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大姚縣政府網

中  文  名:大姚縣政府網

官        網:http://www.dayao.gov.cn

地        址:金碧鎮

車牌:云E

區號:0878-6222279

政府網簡介

  大姚縣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轄縣,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縣人民政府駐金碧鎮。2014年,大姚縣總面積3536平方千米,轄8鎮4鄉,總人口29.03萬人(2010年),縣境內居住著22種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31.7%,其中,彝族人口8.4萬人,占29%。2013年GDP為47億元。大姚縣是著名的“中國核桃之鄉”,中國首個核桃生物產業基地,西南核桃交易中心,并且是中國彝劇的誕生地,是中國云南省省級園林縣城,素有“三鄉露銅”、“五井噴鹽”、“文化名邦”之說。大姚縣境內擁有西南第一高瀑布——三潭瀑布、唐代大姚白塔和現存的世界體積最大的孔子銅像。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始置蜻蛉縣,屬越雟郡。東漢為蜻蛉縣,屬益州越雟郡。三國蜀漢為蜻蛉縣,屬益州云南郡。西晉為蜻蛉縣,屬寧州云南郡。東晉至南朝梁為蜻蛉縣,屬寧州興寧郡,南朝齊、梁為興寧郡治。北朝周屬南寧州。隋朝屬南寧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在境內置褒州領揚波(今金碧)、樂疆(今龍街繳末)兩縣;置西濮州領馬西縣(今新街大古衙),兼領天池、鹽泉、涌泉、甘泉4縣。貞觀十一年(637)為西濮州,領蜻蛉、濮水、銅山、歧星4縣。唐南詔國時為弄棟節度弄棟城。宋大理國為褒州大姚堡,屬弄棟府。元憲宗七年(1257)廢褒州置大姚堡千戶所,屬大理下萬戶;至元十一年(1274)改置大姚縣,改屬姚州;元天歷元年(1328)改屬姚安路軍民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姚安府,屬云南布政司,洪武二十七年(1394)改置姚安軍民府,轄姚州(今姚安)、大姚縣。清初沿明制,為姚安軍民府大姚縣;雍正八年(1730)7月,姚安軍民府屬迤西道(駐大理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2月,撤銷姚安軍民府,大姚縣改屬迤西道楚雄府。道光三年(1823)以大姚縣北境置苴卻行檢分治。

  民國二年(1913)3月,由姚安縣析置鹽豐縣,縣治設于白

  鹽井;同年(1913)4月,迤西道改為滇西道,大姚縣、鹽豐縣屬滇西道;同年,改苴卻巡檢司為苴卻行政委員,駐苴卻,屬滇西道。民國三年(1914)6月,改滇西道為騰越道(駐騰沖縣),大姚縣、鹽豐縣、苴卻行政區屬之。民國十三年(1924),苴卻行政區改置永仁縣(1929年11月批準),屬騰越道。民國十八年(1929),廢騰越道,大姚縣、鹽豐縣直屬省。民國三十五年(1946),大姚縣、鹽豐縣屬第八行政督察區(駐姚安縣)。

  1950年,大姚、鹽豐縣屬楚雄專區。1957年10月18日,國務院批準設置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鹽豐縣屬楚雄州(楚雄彝族自治州1958年4月15日成立)。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撤銷永仁、鹽豐、姚安3縣,將原永仁、鹽豐、姚安3縣的行政區域并歸大姚縣(1958年10月15日撤并)。1962年3月27日,國務院決定:設立姚安縣,以合并于大姚縣的原姚安縣行政區域為姚安縣的行政區域。

  2002年,云南省政府于2002年8月12日批準倉街鄉撤鄉設鎮。

  2005年12月1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了大姚縣撤銷倉街鎮和七街鎮,將其行政區域并入金碧鎮,金碧鎮政府駐地不變;將六苴鎮海古簸村委會劃歸曇華鄉管轄。2013年云南省政府同意撤銷楚雄州大姚縣龍街鄉、新街鄉、趙家店鄉、三岔河鄉、桂花鄉,設立龍街鎮、新街鎮、趙家店鎮、三岔河鎮、桂花鎮。撤鄉設鎮后,5個鎮行政區域分別為原5個鄉行政區域,政府駐地不變。

  行政區劃編輯截止到2014年,大姚縣轄8個鎮、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金碧鎮、石羊鎮、六苴鎮、龍街鎮、趙家店鎮、新街鎮、曇華鄉、桂花鎮、灣碧傣族傈僳族鄉、鐵鎖鄉、三臺鄉、三岔河鎮。名稱面積

  所轄村委會/居委會

  金碧鎮176km2北城居民委員會、映塔居民委員會、金龍居民委員會、里長堡村、三槐村、范灣村、泗溪村、金家地村、廠房村、李灣村、平山村、黃海屯村、龍林村、倉街村、將軍村、陸林村、鐘秀村、胡屯村、殷蓮村、妙峰村、澗水村、七街村、席壩村、涼橋村、白鶴村、鎖北村、馬屯村

  石羊鎮407km2石羊村、拉乍么村、永豐村、郭家村、清河村、白石谷村、柳樹村、力武村、大中村、岔河村、土枧槽村、墳箐村、楊家箐村、叭臘村

  六苴鎮267.9km2六苴村、波西村、簸箕村、石房村、紅光村、者納么村、外期地村、雙河村

  龍街鎮323km2龍街村、石關村、五福村、倉屯村、大龍箐村、外可奈村、鼠街村、塔底村

  趙家店鎮414km2趙家店村、他利頗村、麻街村、茅稗田村、北新街村、團塘村江頭村、黃羊嶺村、平地村、小紅山村、黑什里村、打苴基村

  新街鎮216km2新街村、碧么村、大橋村、小古衙村、夏家壩村、團山村、斑竹箐村、蘆川村、大古衙村

  曇華鄉152.4km2曇華村、赤石巖村、小興廠村、菜西拉村、麻秸房村、子米地村、海古簸村

  桂花鎮352km2桂花村、大村、烏龍口村、樹皮廠村、小河村、大河村、立新村、馬茨村、皮左黑村

  灣碧傣族傈僳族鄉557km2灣碧村、高坪子村、文宜拉村、白墳壩村、臘務堵村、碧拉乍村、冷山村、茨拉村、倮拉村、新村、納那村、巴拉村

  鐵鎖鄉230km2鐵鎖村、杞拉么村、永河村、自碑么村、拉巴乍村、七棵樹村

  三臺鄉455km2三臺村、吾普吾么村、必期拉村、過拉地村、黃家灣村、干河村、多底河村、博厚村

  三岔河鎮304km2三岔河村、背陰地村、蕎苴村、白泥田村、格谷村、達么村、新田村、直么村、他的么村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截止到2014年,大姚縣礦產資源有銅、銀、鉛、鐵、金、煤、鹽、石棉、石膏、水晶石、高嶺土等;銅礦分布較廣,礦點48個,金屬銅儲量75.5萬噸,伴生銀667.5噸,是滇中地區重要的有色金屬基地。

  水能資源

  境內16條河流總流量4.75立方米/秒,水能理論蘊量9.9萬千瓦;已建成小水電站28座,總發電量近70000千瓦。

  生物資源

  大姚縣稀有珍貴植物有紅豆杉、禿

  杉、荷木;野生中草藥材500多種,其中茯苓、黃連、黃芩、防風、苦良姜、珠子參、首烏等出產豐富;動物藥材有麝香、碎蛇、穿山甲、龍衣、五靈脂、猴骨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華南虎、云豹、虹雉、紅腹角雉、黑頸鶴、赤頸鶴、白鶴、蟒等。

  地理環境編輯地理位置

  大姚位于云南省北部偏西,地處東經100度53分—101度42分,北緯25度33分—26度24分,境內東西最大橫距79.3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3.5公里。東鄰永仁、元謀縣,南同姚安、牟定縣毗鄰,西和大理州的祥云、賓川縣接壤,北瀕金沙江,約62公里江岸,與麗江地區的永勝、華坪縣隔江相望。大姚縣南距省城昆明市270多公里,離楚雄州府100公里,距鋼鐵工業城市攀枝花市178公里,位于滇中產業新區的輻射區和川南物流大通道的核心地區。

  地形地貌

  大姚縣,地處橫斷山系云嶺東部的斜坡,被金沙江和漁泡江深切而成的山原,是東部高原的過渡帶;境內山脈自西北向東南走向;總體地形呈塔狀,中部高,四周低,地形高低懸殊較大;最高海拔為白草嶺主峰帽臺山3657米,屬楚雄彝州最高峰,被稱之為“彝州第一峰”;最低海拔為金沙江邊1023米。地形主要為三類:高寒山區和山區,海拔在2500米以上;丘陵平壩區,即是散落在群山之間形成的零星小塊壩子,海拔在1800米——2100之間;北面、西北面金沙江河谷地區,海拔在1000米——1500米之間,分布在金沙江沿岸及注入金沙江各水系的深河谷地帶。,是一個典型的山壩共存,四季如春與亞熱帶氣候相間的縣份。

  氣候

  大姚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屬亞熱帶干燥氣候,具有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干濕季明顯,雨熱同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溫差小,日溫差大,無霜期長等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5.6度,7月平均氣溫21.4度,極端最高氣溫33度;1月平均氣溫9.3度,極端最低氣溫-6.2度。年日均氣溫5度以上的持續期361天,日照年平均2526小時,霜期年均56.8天,相對濕度65%,風速3.5米/秒。大姚縣年平均降水796.3毫米,雨日113天;極端降水年最大雨量1078毫米,極端年最小雨量520毫米,日最大雨量164毫米。

  人口民族編輯2010年末大姚縣常住人口29.03萬人,人口出生率9.33‰、死亡率6.95‰、自然增長率2.38‰,城鎮化率29.2%,較上年提高2.65個百分點。按公安戶籍人口統計,年末大姚縣總人口281650人,其中:農業人口255754人,占90.8%;非農業人口25896人,占9.2%。2010年少數民族人口98781人,占總人口的35.1%。其中少數民族人口98781人,占總人口的35.1%,其中:彝族90513人,占大姚縣總人口的32.1%;傣族3992人,占大姚縣總人口的1.4%;傈傈族2517人,占大姚縣總人口的0.9%;苗族565人,占大姚縣總人口的0.2%,回族319人,占大姚縣總人口的0.11%??側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為104.5。少數民族為: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經濟發展編輯概況

  2011年,大姚縣生產總值達47.9億元;財政總收入達3.4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2.2億元;工業總產值達29.6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35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17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2億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

  第一產業

  2011年,大姚縣農業總產值達19.7億元。糧食總產量達11萬噸。完成800萬公斤煙葉收購任務,綜合均價較上年提高3.42元,農民烤煙收入達1.48億元。畜牧業產值達6.2億元。核桃種植面積達102萬畝,產量達1.3萬噸,產值達3.38億元,農民人均核桃收入達1526元。新植和改造桑園8710畝,桑園面積達5.04萬畝,蠶繭產值達3906萬元,桑園面積和產繭量保持楚雄州首位。新植花椒1.4萬畝,花椒種植面積達6.5萬畝。種植中藥材1萬畝。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5個。2011年,大姚縣被表彰為“全省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先進縣”。

  第二產業

  2011年,大姚縣工業產值達22.57億元。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6120萬元,水電路等設施逐步完善,入園企業達41戶。工業上山步伐加快,南山壩工業園區建設初具規模,入園企業11戶,建成投產5戶。2011年,大姚縣多底河水電站投產發電,鐵川橋水電站主體工程完工,金碧馬屯太陽能光伏發電站、龍街老尖山和石羊叭臘么風能發電站項目成功簽約。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企業達6978戶,實現增加值15.8億元,占GDP比重的46.2%。

  第三產業

  2010年,大姚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500萬元。按城鄉分:城鎮零售額52665萬元;農村零售額29835萬元。按經濟類型分:公有制經濟實現11405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實現57734萬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5%。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71662萬元;住宿餐飲業零售額10839萬元。2011年,大姚縣成功舉辦石羊祭孔大典、曇華插花節和三臺賽裝節。2011年接待游客30.9萬人次,增長22.4%,旅游總收入達1.28億元。

  社會事業編輯教育

  2011年,大姚縣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以上。高考上線率達99.65%,本科上線率達89.5%,高考質量居全州前列。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實施,幼兒入園率達63.2%。新組建縣民族中學,縣城區中學生人數達到1萬人。校舍安全工程進展順利,新建校舍2.45萬平方米、加固改造3.8萬平方米。學校名稱

  大姚一中大姚縣實驗中學

  大姚縣新街中學大姚縣民族中學

  衛生

  2010年末,大姚縣有醫院2所,衛生院14所,婦幼保健院、疾控

  中心、衛生監督所各1個,診所29個,衛生技術人員65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326人,醫院衛生院病床位656張。有村級衛生室129個,從業人員201人。2011年,大姚縣醫院改擴建、平安醫院一期項目主體工程完工??h、鄉、村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絡逐步健全,醫療衛生覆蓋率達100%。

  文化建設

  2010年,大姚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群眾文化館、文物管理所、檔案館、公共圖書館各1個,鄉鎮文化服務中心12個。大姚縣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8%,廣播覆蓋率達97%。2011年,姚白塔、趙祚傳烈士陵園修復順利完工。圖書館和文化館免費開放。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放映覆蓋率達100%。

  交通編輯截止到2014年現有公路:大姚縣交通主要為公路,

  公路為一條省道S217,該道路北通四川,西至大理,東達昆(明)楚(雄)。規劃中即將建設的交通路網:1、中老鐵路聯絡線永仁—大姚—姚安—南華—楚雄—雙柏—新平—元江I級單線鐵路,聯通泛亞鐵路中線;2、南(華)永(仁)二級公路提升一級路改造,打造川南通往滇中的大通道;3、元(謀)—大(姚)—祥(云)二級公路建設。

  歷史文化編輯大姚是咪依嚕的故鄉、彝劇誕生地,有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史詩《梅葛》。大姚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屬于青銅文化覆蓋的地區,是靈關道(南方絲綢之路)必經之地,西晉時已經在石羊鎮設置鹽官,元代在石羊鎮設置提舉司。大姚是以曇華十八月歷為標志的彝族文化、以石羊孔廟為標志的中原儒家文化、以金碧唐代白塔為標志的印度佛教文化三大歷史文化的交匯點,是傳統制鹽文化和金馬碧雞傳說的發源地,石羊鎮被列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曇華鄉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旅游編輯石羊古鎮石羊古鎮位于大姚縣城西北部35公里處,現存的文物古跡眾多,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個,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個,是國家AAA級旅游區

  ,是云南省首批命名的三個歷史文化名鎮、60個旅游小鎮、楚雄州4個特色旅游小鎮之一,是著名的“滇國鹽都,祭孔圣地”。儒家文化、鹽文化、歷史文化、彝族文化、佛教文化構成石羊古鎮的特色旅游文化。百草嶺百草嶺位于大姚縣城西北部的三臺,是楚雄州第一高峰,面積約150平方公里,區內高山峽谷,古木巍巍,主峰百草嶺海拔3657米,為楚雄州最高峰,多底河峽谷海拔1900米。曇華山風景名勝區大姚縣曇華山風景名勝區位于大姚縣境中部,距縣城45公里,面積48.13公里,主峰海拔3117米,系百草嶺群峰之一。大姚縣曇華山風景名勝區于1993年被云南省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

  鄉”。曇華彝族十八月歷的發現,打破了瑪雅文化唯一的傳說,且早于美洲墨西哥瑪雅文化五千多年。曇華彝族的《梅葛》史詩是世界三大創世史詩之一,彝劇是優秀的彝族劇種。三潭瀑布三潭瀑布位于大姚邑人所描述的趙家店境內,距縣城約30多公里。這一帶屬金沙江支流蜻蛉河谷地區。因地質運動,河谷形成斷層,斷面分成3個臺階。河水沿斷面飛流而下,勢若千鈞,形成3個深潭,"三潭"由此而得名。蜻蛉河水平均年徑流量為6.29億立方米,水流常年不斷,所以瀑布也就常年可見。三潭瀑布總落差為220.28米,是西南第一高瀑布,每當夏秋季節,河流在3個臺面形成斷裂,向"三潭"傾瀉。石羊孔廟石羊孔廟位于石羊鎮象嶺

  山腳下??讖R,始建于明洪武年間(1368年),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建成,是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讖R的占地面積6584平方米,建筑面積1616.8平方米。其建筑格局完全按中國古代宮殿式衙署規模布置,縱橫對稱排列,主體建筑布置于中軸線上,附屬建筑置于兩側。整個建筑群以大成殿為主體,兩側有東廡、西廡、鄉賢祠、名宦祠,外側有朱子閣、倉圣閣等建筑。大姚白塔大姚縣城西面的文筆峰上,有一塔高聳,因塔身粉白,人們稱它為白塔;又因形狀酷似廟宇中常用的磬錘,故又稱磬錘塔,為云南早期舍利塔的見證,也為大姚佛教文化傳承歷史提供了佐證,據考證,大姚白塔在全國范圍內僅此一座。白塔高18米。為空心磚塔。分塔座及下、中、上三部分。八角形寬大的須彌座之上,玉柱挺立,漸上漸收,亦有八角;柱上為中段,砌成12層密檐。妙峰山德云寺妙峰山德云寺位于大姚城南12km的倉

  街境內,山頂海撥高2341米。德云寺始建于明朝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全部占地25畝,現存房間218間。雞足山徹庸和尚,為尋佛道云游,從雞足山出發歷來到大姚,選地妙峰,率徒創建德云寺。該寺由大雄寶殿、芷經閣、大悲閣、殿前樓、選佛場、聚缽處、善財樓、廚房、倉熬、鐘樓、鼓樓、門碑和津池等大大小小218間屋宇組成。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