北寬約81公里。全縣幅員面積為2975.864平方公里。

  氣候

  旺蒼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因特殊的地理地貌影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資源豐富,無霜期較長,山地氣候明顯。

  全年平均氣溫16.1℃,歷年最高氣溫39.0℃,出現在2001年7月14日;歷年最低氣溫為-7.2℃,出現在1965年12月15日;全年無霜期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200mm,年最多降雨量為2092.4mm,出現在1981年,年最少降雨量為728.8mm,出現在1979年,歷年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55.3小時。

  地貌

  旺蒼地貌復雜。相對海拔380-2281m,縣城海拔458m。境內山、丘、壩兼有,地勢北高南緩,腹部低平,形成一條東西走向的槽谷地帶且橫貫全境;北部鼓城山、光頭山、云霧山、漢王山、老君山、歐家坪等群峰雄踞,構成米倉山西段主體;南部崇山突兀,壑谷縱橫;腹部丘壩相間,溪河交錯。地勢北高南低,嘉陵江一級支流東河南北縱貫。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截至2007年,旺蒼探明礦產70余種,主要金屬礦有煤、鐵、石灰石、花岡石等,非金屬礦有煤、天然氣、石墨、石棉、白云母、鉀長石、花崗石、大理石等。其中:煤炭儲量4.6億噸,花崗石10億立方米,大理石1億立方米,石灰石340余億噸,鐵礦上億噸。

  植物資源

  旺蒼有植物4940種,其中灌木408種,經濟林木17種,藥材1500種(可收購318種)。名貴藥材有天麻、麝香、熊膽等,杜仲、黃柏、厚樸質優量大,1998年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名特優經濟林杜仲之鄉"。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3.98%,有面積多達320平方公里的原始生態植被,有7000余公頃的原始水青岡林,是世界水青岡屬植物的起源和現代分布中心。

  動物資源

  旺蒼有動物307種,具有較大開發價值的有50種(野生獸類46種)。熊、金貓、豹、云豹、林麝、獼猴、大靈貓、斑羚、大鯢、紅腹角雉、白尾長冠雉、紅腹錦雞等14種屬國家二、三類保護動物,光霧臭蛙是全國獨有品種。

  水能資源

  旺蒼有主要河流8條,水能蘊藏量45萬多千瓦,可開發量在10萬千瓦以上。地表有人工小型水庫31座,塘1408口。境內屬嘉陵江水系的有東河、西河、黃洋河、白水河、李家河及其支流,屬渠江水系的有三江河、清江、寨壩河、洛平河及其支流。

  風土人情編輯蜀苴文化

 ?、盼髦堋咆滴幕?/p>

  古蜀苴文化(4張)

  周武王姬發元年,前1046年,今廣元一帶的先民建立“昔阝”、“平周”兩個氐族侯國,和一個羌族侯國“奉“。國都分別位于今昭化區石盤村土基壩、旺蒼縣東河鎮、蒼溪縣歧坪鎮,昔阝國轄管范圍大約今綿陽的梓潼縣、廣元的劍閣縣、青川縣、利州區、昭化區,平周國管轄今廣元的旺蒼縣、蒼溪縣,奉國管轄今廣元的蒼溪縣歧坪鎮至巴中的恩陽區一帶。⑵東周——古蜀苴文化東周春秋時期周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開明氏蜀國滅昔阝、平周二國,蜀王杜尚封其弟為漢中侯置藩屬苴國(國都位于今昭化區石盤村,轄管原昔阝、平周二國領地),宣布苴國成立。而奉國被巴國所滅。苴國對內積極發展生產,對外示好當時強盛的巴國,時常與巴國聯合抗蜀,而漸成為西南地區的一個與當時開明氏蜀國、巴國齊名的強國。領土也有所擴張,轄管范圍大致今四川綿陽的梓潼縣、廣元的劍閣縣、青川縣、利州區、昭化區、朝天區、旺蒼縣、蒼溪縣、甘肅隴南的康縣、陜西漢中的寧強縣、略陽縣。苴國君主雖被蜀王封為漢中侯,但始終沒能真正坐領漢中,漢中褒地曾先后為巴、楚、秦三國占領。戰國時期周慎靚王姬定六年,前316年,蜀國擊退巴國來犯軍隊,得勢的蜀王決定伐苴另立新苴侯,苴侯求救于秦,蜀王也派使者與秦結盟,目的是不希望秦干涉苴政。但狡詐的秦惠王嬴駟收了二國的禮物后,派張儀、張若、司馬錯率隊走石牛道(今劍閣金牛道/劍閣道)滅蜀吞苴,蜀王身死,苴侯被廢,蜀太子逃到彭鄉(今彭州)被捉?!侗臼裾摗酚涊d惠文王用計滅古蜀:“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路),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食金,蜀王負力,令五丁引之,成(蜀)道。秦使張儀、司馬錯尋路滅蜀,因曰石牛道?!鼻鼗萃跞问裉訛槭窈?,張若為蜀相,置蜀郡。宣告蜀、苴二國滅亡。苴國共存在56年。

  紅色文化

  旺蒼是川陜蘇區后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曾在這里運籌帷幄,揮師作戰,當時僅有10萬人口的旺蒼,就有1.2萬人參加紅軍。1933年,在旺蒼這塊紅色的土地上,我軍建制最大的第一支婦女武裝——紅軍婦女獨立師,最早的水兵建制——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直屬水兵連,最大建制的紅色童子團——少年國際先鋒師都在這里誕生。旺蒼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著名的木門會議舊址、紅軍城史跡陳列館現已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

  地方習俗

  南陽桃花會——旺蒼縣委、縣政府依托廣大的桃栽種規模和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資源,提出借舉辦“南陽桃花會”,開展民俗文化宣傳、招商引資洽談、農產品展示。2005年3月28日,首屆“廣元·南陽桃花會”隆重開幕,到2013年已連續舉辦九屆。

  特產小吃編輯

  旺蒼特產-碰柑(2張)

  杜仲杜仲,又名思仙、思仲、木棉,屬落葉喬木,是名貴中藥材。藥用價值高,有降血壓、安胎氣、通小便、補肝腎、強筋骨之功效。經臨床研究,尤其對高血壓初期、小兒麻痹病癥有顯著療效。葉皮制成的保健茶,遠銷日本。1998年,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全國名優經濟林杜仲之鄉“。旺蒼碰柑碰柑,又稱蘆柑。旺蒼是中國桔類培育品種最優質的地區之一,平均重達110-115g/個。曾獲得廣元市地方果品鑒評會第一。旺蒼縣栽種面積多達6500余畝,產量25000t。地方小吃旺蒼酸辣粉,麻辣燙,酸菜。

  人口民族編輯2012年末旺蒼縣總戶數17.33萬戶,年末戶籍人口45.8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4.85萬人,非農人口10.97萬人;男性人口23.63萬人,女性人口22.19人。年內共出生人口3934人,死亡人口2759人;人口出生率為8.55‰,死亡率為6.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55‰;計劃生育率為87.7%。年末常住人口39.06萬人。旺蒼縣有漢、羌、彝、藏、回、苗、侗、瑤、傣、滿、白、壯、蒙古、土家、布依、納西、僳僳等民族居住。

  交通編輯河運西河、東河、黃洋河、李家河、鹽井河、寬灘河等嘉陵江水系;白河、白水河、寨巴河、洛平河渠江水系。陸運普通公路:川-S202省級公路(昭化—旺蒼—蒼溪—北碚)高速公路:S20萬廣高速公路(重慶萬州—廣元—巴中)鐵路廣巴鐵路(廣元至巴中)。

  2012年旺蒼縣實現生產總值66.1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2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34.68億元,增長22.2%;第三產業增加值17.8億元,增長7.4%。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3%、77.7%、15.0%,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1、11.0、2.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2年旺蒼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2.34億元,比上年增長7.8%。201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53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6%,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63萬公頃,與上年基本持平。糧食總產量達到18.7萬噸,比上年增長1.4%,其中:小春糧食產量6.21萬噸,增長0.8%,大春糧食產量12.49萬噸,增長1.7%;油料產量1.48萬噸,比上年增長4.9%。2012年旺蒼縣出欄生豬60.46萬頭,比上年增長1.6%;出欄肉牛1.37萬頭,比上年增長0.9%;出欄肉羊7.1萬只,比上年增長1.0%;出欄家禽273.43萬只,比上年增長2.8%。肉類總產量達到4.98萬噸,比上年增長1.8%,其中:豬肉產量4.3萬噸,牛肉產量0.17萬噸,羊肉產量0.14萬噸。禽蛋產量3754噸,比上年增長5.7%。年末生豬存欄43.7萬頭,牛存欄4.72萬頭,羊存欄8.18萬只。

  第二產業

  2012年旺蒼縣實現工業總產值127.8億元,比上年增長2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89.54億元,增長23.9%;廣旺集團(在旺部分)產值6.05億元,增長10.1%;廣元旺蒼供電局產值4.5億元,增長12.0%;規模以下工業產值27.71億元,增長33.0%。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32.36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42億元,增長18.4%。旺蒼縣2012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7戶(不含廣旺集團、旺蒼供電局),其中年內新進規模企業9戶。2012年主營業務收入在十億元以上的企業2戶、億元以上的企業20戶、5000萬元至1億元的企業10戶、2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企業26戶。新培育億元企業4戶。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8.03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利潤總額3.28億元,比上年增長47.1%;利稅總額7.86億元,比上年增長35.2%;總資產貢獻率18.66%;資產負債率64.83%;流動資產周轉率4.79次;產銷率98.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38.7%,比上年提高24.6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

  2012年旺蒼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4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13.04億元,增長15.9%;農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11.4億元,增長15.7%。批發業零售額1.89億元,增長15.5%;零售業零售額18.11億元,增長15.9%;住宿業零售額0.19億元,增長15.6%;餐飲業零售額4.25億元,增長15.7%。2012年旺蒼縣接待游客133.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8.8%,實現旅游收入6.21億元,比上年增長60.9%。

  社會編輯科技事業

  2012年旺蒼縣申報科技項目17個,儲備科技項目35項,轉化科技成果20項。3家企業被省科技廳等11部門共同評為四川省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公司成為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申請專利77件,專利授權7件??萍歼M步貢獻率達到42.9%,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

  教育事業

  2012年旺蒼縣擁有中心小學38所,普通中學21所,職業中學1所。旺蒼縣擁有小學、普通中學在校學生人數分別為26432人、24972人。擁有專任教師4217人,其中,小學2395人,普通中學1737人,職業中學8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升學率100%,高中升學率92.3%。旺蒼縣擁有幼兒園57所,在園幼兒9727人,幼兒教師251人。旺蒼縣普通高考??埔陨仙暇€2423人,上線率達95.8%,其中本科上線674人。全國各類普通大學錄取新生1913人。主要中學

  旺蒼中學旺蒼東城中學旺蒼職業中學七一中學

  尚武中學嘉川中學白水中學

  文化事業

  2012年旺蒼縣組織開展文化活動26場。組織舉辦了“龍舞紅城”春節文藝晚會、“青春的足跡”專場文藝演出等大型文藝活動;成功舉辦了2012年中國·旺蒼第四屆紅色旅游文化節暨紅葉節;協助舉辦了“中國煤礦文工團赴旺慰問演出”活動。年末擁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鄉鎮文化站35個;文物保護區61處;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達到12.9萬冊。

  體育事業

  2012年旺蒼縣組織開展體育活動24場。舉辦了“米倉山茶葉杯”2012年全國青年男籃四強賽、“移動杯”女子健身大會、夏季籃球聯賽等活動。女子龍舟隊在全國第七屆農民運動會上獲得龍舟比賽銅牌,實現了旺蒼縣在國家級體育賽事上榮獲獎牌的零突破。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