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銅仁地區政府網

中  文  名:銅仁地區政府網

官        網:http://www.tongren.gov.cn

地        址:碧江區市府路1號

車牌:貴D

區號:0856-5229326

政府網簡介

  銅仁市,貴州省轄地級市,有“中國西部名城”之稱。位于貴州省東北部,武陵山區腹地,東鄰湖南省懷化市,北與重慶市接壤,是連接中南地區與西南邊陲的紐帶,享有“黔東門戶”之美譽。

  全市轄碧江區、萬山區、江口縣、石阡縣、思南縣、德江縣、松桃苗族自治縣、玉屏侗族自治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大龍開發區、銅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截至2013年,國土面積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27萬,聚居著土家、漢、苗、侗、仡佬等29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70.45%。

  銅仁是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發源地,是首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市,是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示范區,是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銅仁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秦代為黔中郡腹部地區。

  漢時改隸武陵郡,蜀漢時始有縣治。

  唐置萬安縣,后改常豐縣,分屬思州、錦州、黔州。

  宋末元初設思州、思南兩宣慰司。

  銅仁原名銅人,相傳元朝時有漁人在銅巖處潛入江底,得銅人三尊。元代設置“銅人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隸屬思南宣慰司。明永樂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于今境地設銅仁、思南、石阡、烏羅4府,均隸屬于由此而設置的貴州布政使司。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廢烏羅府,其大部并入銅仁府。銅仁由此得名。

  清代銅仁建置無變化。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撤銅仁縣(治所今江口縣)并入銅仁府(治所今銅仁市)。

  民國2年(1913年)改銅仁府為銅仁縣(治所今銅仁市);同時,改思南府為思南縣,改石阡府為石阡縣,改松桃直隸廳為松桃縣。另外,恢復原銅仁縣(治所今江口縣)改名江口縣,安化縣改名德江縣,以原思南府沿河佑溪吏目駐地設沿河縣,以原銅仁府省溪吏目設省溪縣(今萬山特區)。玉屏縣、印江縣建置不變。

  民國3年(1914年)以原銅仁縣正大營縣丞駐地設正大營分縣,隸屬松桃縣兼管;以原四十八溪主薄駐地設四十八溪(今甘龍口)分縣,隸屬松挑縣兼管。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6月,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核準,在貴州省建立11個行政督察區。其中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思南,轄思南、德江、印江、沿河、石阡等縣,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江口、松挑、玉屏、省溪等縣。

  民國25年(1936年)1月,正大營分縣并入銅仁縣,甘龍口分縣并入松桃縣。同年3月,全省縮編為8個督察區,第六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江口、松桃、玉屏、石殲、省溪、思南、德江、印江、沿河、后坪(治所今沿河縣后坪鄉)13縣。

  民國26年(1937年)11月,督察區重新設置,德江、后坪2縣劃屬第五督察區(治所今遵義市),其余9縣隸屬第一督察區(治所今鎮遠縣)。

  民國30年(1941年)撤省溪縣,轄地分別并入銅仁、玉屏2縣;撒后坪縣,轄地分別并入沿河、務川2縣。

  民國32年(1943年)2月,全省改設6個行政督察區。第六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江口、玉屏、松桃、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縣。

  1950年1月12日,銅仁地區全境解放,當年設銅仁專區,專員公署駐銅仁縣,轄銅仁、玉屏、松挑、江口、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縣。

  1956年9月撤銷松桃縣,設立松桃苗族自治縣。1958年12月撤銷玉屏、江口二縣,并入銅仁縣。1961年8月恢復玉屏、江口兩縣。

  1966年12月設立萬山特區,1968年9月撤銷,1970年8月恢復萬山特區。

  1979年1月撤銷銅仁地區革命委員會正式設立銅仁地區行政公署(筒稱行署),作為貴州省人民政府行政派出機關的現行建制。

  1983年9月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玉屏縣建立玉屏侗族自治縣,原行政區域不變;1986年10月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沿河縣,設立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原行政區域不變;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印江縣,設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原行政區域不變。1987年8月21日國務院批準撒銷銅仁縣,設立銅仁市,原行政區域不變。

  1984年1月將人民公社改為鄉,通過建鄉建鎮調整,全區鄉級行政區劃分60個區。

  1987年新建民族鄉79個,鄉級建制為60個區,10個區級鎮,區(鎮)下轄315個鄉、22個鄉級鎮,83個民族鄉。

  1991年全區通過“建并撤”并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復,自此開始建置為39個鄉、56個民族鄉、69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

  2011年10月22日,撤消銅仁地區設地級銅仁市,撤消原縣級銅仁市設碧江區,以原縣級銅仁市行政區域為新的碧江區行政區域;撤消萬山特區,設銅仁市萬山區。

  位置境域

  銅仁市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介于東經107°45'—109°30'、北緯27°07'—29°05'之間,國土面積1.8萬平方公里。

  地形

  銅仁市處于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度的斜坡地帶,西北高,東南低。在遠離河谷的山原面上巖溶、丘陵、洼地較多,地面起伏不太大,全境以山地為主,占全區總面積的67.8%,其次是丘陵占28.3%,壩子及其它地貌面積僅占3.9%。以梵凈山為主峰的武陵山脈成為銅仁市東西部的分水嶺,全市最高海拔2572米,最低海拔205米,喀斯特地貌發育典型。

  地貌以低中山丘陵為主,其次為高中山和河谷盆地本區地貌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受地質構造控制,褶皺軸及斷裂線的走向多為北北東或北東向,因而不同時代或不同性質的巖層大致以北北東或北東向相間排列,致使地貌分布也成北北東向排列的格局-根據地貌類型及組合在空間上的差異,將全區地貌劃分為3個一級區,10個二級區。

  氣候

  銅仁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特點主要表現為季風氣候明顯,氣候的垂直差異顯著。年日照時數1044.7—1266.2小時,年平均氣溫13.5-17.6℃,日均溫>10℃的初日在3月下旬初,終日為11月下旬初,間隔250天,積溫5300℃。年平均降水量1110-1410毫米,無霜期275—317天,熱量豐富、光照適宜、降水豐沛。大部分地區溫和濕潤,山間、河谷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征。全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潤物宜人。

  水文

  銅仁市境內水流屬長江流域的沅江水系和烏江水系,其中沅江水系流域面積6879平方公里,占38.2%;烏江水系流域面積11124平方公里,占6.8%。境內河流均屬山區雨源型,由降水補給形成地表徑流。

  境內河流按流域面積在2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共有229條,其中,20平方公里—99平方公里的172條,100平方公里—499平方公里的42條,500平方公里999平方公里的7條,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8條。在229條河流中,境內長度在5公里9.9公里的58條,10公里及以上的71條,其中,10公里50公里長的156條,51公里—100公里的10條,101公里—200公里的4條,201公里以上的1條全地區河流10公里以上的總長度為4389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河網密度為24.35公里,其中,沅江水系74條,總長1963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的河網密度為27.61公里;烏江水系97條,總長2426公里,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的河網密度為22.22公里。河網密度以東部玉屏侗族自治縣境內最密,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為3965公里,亦是貴州省之最;以西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境內最稀,平均每100平方公里為20.48公里。

  境內河流的發源地,除過境的舞陽河、烏江干流以外,其余均發源于武陵山脈。主要河流均沿地勢向東、北東和北三面迂回流人湖南省或重慶市,一般呈放射狀。

  自然資源

  土地

  截至2013年,銅仁市擁有土地總面積18003平方千米,在總面積中有耕地4658.89平方千米,占土地總面積25.87%;果桑、茶葉等園地105.29平方千米,占0.58%;林地8211.19平方千米,占45.61%;牧草地1906.52平方千米,占10.59%;其它農用地1095.55平方千米;占6.08%;建設用地603.34平方千米,占3.35%(其中:居民及工礦用地539.76平方千米,交通用地44.84平方千米,水利設施用地18.73平方千米);水域面積221.55平方千米,占1.23%;未利用土地1200.67平方千米(未含灘涂面積),占6.67%。耕地主要分布于河谷階地、低山河谷,低山丘陵或剝夷面、低中山山腳、山腰及山谷盆地和斷陷盆地等地面。

  植物

  銅仁市共有樹種627種,分屬89科,283屬,以用材林和經濟林為主,薪炭林、防護林、竹林、特用林所占比重較小。其中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珙桐、紫薇;列為二級重點保護的有鐘萼木、連香樹、鵝掌揪;列為三級重點保護的有穗花杉、金杉槭、厚樸、凹葉厚樸、花櫚木、楠木、白辛樹、麗江鐵杉、華鐵杉、萇苞鐵杉等。珍稀樹種大多數集中在梵凈山自然保護區。境內天然牧草大體可分為6大類,共計160種,即禾木科牧草類74種,豆科牧草類16種,雜草類38種,水生青科類3種,飼樹類4種,飼用藤灌木類25種。境內有藥用植物500種以上,已考察準確的高等藥作植物有100科,227屬,413種。產量較大的植物藥有莫茱萸、杜仲、厚補、黃柏、五倍子、金銀花、瓜萎、射干、半夏、天麻等。境內大型真菌也很豐富,蘊藏有33科、77屬、151種。其中竹黃、靈芝、茯苓、烏勃等21種可作藥用。含抗癌物質或有抗癌作用的有采絨草蓋菌、菱紅菇等12種。還有香菇、木耳、松乳菇等30種,是城鄉居民廣為喜愛的美味山珍。栽培植物主要有糧食作物、油料作物,以及其他經濟作物和蔬菜,共計812個地方品種,其中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以及薯類、麥類、豆類、雜糧等594個品種;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等11個品種。其他經濟作物主要有煙草、青麻、向日葵、茶葉、蠶桑等53個品種;蔬菜主要有葉菜類、根菜類、茄果類、甘藍類、鱗莖類、水生菜類、瓜類、野生菜類等13類,154個品種。境內栽培水果主要有柑橘、橙、柚、桃、李、梨、杏、柿、棗、蘋果、葡萄、板栗、枇杷等。境內各山區還盛產獼猴桃、刺梨、紅籽、八月瓜等多種營養豐富的野生果品。

  動物

  家畜以豬、牛、羊、狗為主,也有少量馬、驢、兔等飼養。家禽以雞、鴨為主,也有少量的鵝、鴿飼養。境內水生動物以魚類最廣,共有5目16科93種,種屬最多的有鋰科、鮑科、鰭科。除魚類外,還有兩棲動物大鯢、青蛙等;有爬行動物鱉、龜等;有軟體動物蚌、螺等;有節肢動物日本沼蝦、秀麗白蝦等。大鯢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境內共有各類野生動物大約400余種,其中獸類動物約60余種,有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的黔金絲猴、黑葉猴;有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熊猴、紅面猴;有列為國家三類保護動物的林麝、毛冠鹿和穿山甲。黔金猴又叫灰金絲猴、自肩仰鼻猴,在世界上僅分布于本市梵凈山,是非常珍貴的瀕危物種;黑葉猴主要分布于本市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兩棲動物分屬2目8種11屬,大約40余種,珍稀兩棲動物除大鯢外還有尾斑瘰螈、大綠蛙、合征姬蛙、棘指角蟾等4種。爬行動物分屬3目8科23屬,約50余種,其中蛇目有32種,毒蛇有7種,有較高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的13種。境內鳥類動物分屬16目35科約200余種,其中留鳥類、夏候鳥類等繁殖鳥約占65%,冬候鳥類、旅鳥類等非繁殖鳥約占35%,列為國家保護的珍稀鳥類有鴛鴦、紅腹角雉、白冠長尾雉和紅腹錦雞等4種。

  礦產

  銅仁地區礦藏豐富,已發現與不同程度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9種。

  金屬礦有汞、錳、金、銀、鎢、錫、鐵、鋅、釩、鉛、鉑、鎂、鎳、鈮鉭、碲、硒、錮、鎵、鍺、鈷,共23種。

  能源礦產有煤、鈾、地下熱水,共3種。

  非金屬礦產有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方解石、硅石、螢石、石煤、長石、磷、硫鐵、碧玉石、花崗石、大理石、黑滑石、石膏、紫袍玉帶石、輝綠巖、脈石英、水晶石、石英砂、頁巖、板巖、毒砂、砂巖、水泥用粗面巖、建設用砂、含鉀頁巖、陶瓷用高嶺土、磚瓦用粘土、砷、水泥用粘土,共32種。

  汞礦和錳礦儲量極為豐富,是境內最具特色的優勢礦產。汞礦主要分布于萬山、碧江、松桃等縣(區)。錳礦集中分布于松桃、碧江的縣(區),錳礦儲量2.5億噸,遠景儲量可望達到3.5億噸,是全國三大錳礦富集區之一。此外,儲量較大的還有:煤礦,主要分布于沿河、思南、德江、石阡、印江等縣,已探明C+D+E級儲量達3億噸;鐵礦,主要分布于石阡、沿河、德江、印江、江口等縣,已探明的儲量共達7249萬噸;磷礦,主要分布于松桃、銅仁、沿河等縣(市),總儲量為400萬噸;地下熱水,主要分布在石阡境內,總流量為58.45~62.4升/秒。含鉀頁巖,主要分布于碧江區、萬山區,預測儲量50億噸;頁巖氣預測儲量1.2萬億立方米;硫鐵礦,主要分布在德江、沿河、思南、印江、石阡等地,已探明儲量共達22873萬噸。

  人口民族

  銅仁市境內共有各種民族32個。截止2011年底,全市32個民族共有在籍總人口427.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76.16萬人,占總人口的88.05%,非農業人口51.04萬人,占總人口的11.95%。在全市常住308萬人口中有漢族:927216人、苗族:450786人、侗族:361132人、土家族:1229710人、仡佬族:102849人。

  經濟

  概述

  2013年,銅仁市市實現生產總值535.22億元,增長15.4%;實現財政總收入77.41億元,增長2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2.10億元,增長42.6%;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6.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66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7元。

  第一產業

  2013年,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20.8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8%,農業產值119.66億元,增長7.8%;林業產值5.5億元,增長8.8%;牧業產值83.15億元,增長6.6%;漁業產值6.22億元,增長24.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35億元,增長7.6%。

  第二產業

  2013年,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12.1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5.6%。全市規模以上工業(2000萬元以上口徑)實現總產值412.77億元,實現輕工業產值77.18億元;實現重工業產值335.59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6.40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實現輕工業增加值27.06億元,增長17.2%;實現重工業增加值69.34億元,增長15.6%。

  工業效益大幅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0萬元以上口徑)資產總額235.36億元,比上年增長21.1%,實現營業收入335.58億元,比上年增長65.4%,實現利潤總額8.68億元,比上年增長143.0%,實現稅金總額10.7億元,比上年增長27.9%。

  建筑業實現增加值42.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3%。全市資質以上等級施工單位完成施工產值24.78億元,比上年增長71.5%。

  第三產業

  2013年,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02.10億元,比上年增長42.6%,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32.15億元,增長37.0%;完成限額以下固定資產投資69.95億元,增長211.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82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城鎮實現消費品零售額91.80億元,增長13.1%;鄉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7.02億元,增長18.8%。

  2013年,全年直接進出口總額135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0.3%,出口1187萬美元,進口163萬美元。間接進出口總額41500.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5.3%。

  2013年,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數203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7%;實現旅游總收入157.07億元,比上年增長31.4%。

  教育

  截至2011年底,銅仁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2663所(含民辦332所)。其中幼兒園345所(含民辦281所)、小學2038所(含完全小學1446所、教學點567個,民辦25所)、初中213所(含民辦13所)、特殊教育學校5所,高(完)中42所(含民辦9所)、中職學校17所(含民辦4所),普通高等教育學校1所、職業高等教育學校1所、電大1所。有在校學生888706人。其中小學生440046人,初中生224086人,普通高中學生77829人,幼兒園、學前班105696人,特殊教育學校學生343人,中職學生26738人,??粕?085人(含兩院成人???85人),本科4883生(含兩院成人本科121人)。有教職工44704人(含行政管理、教輔人員和工勤人員3376人)。其中小學專任教師20860人,初中專任教師11244人,特殊教育學校專任教師92人,高(完)中專任教師5370人,中職學校專任教師962人,幼兒園專任教師1572人,高校專任教師912人(含銅仁學院490人、銅仁職院422人)。

  醫療衛生

  截止2011年底,銅仁市有三級綜合醫院1所,二級綜合醫院11所,中醫院10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1個,婦幼保健機構11個,衛生監督機構11個,采供血機構7個(1個中心血站,6個中心血庫),合作醫療管理機構11個,鄉鎮衛生院17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2841個,民營醫院45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放床位8413張,每千人口開放床位數為1.96張,每千人口醫師數為0.76人,每千人口護士數為0.52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門急診總量907.79萬人次,出院病人37.19萬人次,住院手術4.21萬例。用于臨床10萬元以醫療設備3151臺件,百萬元以上的醫療設備達149臺件。

  文化藝術

  截至2013年,銅仁市共建設了縣級文化館10個、縣級圖書館10個,博物館、紀念館7個,實現了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全覆蓋;縣級體育場館7個;農民文化家園153個、農家書屋2699個、數字農家書屋70個、農民體育健身項目47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52個、信息資源共享縣級支中心10個、村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點2452個;總投資1.2億元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

  花燈、儺戲、書法、簫笛、山歌、滾龍、龍舟賽、木偶、說春等非物質文化,申報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預備名單1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1處;被授予“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8個,“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9個。擁有苗族“四月八”、土家“過趕年”、侗家“趕坳節”、仡佬“敬雀節”、羌族“羌歷年”和“毛龍節”、“花燈節”、“擺手舞節”、“龍舟節”等20余個民俗節日。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儺戲,古樸神韻的苗家四面鼓、土家擺手舞、侗族大歌,驚險絕倫的苗族絕技絕活,是民族文化瑰寶。

  三月三

  侗族的傳統節日,俗稱“趕坳”或“社場”。男女老幼穿上民族節日盛裝,匯集在山坳上唱歌或擺故事,自在游樂。青年男女用對唱山歌的形式,傾吐衷情。

  六月六

  農歷“六月六”,又叫“嘗新節”。將新米、瓜菜和魚肉等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共餐。這一天不論富戶或一般人家,都曝曬衣服被褥,俗稱“曬龍袍”。族長翻曬譜牒,以防霉爛、蟲蛆。

  石阡說春

  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始于唐代,是石阡世代流傳的一種綜合性民俗活動?!罢f春”形式靈活,內容豐富多樣,說詞講究,意在勸農,同時還為百姓送去五谷豐登、風調雨順的祝福。

  上刀梯

  上刀梯,又稱上刀山,其用途是儺活動中“還過關愿”時作“關”來用。后來被民間藝人綜合成一種藝術形式。表演時加上了民族舞蹈、唱山歌、打擊樂伴奏,男女表演者每上一步都要表演驚險壯觀的動作技藝。

  毛龍節

  石阡仡佬族毛龍燈,是石阡僅有、國內唯一的特有燈種,是古夜郎文明發源地石阡的仡佬族“竹王崇拜”與中國“龍文化”融合、衍生而成的文化形式。該燈全以竹子編扎,由燈寶與毛龍兩部分構成。表演時,數十人各執手柄舞動毛龍,并可多條毛龍相接擺出各種造型。夜間表演,整條毛龍通體透明,舞動之時更為壯觀。2005年,“石阡仡佬族毛龍節”被中國文化部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礎設施

  2001年,銅仁市建成全市第一座500千伏變電站。2007年11月8日,全市實現村村通電,2009年全市實現戶戶通電。2007年,移動通信服務基站覆蓋全部鄉村,至2010年共鋪設通信光纜超過1.1萬公里。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開始于1998年,通過工程建設,廣播電視綜合覆蓋水平明顯提高。自2006年水利扶貧實施,全市135.19萬人和362所中小學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27.92平方公里,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0萬畝,農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積達到0.59萬畝,受洪、旱、澇災影響人口減少了35.32萬人。

  交通

  航空

  2001年,大興民用機場竣工復航。2009年10月,中國民航總局批準銅仁機場更名為“銅仁鳳凰機場”,銅仁鳳凰機場先后開通貴陽、長沙、重慶、廣州、上海、北京、深圳、桂林航線,現已并入首都機場集團。

  鐵路

  截至2013年,銅仁市共有兩條鐵路建成通車,境內全長118公里,分別是湘黔鐵路復線和渝懷鐵路。滬昆鐵路客運專線境內長36.65公里,設計時速為350公里。銅仁至玉屏鐵路工全長46.9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

  公路

  截至2013年,銅仁市配套建設了公路樞紐中心服務站及縣、鄉站場119個,其中客運站63個。G60滬昆高速公路玉屏段、G56杭瑞高速公路大思段、G56杭瑞高速公路思遵段、思南縣經石阡縣至黔東南州劍河縣高速公路(思劍高速公路)和銅仁至大龍高速公路(S15銅大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松銅高速公路也已經開工建設。已實現9個區縣通高速公路,到2015年實現縣縣通高速(10個區縣)。

  名人

  銅仁市曾涌現出了明朝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田仰、貴州開科取士第一人田秋、清朝太子太傅果勇侯楊芳等古代名士。辛亥革命時期,涌現了陳天星、徐龍驤、席正銘等軍政要人。在革命戰爭年代,孕育了周逸群、曠繼勛等革命先烈。特等功臣、上甘嶺戰斗英雄龍世昌等。銅仁是書法之鄉,明清之際涌現了周冕、周以湘、王道行、潘登云、嚴寅亮、鄢師竹六位書法大家,嚴寅亮題書的“頤和園”三字享譽中外。

  田秋:字汝力,號西麓,明朝貴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縣)人。明世宗年間,奏請在貴州開設考場、開鄉試。十四年(公元1535年),獲得朝廷批準。嘉靖十年,上《請建務川、安順、印江學疏》,在三地相繼辦起了學校。

  田仰:字百源,明萬歷十八年生,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登進士。歷官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任浙江溫處道僉事,移儲廣東參議,加太仆寺卿,巡撫四川、洛陽等處,總督漕運軍務,進御前侍衛內大臣,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

  楊芳:清朝將領。16歲伍充書識。歷任四川提督、廣西提督、湖南提督。著有《平平錄》等書十余種,撰有《果勇侯自編年譜》。

  梅濟鼎:清道光時舉人。于咸豐五年(1855)10月與徐廷杰在銅仁率眾起義,為紅號軍首領之一。咸豐六年(1856)正月,湘軍攻占銅仁,梅濟鼎犧牲。

  嚴寅亮:土家族,字碧岑,號弼丞,別號剩廣、剩庵、陽坡山民、陽坡居士。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清朝皇家園林頤和園牌匾即為其所題。

  周逸群: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湘鄂西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歷任中共湘西北特委書記,鄂西特委書記,紅軍第六軍政治委員,紅軍第二軍團政治委員和前委書記,湘鄂西聯縣政府主席等職。2009年9月10日,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龍世昌:志愿軍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第一三四團第八連戰士。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立特等功,獲二級英雄稱號。

  戴秉國:中共黨員。曾任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國家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外交部副部長、黨委委員。

  廖錫龍:中共黨員,上將軍銜。曾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總后勤部部長。第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屆中央委員。

  旅游

  截至2013年,銅仁市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個,省級風景名勝區9個,國家礦山公園1個,國家級喀斯特地質公園1個。梵凈山是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成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佛教名山·彌勒道場、中國儺文化發源地、中國十大避暑名山、國家4A級景區。烏江穿越石阡、思南、德江、沿河四縣,形成“百里烏江畫廊”。銅仁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34年,賀龍、關向應等在銅仁創立了黔東革命根據地,是紅軍長征前全國8大紅色根據地之一,有周逸群故居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楓香溪會議會址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思南溫泉石林

  思南石林景區位于思南縣長壩苗族土家族鄉,距鄉政府駐地1.5公里,地處烏江思林電站庫區內,AAAA級國家旅游區。

  梵凈山景區

  梵凈山景區,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的成員單位。梵凈山(MountFanjing),原名“三山谷”,海拔2493米,是貴州的第一山,武陵山脈的主峰,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石阡溫泉群風景名勝區

  石阡溫泉群風景名勝區為首個國家級溫泉群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風景區,在貴州石阡縣南部城南松明山下。石阡溫泉又名城南溫泉,是中國最古老的溫泉之一。

  大明邊城

  大明邊城,國家AAAA級景區,貴州首批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景區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東郊,于水晶閣沿錦江右岸展開。整個景區在明朝貴州銅仁府的古漁村遺址基礎上進行保護性開發,致力于明朝以來貴州600年歷史文化的挖掘,集“吃住行游購娛”及“休閑、養生、體育、影視”等為一體,西南最大的綜合歷史文化景區。

  苗王城

  苗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民長官司駐地。屬于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全省十佳魅力景區、國家3A級旅游景區。

  九龍洞

  九龍洞于1981年被列為縣級名勝保護區,1987年被列為貴州省首批十大風景名勝區,,2004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九龍洞景區由觀音山、蓮花寺、九龍洞景點組成。位于銅仁城東17公里處。

  佛頂山

  佛頂山是“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主峰海拔1869.3米,是武陵山脈的第二高峰。有堯上、樓上兩個國家“AAA”級景區,景區曾獲中國鄉村旅游“飛燕獎”。

  名優特產

  土家族麻糖酒:只有20度左右,顏色金黃透明,風味獨特。

  天麻:著名中藥材,有提氣益神等功能。個大肥厚、飽滿堅實。

  儺面具:木雕工藝品,既可作儺戲的面具,又是一種裝飾工藝品,造型古樸,題材多為鬼怪動物等。

  思州石硯:又名金星石硯,是中國“八大名硯”之一。石質細膩,造型精細。

  紫袍玉帶:盛產于梵凈山周邊地區,是一種極為珍貴的石頭。一塊有幾種層次分明的顏色,不同的石頭有不同的顏色層次分布。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