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玉屏侗族自治縣政府網

中  文  名:玉屏侗族自治縣政府網

官        網:http://www.yuping.gov.cn

地        址:平溪鎮中山路505號

車牌:貴D

區號:0856-3221025

政府網簡介

  玉屏侗族自治縣,是貴州省銅仁市下轄縣,縣域地處東經108°34′—109°09′,北緯27°28′—27°31′之間??h域東南依湖南新晃,西帶鎮遠、岑鞏,北邊與碧江區、萬山區,東西直徑距離36公里,南北直徑距離42公里,總面積516.6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地平溪鎮。

  原為玉屏縣,始建于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1984年11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玉屏縣,設立玉屏侗族自治縣。

  明置平溪堡,清置玉屏縣??h城位于舞陽河南岸??h以舞陽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聳立如屏,故名。

  元為平溪等處蠻夷長官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平溪衛,屬湖廣都司;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還隸湖廣。清雍正五年(1727年)平溪衛改隸貴州;同年改平溪衛為玉屏縣,屬思州府。

  民國二年(1913年)屬黔東道;十二年(1923年)直屬于貴州省;二十四年(1935年)屬第九行政督察區;二十五年(1936年)屬第六行政督察區;二十六年(1937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三十年(1941年)將省溪縣部分并入;三十二年(1943年)屬第六行政督察區。

  1950年屬銅仁專區,1958年撤銷玉屏縣,并入銅仁縣,1961年恢復玉屏縣,1984年11月7日成立玉屏侗族自治縣。

  玉屏侗族自治縣行政區域轄4個鎮兩個鄉(平溪鎮、大龍鎮、朱家場鎮、田坪鎮、新店鄉、亞魚鄉),84個村民委員會,9個居民委員會。

  氣候

  玉屏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相對溫度79%,年降水量1174.1毫米,年照時數1206.7小時。

  地貌

  玉屏縣域地處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傾斜的過渡地帶,低山多丘陵間有平地,海撥多在400--600米之間。

  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有包括舞陽河在內的大小河流36條,總長274公里,水能蘊藏量4.93萬千瓦,可開發量為3.99萬千瓦,截至2009年僅開發40%。

  礦產資源:有藏量豐富的重晶石、石灰石、方解石、硫鐵礦、大理石、鉛、鋅、錳等30余種。

  植物資源:有大板栗、簫笛、牛角拐杖、無核糯柿、柿餅、茶葉等產品外。

  國土資源:全縣土地面積為5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700公頃,人均耕地面積0.81畝。有可供開發的宜林宜牧荒山20多萬畝。

  交通運輸

  鐵路

  玉屏是銅仁地區最早通鐵路的縣,湘黔鐵路復線穿境而過,玉屏火車站是二級客運站,也是成都鐵路局與廣州鐵路局之間的拆返段,大龍貨運站是湘黔鐵路貴州段的三大貨站之一,年貨物吞吐量達150萬噸以上,承接了毗鄰三省五地十七個縣(市)貨物吞吐任務,使玉屏成為黔東、湘西的物資集散地。

  公路

  玉屏縣有320國道、玉屏至銅仁高等級公路、上瑞高速公路、湘黔電氣化鐵路復線與全國聯通。玉屏在2001年實現了鄉鄉通油路,實現了以鐵路、國道、高速公路為道路骨架,縣鄉道路相互連接的交通網絡。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玉屏縣年末常住人口為11.93萬人,戶籍總人口為15351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2726人,農業人口120789人。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12.72%,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為10.15‰,比上年增加1.42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為5.05‰,比上年下降0.07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10‰,比上年上升1.49個千分點。

  民族

  玉屏縣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

  經濟

  綜述

  2013年玉屏侗族自治縣實現生產總值45405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3394萬元,同比增長7%;第二產業增加值255852萬元,同比增長18.5%;第三產業增加值144813萬元,增長12.7%。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玉屏侗族自治縣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11.76%、56.35%和31.89%。三大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3%、68.56%、26.14%,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提高9.2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玉屏侗族自治縣2013年玉屏侗族自治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91140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5%,其中:農業產值44346萬元,同比增長7.2%;林業產值4511萬元,同比增長9.6%;牧業產值35235萬元,同比增長5.9%;漁業產值3422萬元,同比增長26.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3624萬元,同比增長7.8%。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產值占農林牧漁及服務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由上年的49.53%、4.96%、38.35%、3.11%、4.06%變為48.65%、4.95%、38.66%、3.75%、3.99%,其中種植業比重下降了0.88個百分點,牧漁業比重上升了0.96個百分點。

  2013年玉屏侗族自治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21475公頃,同比增長19.74%.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9128公頃,同比增長6.99%;油料作物播種面積4776公頃,增長19.97%;蔬菜播種面積2734公頃,增長3.25%。年末實有茶園(綠茶)面積72公頃,比上年增長5.88%,果園面積1797公頃,同上年持平。由于受干旱影響,2013年糧食產量同比下降1.58%,其中夏糧增長24.01%、秋糧下降4.52%。

  第二產業

  2013年,玉屏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29299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7.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17%,拉動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8.92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老口徑,下同)工業實現增加值205205萬元,同比增長21.2%,比2012年下降0.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中玉屏片區實現工業增加值75122萬元,同比增長21.3%,大龍片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30083萬元,同比增長21.2%。

  2013年玉屏侗族自治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76戶,比上年增加12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00522萬元,比上年增長74.02%。其中,縣屬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172508萬元,比上年增長95.09%。六大高耗能行業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完成產值44759萬元,比上年增長166.85%;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完成248105萬元,比上年增長102.5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完成184975萬元,比上年增長182.4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完成317807萬元,比上年增長23.3%,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完成39002萬元,比上年增長56.24%,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完成171286萬元,比上年下降5.69%。

  第三產業

  2013年玉屏侗族自治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684.7萬元,同比增長14%,增速分別比上半年的13.2%、前三季度的13.6%提高0.8個、0.4個百分點,呈加快增長態勢。其中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0388.4萬元,同比增長12.7%,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96.3萬元,同比增長18.9%。實現商品銷售額(營業額)317070.3萬元,同比增長22.7%。商品銷售額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196260.2萬元,同比增長24.4%;零售業實現112872.2萬元,同比增長20.3%;住宿業實現2233.1萬元,同比增長16.0%;餐飲業實現5704.8萬元,同比增長17.4%。

  社會

  教育事業

  2013年玉屏侗族自治縣財政對教育事業的投入達17577.1萬元,同比增長0.29%。年末,玉屏侗族自治縣有普通中學學校11所,其中完中2所,高級中學1所;招生3223人,同上年持平。其中完中588人,比上年少招31人,高級中學937人,比上年少招生71人;在校生9418人,其中完中和高級中學分別為1744人、2714人;畢業生2692人,其中完中542人,高級中學728人;有專任教師684人,比上年增加51人。初中職業學校1所,有專任教師50人,比上年減少2人,招生902人,比上年多292人,在校生1814人,比上年多556人,畢業生321人,比上年少338人。有小學57所,有專任教師782人,比上年增加66人;招生1673人,比上年少333人;在校生10932人,比上年少452人;畢業生2079人,比上年多89人。有幼兒園22所,比上年增加6所,在校生4651人,增加435人,專任教師150人,增加37人。學前三年入園率由上年的79.82%提高到83.32%,學前一年入園率由上年的91.17%提高到99.06%;學齡兒童入學率99.79%,與上年持平;初中入學率為95.16%,比上年提高4.49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0.82%,比上年提高0.15個百分點。

  文化事業

  2013年末,玉屏侗族自治縣有文化館7(站)個、藝術團1個,2013年舉辦(參加)演出50場次;有圖書館1個,年末圖書館藏書有6.92萬冊,比上年增加0.72萬冊;有廣播、電視臺(站)7個,安裝調頻廣播喇叭60只,與上年持平;有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23957座,與上年一樣;有線電視用戶17100戶,比上年增加600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5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醫療事業

  2013年財政對醫療衛生事業支出達8969.7萬元,玉屏侗族自治縣有衛生機構1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4個,婦幼保健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為557人,比上年增加62人,其中:執業醫師154人,比上年增加16人;執業助理醫師23人,比上年減少19人;注冊護士162人,比上年增加7人;衛生機構床位557張,每千人擁有床位數3.64張。

  社會保障

  2013年,玉屏侗族自治縣有社會福利院、鄉鎮敬老院6個,床位270張,比上年減少22.86%。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發放標準得到提高,由2012年的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290元/月提高到335元/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500元/年提高到1750元/年。2013年接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救濟49314人次,比上年下降1.78%,共發放城鎮最低生活保障金1248.79萬元,比上年增長1.0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濟80749人次,比上年下降1.21%,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413.12萬元,比上年增長18.2%。

  旅游景觀

  風景名勝

  玉屏風景名勝計有自然景源和人文景源二大類,其中自然景源分三個中類十二小類;人文景源分四中類加二小類,計景物景觀54個。即自然景物景觀30個,人文景物景觀24個。以相對集中為原則,劃分為四個片區、兩個獨立景點和一個人文景源。如下:

  朝陽民族風情片區

  該片區是北侗民族聚居地之一,以北侗民族的民居建筑、居住環境和風情為主,并有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獨具特色的民俗區。

  (1)民族村寨:朝陽、丙溪、大灣三個村寨,是較為典型的北侗民族村寨,村寨布局、民居建筑、環境等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民居依山坡地形而建,層層疊疊,周圍綠樹環繞,環境幽美。

  (2)北侗民居:朝陽片區的北侗民居建筑是較為標準的典型的北侗民居,其建筑物為木結構、小青瓦、吊腳樓,外環廊式、吊腳樓一般二至三層,并根據地形留有院壩,建有迎賓門,他們稱之為“八字彩門”。這里的民居具有典型的北侗民居建筑特色。

  平江--卓林坡片區

  主要由平江河和卓林坡組成。平江河從縣城至賀家灘電站,長約5公里,其特點是河面寬闊,河水平緩、清澈,兩岸丘陵翠綠,田園風光誘人,奇峰眾多,山勢雄壯、秀美。卓嶺坡位于混寨、卓嶺坡一帶,距縣城3公里,這里樹木茂密,藤繞枝纏、景色宜人,形成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景觀。

  (1)萬卷書崖:橫亙江左,俯視江水西來,懸巖峭壁,疊石千層,高十余丈,寬四十余丈,片石層層,如萬冊書籍堆疊一起,懸巖上有筆峰,下有硯洲、墨潭,對岸有紙坪,形成了萬卷書巖配文房四寶的奇特景觀。

  (2)石蓮漾月:石蓮峰橫亙江右與萬卷書巖隔江對峙,峰頂形似蓮花七瓣,向下俯視澄沏江水,明月蕩漾,水光山色,回環掩映,風景幽勝。

  (3)八仙子廟:位于“石蓮峰”山腰,相傳張三豐等八仙曾修煉其上,并教給玉屏人許多生活技能,其中包括教給鄭氏家人制作簫笛的技能,現代到廟里朝拜進香的人較多,廟宇造型雄偉、壯觀。

  (4)五馬叩槽:在平江下游(石蓮峰下游)轉彎處右岸,巨大懸崖直伸江中,形成酷似五匹戰馬,剛從戰場凱旋而歸,路過這里正在河邊飲水,顧名五馬叩槽,具有奇特的形象景觀。

  (5)北浦魚歌:位于沙灣一帶,平江流至此曲折迂緩,深潭碧綠,積沙一片,渚清沙白。村人以捕魚為業,白日結網修舟,每當夕陽西下,漁火映江,歌聲響答,引得文人韻客,踏月以聽。

  (6)賀家灘電站:位于賀家灘大橋下游,在玉溪鎮境內,裝機容量2X3200千瓦,其景觀是以雄為主的現代構筑物。

  (7)天馬騰霄:天馬山山勢聳空而起,形如天馬奔騰。

  (8)七星疊秀:由黎平、天柱發脈,蜿蜒而來,至縣城南特聳七峰,層疊而下,俯瞰平江,對峙簧宮,逶迤起伏,嚴如星象。

  (9)獅子山陵園:位于萬卷書巖背面,1972年建。東與天馬山相連,南鄰館驛古渡,西面懸崖絕壁,平江水北繞,山勢險峻。

  玉屏侗族自治縣(10)混寨跌水瀑布:上部跌水流入形似大石硯內,下部是高40-50米,寬30米的瀑布,形成跌水瀑布組合??菟竟澦鲗訉盈B疊,似珍珠翻滾跌落,豐水季節,水流一瀉千里,似簾如錦,水花四濺,瀑聲隆隆十分壯觀。

  (11)江西會館:位于混寨,原為清代中興寺,現已改為混寨小學,內有百年銀杏數株。

  (12)苗圃基地:位于卓嶺坡一帶,面積一千多畝,既是苗木的生產基地,又是各種苗木植物的觀賞園。

  (13)大板栗基地:位于卓嶺坡一帶,面積三百多畝,樹木高大,枝葉稠密,樹冠呈扁球形,秋季,碩大果實掛滿枝頭,景觀壯美。

  (14)許升墓:位于卓嶺坡南麓。為明平溪衛指揮同知鎮國將軍許升墓。1981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5)白水洞瀑布:位于安坪村,高約20米,寬15米。春夏飛瀑似錦,秋冬懸白如練,十分壯觀。

  鐵柱山片區

  該片區位于朱家場鎮境內,近鄰龍鰲河省級風景名勝區和梵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鐵柱山片區的特點是:山形獨特、古樹參天、有紅軍紀念地,牛市繁榮。本片區具有景點多處,面積約4平方公里。(1)紅軍紀念地:朱家場東面,紅軍長征進入貴州玉屏縣后,賀龍部隊曾在這里駐扎、辦公,并保留有四座烈士墓,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F為朱家場鎮中心小學,校園內有高大的百年古香樟十五株,排列整齊,最大的直徑約2.5-3.0米。樟樹群旁邊,存有江西會館遺址,其部份建筑已作鎮中心小學教室,遺址保存完好。

  (2)臥佛山:位于朱家場的東南部,山形酷似仰臥的大佛,額頭、眼、鼻、咀和下額喉節都十分清晰,特別是下額非常逼真。

  (3)鐵柱山:與臥佛山緊緊相連,一巨大巖石從一山丘上凸起,酷似頂天立地的鐵柱,故名鐵柱山。巖石旁有一石洞,洞中清泉四時不竭。

  (4)牛市:朱家場牛市是全省三大耕牛市場之一,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趕場天市場繁榮,年上市量達三萬多頭,成交量40%,是很有特色的耕牛市場景觀。

  玉屏侗族自治縣田坪鎮4、車壩河片區:以車壩河為主要資源,車壩河經田坪鎮與大龍鎮交界處,在撫溪和大河坡一帶匯入舞陽河,河流兩岸多為懸崖絕壁,溶洞瀑布,在河流中段有一座紅軍長征經過的紅軍橋。該片區主要景點3處。其中,車壩河峽谷兩岸壁立千仞,奇巖險峰,人跡罕至,云霧升騰。具有雄、奇、險、秀的景觀特色。

  小穿洞瀑布群:位于車壩河與白巖河交會處,地形復雜,落差近百米,喀斯特地貌發育,大小溶洞相互交錯,洞中泉水涌流成瀑。最大的瀑布高20多米,寬15米左右,最小的瀑布也有7—8米高。

  化石山(獨立景點)

  在田坪鎮境內黃泥塘、報日垅一帶的山上,漫山遍野分布著無脊椎動物化石,形象清晰,具有較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分布范圍約4.5平方公里。

  飛鳳山(獨立景點)

  位于平溪鎮境內,縣城西部2公里。其山群峰環聚,中間高聳一峰,旁邊兩翼舒展,如鳳凰展翅飛翔云中,山上茂林修竹,左下石壁如削,瀑泉飛白,野雞河水繞流其山下,風景極為秀美。山下,有飛鳳橋橫跨野雞河。

  縣城人文景觀

  (1)玉屏簫笛:玉屏簫笛名揚海外,在中國樂器中獨樹一幟,始創于明萬歷年間,為宮廷貢品,深受皇室垂青,是中國著名樂器之一。1913年在英國倫敦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獲銀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召開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金獎。解放后在國內多次獲獎,產品遠銷日本、美國等地。

  (2)古城墻:明洪武二十二年(1390),修筑平溪衛城,城呈正方形。東抵文水河,南倚南門坡,西迄紫氣

  玉屏侗族自治縣山,北臨舞陽河。城墻長4522米,高6.7米。尚存北面城墻及北門---拱宸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印山書院:清道光七年(1827)建于城中印山,為縣屬生員“敬德修業、以應科舉”之所。書院布局嚴謹,格調和諧,古色古香,文化韻味突出,是保存完好的古書院。已改為“印山民族小學”。

  (4)七眼橋:石質七孔拱橋,康熙九年(1607)修建于城西,橫跨于匯入舞陽河的野雞河上;橋左右分別是獅子頭與象鼻山,景象萬千,為玉屏的“古八景”之一,景名為“玉虹飲澗”;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先后又有四座鐵路公路橋梁位其左右,形成獨特的橋群,展示玉屏歷史變遷的滄桑。

  玉屏簫笛

  玉屏的形象名牌和傳統品牌--玉屏簫笛。源自古老的神話傳說,位列“貴州三寶”。玉屏簫笛,原名平簫玉笛,是中國兩種竹管樂器之一。

  玉屏簫始制于明代萬歷年間,時玉屏名“平溪”故稱“平簫”,清雍正年撤平溪衛建玉屏縣后,平簫隨著建置的演變稱為“玉屏簫”。

  《辭?!份d:“玉屏簫,中國著名樂器之一。創于明代末期,采用貴州玉屏出產的竹子制成,因名。產品經過刻花、打磨加工,式樣優美,雌雄成對?!?/p>

  玉屏風雨橋

  風雨橋是可以與鼓樓媲美、展現侗族文化靈性的建筑物。風雨橋,又叫花橋。侗族自古以來臨水而居。為了行走便利,侗家人會在寨河上架起一座或數座橋,一般是建在寨河的下游。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