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思南縣政府網

中  文  名:思南縣政府網

官        網:http://www.sinan.gov.cn

地        址:思唐街道縣府后街

車牌:貴D

區號:0856-7231070

政府網簡介

  思南縣隸屬于貴州省銅仁市,位于貴州省東北部,烏江中下游,轄屬銅仁地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7°52′-108°28′,北緯27°32′-28°10′??h境東西長57.6km,南北寬69.3km,行政區域面積2230.5平方公里,東鄰印江縣、南接石阡縣、西連鳳岡縣、北靠德江縣。思南縣內4條主要縣級公路網有思南-石阡,思南-大壩場、思南-鳳岡、沙溝-合朋溪等。

  截至2011年,思南縣戶籍人口677053,總面積2230.5平方公里。

  春秋戰國,先屬巴國南境,后屬楚巫黔中地。

  思南縣秦,隸黔中郡,漢屬巴郡涪陵縣。

  漢末,分涪陵縣地置永寧縣,治今思南。

  晉,萬寧縣仍殊涪陵郡,郡治漢復縣。

  北周武帝宣政八年(578),以萬寧縣地置費州,亦名涪川郡。開皇五年(585),于費州地置涪川縣(今思南)。

  貞觀四年(630),分思州的涪川、扶陽2縣置費州。貞觀八年割思州的多田、城樂2縣來屬。天寶元年(742),改費州為涪川郡。乾元元年(758),復名費州,州治涪川縣(今思南)。

  宋大觀元年(1107),田祐恭歸順,又置思州。宣和三年(1121),廢思州。紹興二年(1131),務川縣轄今思南縣地。

  元至元十五年(1277),稱清江城為思州,而稱故思州為思南。至元二十九年(1292),改思州安撫司為軍民宣撫司,隸湖廣行省。至正二十二年(1362),改思南宣慰司,思州分為二。

  明洪武四年(1371),思南宣慰司改隸于四川行省。明洪武六年(1373),升思南宣慰司為思南道宣慰使司,隸湖廣布政司。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移治水德江(今思南),至此思南道宣慰使司治所。永樂十一年(1413),廢思州、思南宣慰司,置思南等4府,屬貴州布政司。

  順治十六年(1659),領安化(原為思南府城郭,光緒八年遷大堡)、務川、印江3縣及沿河佑溪、朗溪、

  思南縣蠻夷3長官司和隨府辦事長官司??滴醵?1681),思南府屬貴東道。

  乾隆七年(1742),改屬古州兵備道。嘉慶八年(1803),廢隨府辦事司。道光十七年(1837),增設紅絲塘巡檢1員。道光二十一年(1841),廢蠻夷長官司。

  民國三年(1914),思南府改為思南縣,隸黔東道。民國十二年(1925),廢黔東道,思南由省直管。民國二十四年(1935),隸屬貴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次年改隸銅仁地區。民國二十六年(1937),改隸鎮遠專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隸屬銅仁專區。

  1949年以后隸屬銅仁專區,1970屬銅仁地區,2011年11月,屬銅仁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思南位于東經107°52′-108°28′,北緯27°32′-28°10′,黔東銅仁地區西部,地處武陵山腹地,烏江流域的中心地帶,東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凈山,西倚遵義,南靠泉都石阡,北順烏江達重慶涪陵。

  地質

  思南縣境內出露地層由老至新為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中下統、二疊系、三疊系中下統。以三疊系和二疊

  武陵山脈系地層出露最廣,其次為志留系和奧陶系,第四系分布零星。缺失地層有泥盆系、石炭系、侏羅系、和白堊系等。

  思南縣地質構造上處于雪峰古陸穩定地臺西緣,區域上位于黔北臺隆遵義斷拱的鳳崗北北東向構造變形帶,因此,斷裂和褶皺發育,造就了思南縣特有的地質、地貌環境。

  思南縣內主要為思南壓扭性斷裂和塘頭壓扭性斷裂,皆為區域性大斷裂。依據地貌形成的內外營力和地表形態,將區內地貌分為構造侵蝕溶蝕低中山、溶丘谷地、溶蝕侵蝕低山河谷和侵蝕堆積四種類型。

  思南位于武陵山脈與大婁山山脈之間。受構造、巖性以及烏江水系控制,呈現出峰叢山地,緩丘谷地、河谷、石林等多種地貌形態。

  地貌

  思南縣境處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地帶的北部邊緣,居武陵山脈與大婁山山脈之間。河流和山脈沿這些構造線發育,烏江干流由西南角進入縣境,沿北東向至塘頭江口折向北流,將縣境分為東西兩部分,因烏江干流及其支流的強烈切割,思南縣境形成東南和西北邊緣高,中部烏江河谷低的“V”字型基本輪廓。東緣最高海拔1481m,西北部最高海拔1302m,而中部烏江入境處海拔388m,出境處海拔340m,相對高差達1141m。從地貌形態來看,思南縣以山地為主,1081.71平方千米,占48.5%;丘陵次之,887.35平方千米,占39.78%;壩地較少,261.44平方千米,占11.72%。

  氣候

  思南縣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春夏較長,冬秋較短,夏熱冬暖等特點。年平均溫度17.3℃,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熱,極端最高氣溫為1972年8月27日40.7℃,極端最低氣溫為1970年1月30日零下5.5℃,烏江河谷一帶氣溫較高,西北、東南及邊緣地區氣溫較低。冬春季節較夏秋季節氣溫要低。

  思南縣以東南風和偏南風為最多,風力一般2~4級,最大可達8級,最大風速每秒18m。年水面蒸發量510.8~935.3mm之間。

  思南縣屬災害性天氣較多的縣,主要災害有干旱(春旱、夏旱)、冰雹、大風、倒春寒、凝凍及暴雨等。危害嚴重的干旱有春旱和夏旱。

  水文

  思南縣境內除烏江干流外,共有大小溪流601條,均以烏江為排泄基準面呈網絡狀遍布思南縣,隸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其中:流域面積達20km2以上的河流28條,河道總長535.3km,加上烏江思南段計613.4km。境內較大的烏江支流有7條。

  行政區劃

  2011年思南縣轄3個街道辦事處、17個鎮、9個民族鄉。

  鎮:塘頭鎮、許家壩鎮、大壩場鎮、文家店鎮、鸚鵡溪鎮、合朋溪鎮、張家寨鎮、孫家壩鎮、青杠坡鎮、甕溪鎮、涼水井鎮、邵家橋鎮、長壩鎮、板橋鎮、大河壩鎮、香壩鎮、亭子壩鎮。

  鄉:思林土家族苗族鄉、胡家灣苗族土家族鄉、寬坪土家族苗族鄉、楓蕓土家族苗族鄉、三道水土家族苗族鄉、天橋土家族苗族鄉、興隆土家族苗族鄉、楊家坳苗族土家族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1年思南縣土地總面積223050.00公頃,耕地82037.60公頃,園地341.89公頃,林地61335.53公頃,灌木林地5567.91公頃,疏林地4545.40公頃,未成林地1569.04公頃,跡地、苗圃78.06公頃,牧草地25651.84公頃,荒草地1888.04公頃,裸巖、石礫地18618.91公頃,田土坎18249.22公頃。

  植物資源

  2011年思南縣有森林面積764687畝,其中用材林337085畝,防護林338344畝,薪炭林43809畝,特用林38畝,經濟林44311畝,竹林1100畝,森林覆蓋率23.08%,根據境內植物群落的組成形式,思南縣自然植被主要有農作物植被,人工林植被和園林植被等3種。

  動物資源

  2012年思南縣境內有野生動物61種,其中有穿山甲、水獺、雀鷹等7種Ⅱ級保護動物。有大杜鵑、紅腹錦雞、棕腹啄木鳥3種省級保護動物。

  礦產資源

  重晶石礦為低溫熱夜型礦床,分布于文家店鎮及大壩場鎮。

  汞礦有砂廠汞礦床、六井汞礦點,為熱夜型礦床,砂廠汞礦及六井汞礦點分別產于天橋鄉及長壩鄉境內,砂廠汞礦床位于大壩場背斜。

  鐵礦,大理石,煤礦資源

  鉛鋅礦位于大河壩背斜軸部,賦存于次生斷裂帶中,為熱夜型礦床。

  人口民族

  2011年思南縣戶籍人口677053,其中:非農業人口56034,農業人口621019。

  民族:漢族、土家族、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交通環境

  思南縣境內外有公路總長3841多公里,銅遵公路貫穿全境,連接川黔,湘黔鐵路,326國道從縣境北西附近經過,303、304省道,西接326國道,東至印江縣,也是遵義至銅仁的主要交通干線。G56杭瑞高速(杭州—瑞麗)思遵段、大思段,S25沿榕高速思劍段已經建成通車,與此同時,思南至銅仁鐵路,都勻至黔江鐵路已進入貴州省鐵路規劃,有望在“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2014年,并未開通。

  思南縣有通航水域137公里,500噸以下客貨輪可順江直達重慶、武漢、上海等地,隨著渝懷鐵路、銅仁鳳凰機場、杭瑞高速公路、思劍高速公路的建成運行。境內運以烏江為骨架,通航水域137公里,其中烏江思南段78公里,水面寬200-340米;已建成500噸級思南新港一座,另有客貨碼頭8座,各類船只數百艘,500噸級下貨輪暢通無阻,經沿河至涪陵入長江。

  經濟狀況

  綜述

  思南縣2013年完成生產總值73.55億元,比2012年增長17%,其中:一產增加值完成21.24億元,二產增加值完成17.49億元,三產增加值完成34.8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8.87:23.78:47.35。財政總收入完成7.27億元,完成銅仁市年度任務數的103.6%,完成思南縣年度任務數的105%

  第一產業

  2013年思南縣糧食總產量逾25.3萬噸,烤煙1.85萬噸,油菜1.3萬噸,蠶繭300噸,生豬出欄32萬頭,鄉鎮企業產值12億元,森林覆善率達27.76%。

  2013年思南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12億元,為銅仁市年度任務數的117.5%,為思南縣年度任務數的116%,,比2012年增長10%。農業增加值實現21.4億元,比2012年增長9.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12元,比2012年增長15.6%;減少貧困人口4.37萬人,青杠坡等9個“減貧摘帽”鄉鎮全面實現。實現主導產業基地規?;?、種養標準化、服務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產品市場化。建成茶園、無公害蔬菜、優質水果、核桃面積累計分別為13.2萬畝、20萬畝、6萬畝、6萬畝。新增農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93家,新增農產品加工企業10家(茶葉加工企業8家、農副產品加工2家),農產品加工項目入省庫數8個。思南縣涉農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約13萬戶,帶動農戶增收約3.51億元。

  第二產業

  2013年,思南縣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9.5億元,建成標準廠房45萬平方米,園區道路15千米、供水管網25千米、排水管網12千米;園區入駐企業78個,投產34個,完成工業項目投資45.37億元,同比增長17.05%。新開工產業項目36個,投產項目12個。電動自行車配套產業園、機電配套產業園、福建產業園、保東服飾、大博金太陽能、天豪車業、中國西部國際汽車貿易城、西南國際商貿物流城、萬豐國際商貿城、尊龍世紀城等一批集聚力、帶動力、輻射力較強的大項目。完成思南縣年度任務數的105.3%,,比2012年增長42.1%,其中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46.98億元,完成銅仁市年度任務數的130.5%,完成縣年度目標任務38億元的123.6%,,比2012年增長65.9%;實現規模以上工業,比2012年增加值11.01億元,比2012年增長16.1%。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2013年民間投資完成30.1億元,完成銅仁市年度任務數的107.5%;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24.7億元,完成銅仁市年度任務數的107.39%。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為4.5%。

  第三產業

  2013年思南縣政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2.35億元、房地產投資完成10.27億元。完成了縣城總規修編,城北、河東、關中壩、雙龍、邵家橋等片區控規覆蓋率達100%。

  2013年思南縣共簽訂投資協議150個,協議資金220億元,到位資金76.8億元,完成銅仁市年度任務數的160%,思南縣年度任務數76億元的101%,,比2012年增長50.7%。履約項目125個,其中新建項目69個,續建項目56個,開工項目122個,開工率達97.6%。投達產項目40個,投達產率為32%。

  2013年思南縣貸款余額63.77億元,思南縣完成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517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219元,思南縣完成城鎮新增就業6802人,思南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53億元,思南縣實現旅游總收入6.61億元。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13年思南縣溫泉旅游綜合體、烏江文化健康產業園等城市綜合體項目加快推進。塘頭特色示范小城鎮建設強勢推進,許家壩、長壩創建特色示范小城鎮工作有序推進,大河壩、香壩、亭子壩、長壩、板橋實現撤鄉建鎮,思唐鎮撤鎮設辦事處方案得到省政府批準。許家壩鎮舟水村等8個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

  2013年思南縣杭瑞、思劍高速開工建設,巖頭河大橋建成通車,烏江二橋即將合龍,烏江三橋完成工程進度的30%,通鄉油路、通村公路、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一體化建設試點等項目完成計劃投資任務,地方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萬畝土地開發農田水利工程、全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和煙水配套、農村人畜飲水、洼地排澇工程等項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93萬畝、除澇面積0.95萬畝。烏江思林電站水庫提水試點工程開工建設,枹木寨水庫開工建設準備工作基本完成。電網建設完成,110千伏許家壩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110千伏思南變電站擴容工程竣工,110千伏塘頭輸變電工程和35千伏甕溪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項目建設和東方紅電站技改任務完成。

  教育事業

  2013年思南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381所,其中:高級中學4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初級中學35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小學277所,幼兒園64所(含民辦59所)。思南縣有在校學生143501人,其中:小學生67253人,初中生40966人,高中生15297人,中職學生4844,學前教育學生12596人。思南縣在校學生數約占思南縣總人口的五分之一。思南縣現有教職工6608人(含特崗教師650名),其中:高中教職工773人、中職教工298人、初中教職工1971人、小學教職工3485人、公辦幼兒園教職工81人。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達99%以上。

  衛生事業

  2013年思南縣完成了鄉鎮衛生計生整合工作,鄉村醫生簽約服務工作被國家衛計委列入全國15個重點聯系縣之一,并在全國工作會議上作書面交流,貴州市計劃生育科技工作現場會在思南縣召開;按三級醫院標準開工建設了思南縣第一人民醫院,啟動了思南縣第二人民醫院建設項目,思南縣民族中醫院創建二級甲等醫院順利通過評估,塘頭、許家壩醫院整體搬遷工程和張家寨、鸚鵡溪等8個鄉鎮衛生院的規范化建設工程實質性啟動,完成農村改廁工程9835戶。

  社會保障

  2013年思南縣啟動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扶持創業2453戶,發放就業創業小額擔保貸款1.58億元,有序轉移農村勞動力2001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思南縣實施扶貧生態移民搬遷2200人,實現6個鄉鎮整體“脫貧摘帽”,減少農村貧困人口3萬人以上。思南縣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20%、25%以上。思南縣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000戶,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4000套。

  風景名勝

  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的石林景區:

  位于思南縣長壩鄉境內,距縣城70公里。石林是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貴州省最大的天然石林景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質景觀,出露面積4.92平方公里,地質地貌豐富奇特。

  思南溫泉:

  思南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天然出露點多,主要有鸚鵡溪、羅灣坨、興隆、天橋等處,全縣日出水量在10000噸以上。

  白鷺湖濕地公園:

  白鷺湖位于烏江中游,境內有多達3000多只白鷺,故得名白鷺湖,擬建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包括黑灘河、六池河等支流和部分流域層,規劃總面積4264.8公頃,濕地面積為2514.9公頃。公園內有國家保護種類以及珍稀植物柔毛油杉、銀杏、楠木、紅豆杉等野生植物共331種,有國家二級保護物種胭脂魚、巖原鯉、鴛鴦、紅腹錦雞等野生脊椎動物共218種。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兩棲動物、鳥類、獸類達86種。

  烏江百里畫廊

  烏江是貴州的母親河,發源于貴州烏蒙山,是長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唐代以前

  思南石林,烏江稱為延江,唐以后稱巴涪水、涪陵水,明代開始稱烏江。烏江全長1037公里,貫穿貴州全境,在重慶涪陵匯入長江。烏江流經思南縣境78公里,流域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流域范圍內總人口達25萬左右,伴隨石林水電站竣工,形成巨大庫區。

  思南石林:

  思南石林主要分布在貴州省思南縣長壩景區和荊竹園景區,石林出露面積分別為4.9平方公里、2.3平方公里。兩片石林隔江相望,地表水沿可溶性碳酸鹽巖的裂隙進行溶蝕和侵蝕,形成叢林狀蝕余殘留體,石林間有很深的石溝。

  千佛洞:

  千佛洞位于騰龍峽谷內,喀斯特溶洞,洞口高出烏江江面30余米,洞深長約3公里,洞內鐘乳石形態各異有十八羅漢觀大海,五百羅漢下江南。

  白鷺洲:

  白鷺洲位于思唐鎮城郊,地處烏江江心的一個大型沙洲,洲呈橢圓形,由江中的泥沙堆積而成,鷺鳥成群在此棲息,故取名“白鷺洲”。

  萬圣屯森林公園:

  萬圣屯森林公園:位于思唐鎮河東,樹木以馬尾松為主,間以混交雜林,林間常有多種珍稀動物出沒。

  騰龍峽烏江騰龍峽:

  騰龍峽位于思南山城東面烏江河岸,距縣城約3公里,峽谷內的絕壁上有一條2000余米長的天色巨龍,因此取名“騰龍峽”,其龍體成騰飛狀,神采飛揚,情景壯觀。

  中天塔:

  中天塔坐落于思唐鎮城東椅子山頂,始建于明朝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參政史賢始建。屢經修葺,塔身七層,六方,高40余米。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