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古城區政府網

中  文  名:古城區政府網

官        網:http://www.lijiang.com.cn

地        址:西安街道?;勐?42號

車牌:云P

區號:0888-5122901

政府網簡介

  古城區是云南省麗江市下轄的市轄區,轄區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總面積1255.4平方千米,區政府駐大研鎮?;勐?,于2002年12月設立。截止到2006年,古城區轄4個街道、4個鄉、1個鎮。2010年人口15.23萬人,有納西、漢、白、藏、彝、普米等10余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20030人,占總人口的78.8%。古城區地方生產總值(GDP)2013年達831077萬元,三次產業比例為5.9:40.5:53.6。古城區旅游景點有麗江古城、束河古鎮,黑龍潭等旅游景點。

  歷史沿革編輯據《云南通志》:“江名麗水,源出吐蕃界,共龍川犁牛石下,本名犁水,訛犁為麗?!?/p>

  縣域在戰國時期屬秦國邊地,楚莊蹻建滇國時屬滇

  古城區國之地。西漢元鼎六年(前111)至東漢時期屬益州越嶲郡遂久縣。蜀漢建興三年劃歸云南郡。東晉至南北朝時期屬寧州云南郡西姑復縣。唐代,吐蕃和南詔先后在鐵橋城(今塔城鄉)設神川都督府。宋大理國前期屬劍川節度,后屬成紀鎮善巨郡,時縣境有三賧(麗江壩)、九賧(巨甸、石鼓等)等幾個行政區。南宋理宗寶祐元年(1253),忽必烈征大理國,在境內設茶罕章管民官。元至元八年(1271)改為茶罕章宣慰司,至元十三年(1276)置麗江路軍民總管府,“麗江”之名從此始用。至元二十二年(1285)改設麗江路宣慰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任元朝麗江宣慰司副使的阿得歸附明朝,明朝置麗江府。清順治十七年(1660),仍設麗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歸流”,解除木氏土司統治權。乾隆三十五年(1770)設麗江縣。民國二年(1913)廢麗江府,麗江縣屬騰越道。民國十八年(1929)廢騰越道,直屬云南省。民國三十年(1941),隸屬于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公署設麗江縣城;民國三十六年(1947)隸屬于云南省第十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先設于維西,民國三十七年遷麗江,與設于鶴慶的第十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合并。1961年4月10日,成立麗江納西族自治縣。2002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麗江地區和麗江納西族自治縣,設立地級麗江市。麗江市設立古城區。古城區轄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的大研鎮、龍山鄉、七河鄉、大東鄉、金山白族鄉、金江白族鄉。區人民政府駐大研鎮?;勐?。2003年4月1日,麗江納西族自治縣正式撤銷,分設為古城區和玉龍納西族自治縣。2004年7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將龍山鄉更名為金安鄉,金安鄉更名為金安鎮。

  行政區劃編輯截止到2006年,古城區轄4個街道、4個鄉、1個鎮;共18個社區、35個村。名稱面積人口(2006年)郵編下轄社區/村政府駐地

  大研街道11.52平方千米1.88萬人674100轄7個社區:新華街、新義街、七一街、五一街、光義街、北門街、義尚。辦事處駐長水路。

  祥和街道15.55平方千米1.44萬人674100轄4個社區:義和、八河會、文智、祥云。辦事處駐白馬龍潭。

  西安街道3.06平方千米4.15萬人

  轄3個社區:西安街、象山街、義正。辦事處駐?;勐?。

  束河街道121.47平方千米1.01萬人674100轄4個社區:黃山、龍泉、中濟、開文。辦事處駐束河路。

  金安鎮144.5平方千米0.59萬人674104轄7個行政村:龍山、龍興、玉河、三古、增明、義新、光樂(光樂二村)。鄉政府駐當都。

  七河鄉373平方千米1.96萬人674102轄10個行政村:共和、新民、七河、三義、五峰、忠義、龍潭、羊見、前山、后山。鄉政府駐中心

  大東鄉220.9平方千米0.70萬人674106轄3個行政村:大東、建新、白水。鄉政府駐上翻身。

  金山白族鄉275.8平方千米2.44萬人

  轄10個行政村:金山、新團、東元、漾西、貴峰、良美、文化、巖樂、東江、拉馬古。鄉政府駐上石屏。

  金江白族鄉89.2平方千米0.44萬人

  轄5個行政村:產構、羅玄、江邊、金江、普勒。鄉政府駐產構。

  地理環境編輯位置境域

  麗江市古城區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向云

  貴高原過渡地帶,全區幅員面積1255.4平方千米。

  地貌

  古城區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向云貴高原的過渡地段,兼有橫斷山峽谷和滇中高原特征。全區地形地貌復雜,有山地、盆地(俗稱壩子)、河谷三大類型。七河鄉本里課村海拔3200米,為全區最高點;金江鄉金沙江出口處,海拔1219米,為全區最低點。

  氣候

  古城區屬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年均氣溫攝氏12.6度,年均降雨量950毫米,雨量豐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宜人。立體氣候明顯,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氣候冷涼;在海拔2400米左右的壩區氣候溫和,四季不分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區冬季溫暖,夏季炎熱,太陽輻射強。壩區年日照數2500—2700小時,為全省之冠。

  自然資源編輯礦產資源

  截止到2009年,古城區礦產資源有鐵礦、錳礦、銅礦、鋁土礦、粘土、陶瓷土、無煙煤、水泥原料石灰礦、建筑用沙礦、頁礦。

  水能資源

  截止到2010年,金沙江流經區境5個鄉約80多公里。金安橋水電站位于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境內,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240萬千瓦,大壩長640米,高160米,總庫容9.13億立方米,年發電量114.17億千瓦時。

  土地資源

  截止到2010年,古城區國土面積125540公頃,其中,耕地總面積5,308.08公頃,林地90,947.27公頃,園地799.58公頃,牧草地424.22公頃,水域1,544.37公頃,裸巖地2,042.45公頃,未利用地5,959.06公頃。

  生物資源

  截止到2011年,古城區有林業用地100,859.7公頃,占全區總面積的80.3%,森林覆蓋率為54%,活立木蓄積量為310萬立方米。野生動植物種類豐富,珍稀瀕危的保護動物有滇金絲猴、黑熊、狼豺、野豬等11種。珍稀野生植物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云南紅豆杉、二級保護植物滇山茶和毛紅椿等。

  人口民族編輯人口

  2010年末,古城區戶籍總人口達152315人,其中:農業人口84985人,非農業人口67330人。按戶籍人口計算,出生率為9.91‰;死亡率為5.6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3‰。

  民族

  2010年,在古城區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120030人,占總人口的78.8%,其中:納西族人口90409人,占總人口59.4%,白族20827人,占總人口的13.7%。

  經濟編輯概況

  古城區地方生產總值(GDP)2013年達831077萬元,增長速度為10.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方生產總值達38799元,比2012年增加4042元,增長10.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49078萬元,比2012年增長6.4%,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9%;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36184萬元,比2012年增長14.7%,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0.5%,其中:工業增加值166838萬元,增長11.7%,比2012年下降29.2個百分點;建筑業增加值169346萬元,增長18.0%;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45815萬元,增長8.1%,增幅較2012年下降0.4個百分點,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3.6%。2013年,古城區GDP三次產業完成情況來看,三次產業比例由2012年的5.9:39.8:54.3調整為5.9:40.5:53.6。

  第一產業

  2013年,古城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3731萬元,比2012年增長12%,按可比價計算,比2012年實際增長6.5%。其中:農業產值35356萬元,比2012年增長13.2%;林業產值1448萬元,比2012年下降8.8%;畜牧業產值43001萬元,比2012年增長11.9%;漁業產值2782萬元,比2012年增長12.0%;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144萬元,比2012年增長12.2%。2013年,古城區糧食播種面積179454畝,比2012年減少2493畝,下降1.4%,糧食總產量達47562噸,比2012年增加299噸,下降0.6%。其中油料產量1537噸,同比2012年下降4.8%。蔬菜產量30544噸,同比2012年增長1.5%??緹煯a量2983噸,同比2012年下降1.8%。水果產量64540噸,同比2012年增長7.2%。2013年,古城區肉類總產量15211噸,同比2012年增長0.3%;牛奶產量60噸,同比2012年下降7.7%;禽蛋產量540噸,同比2012年增長5.3%。全年生豬出欄頭數166792頭,同比2012年增長1.1%,牛出欄頭數9114頭,同比2012年增長0.1%,羊出欄頭數35328只,同比2012年下降1.3%。2013年,古城區漁產品產量達1235噸,比2012年增長28.6%。

  第二產業

  2013年,古城區全社會工業總產值完成346662萬元,比2012年增長7.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5917萬元,比2012年增長5.3%;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70745萬元,比2012年增長15.0%。完成工業增加值達166838萬元,比2012年增長11.7%,拉動經濟增長2.5個百分點,比2012年下降4.8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3.77%,比2012年下降21.4個百分點。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53598萬元,比2012年增長9.0%,拉動經濟增長1.7個百分點,比2012年下降5.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2596萬元,比2012年下降4.11%;實現利稅77767萬元,比2012年下降4.29%,利潤總額45947萬元,比2012年下降12.98%。2013年,古城區擁有資質以上建筑企業36個,實現其增加值169346萬元,比2012年增長18.0%,拉動經濟增長3.4個百分點,比2012年同期下降0.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2.1%,比2012年同期提高了10.2個百分點。房屋建筑施工面積95.09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13.7%,房屋竣工面積51.62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26.9%。

  第三產業

  2013年,古城區房地產開發投資424305萬元,比2012年增長39.6%。房地產開發施工房屋面積73.1萬平方米,比2012年下降48.3%;竣工房屋面積14.95萬平方米,比2012年增長13.3%;商品房銷售面積(含期房)26.5萬平方米,下降23.6%。商品房銷售額(含期房)18.3億元,下降0.5%,其中:現房銷售額3.8萬元,下降46.5%,期房銷售額14.5萬元,增長28.3%,分別占銷售額的20.8%、79.2%。2013年,古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57303.4萬元,比2012年增長13.9%。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12169.2萬元,增長13.2%,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5134.2萬元,增長19.2%。按經濟成份分,公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87808.4萬元,增長18.8%;非公有經濟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69495萬元,增長12.4%,其中:私有經濟實現零售額238029.5萬元,增長14.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285182.5萬元,增長18.8%;住宿餐飲業零售額72120.9萬元,下降2.2%。2013年,古城區外貿進出口總額3208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27%,其中:出口3157萬美元,比2012年下降25.43%,進口51萬美元,同比2012年上升466.67%。2013年末,古城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達2626386萬元,比2013年初增加381099萬元,增長16.97%,其中,儲蓄存款1136252萬元,比2013年初增加183898萬元,增長19.31%;單位存款1428279萬元,比年初增加179140萬元,增長14.34%。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達2458374萬元,比2013年初增加287960萬元,增長13.27%。其中:短期貸款460818萬元,比2013年初增加47121萬元,增長11.39%;中長期貸款1958441萬元,比2013年初增加264731萬元,增長15.63%,其中:個人中長期貸款591518萬元,比2013年初增加86132萬元,增長17.04%。

  社會事業編輯科技

  2013年,古城區內本級財政投入科技三項費1350萬元,共組織實施科技項目13項,專利申請89項,專利授權52項,科技培訓1.9萬人次。

  教育

  2013學年末,古城區各級各類學校94所,在校學生37653人,專任教師2068人?!捌站拧比丝诟采w率100%。古城區小學52所,招生2670人,在校小學生15202人,比2012年增長14.48%;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91%,比2012年上升0.09個百分點。普通初中4所,招生2868人,在校學生8411人,比2012年增長4.42%,初中階段毛入學率124%。普通高中2所,在校學生5039人。古城區中等職業教育(職高、普通中專、中等職業)學校2所,招生435人,在校學生1258人。教育進修學校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幼兒園32所,在園兒童7743人。

  文化

  2013年,古城區有藝術表演團體54個,文化藝術活動149場次,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7.6萬冊,文物管理所1個,博物館1個,鄉鎮文化站9個;電影放映997場,觀眾14628萬人次。電視覆蓋率為98.6%,廣播覆蓋率為89.9%。

  衛生

  2013年末,古城區有衛生機構數48個(包含社區服務中心、服務站、衛生室),床位397張。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院5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83人,其中:醫院衛生技術人員179人,疾病預防控制與婦幼保健衛生技術人員81人,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84人,嬰兒死亡率7.44‰,比2012年下降了4.48個千分點。孕產婦死亡率為93.02/十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9%。

  體育

  2013年末,古城區境內擁有綜合體育場館2個,籃球場318塊,足球場23塊,活動室65間、地擲球、門球、小金屬球場地125塊,老年人排球場8塊,健身路徑32條,網球場9塊,高爾夫球場1塊,場地面積達337110萬平方米。

  交通編輯古城區內有香格里拉大道、民主路、南過境路、象山東西路、鎮東路、?;勐返戎鞲傻佬纬傻慕煌ㄖ行木W絡;大麗路、麗永路、麗寧路、南過境路是通向周邊地區的重要交通干道。已開通14條中國國內航線的麗江機場就位于古城區的南大門七河鄉。壩區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衛生路,山區全面實現村村通公路。

  旅游編輯概況

  古城區地處滇、川、藏交通要沖,自古以來就是漢、藏、白、納西等民族文化、經濟交往的樞紐,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重鎮及軍事戰略要地,先后榮獲“中國最令人向往的十個小城市之一”、“地球上最值得光顧的一百個小城市之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歐洲人最喜愛的旅游城市”和聯合國“全球人居環境優秀城市”等稱號。

  景點

  麗江古城具有800多年歷史的麗江古城,坐落在麗江壩子

  中部,面積約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沒有城墻的古城。發源于城北象山腳下的玉泉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無數支流,穿街繞巷,流布全城。古城心臟四方街明清時已是滇西北商貿樞紐,是茶馬古道上的集散中心。其四周6條五彩花石街道依山隨勢,輻射開去,街巷相連。198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清單,成為全國首批受人類共同承擔保護責任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束河古鎮束河茶馬古鎮位于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保護名錄。自玉龍雪山蜿蜒而下的三條主干水系--青龍河、九鼎河、疏河穿城而過,從古鎮西北處九鼎龍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使束河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清泉之鄉。2005年,束河古鎮榮獲中國最佳人居環境魅力名鎮和全國4A級風景旅游區稱號。黑龍潭黑龍潭不僅是麗江古城的活水源頭,也是古城區的旅游景點。位于黑龍潭中央的得月樓上,懸掛有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的楹聯:“龍潭倒映十三峰,潛龍在天,飛龍在地;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黑龍潭曾被列入《中國名泉》、《中國風景名勝》等書。

  民俗文化編輯納西東巴文化納西先民,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生產勞動中,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東巴文化。東巴文化以東巴教為載體,以東巴經為主要紀錄方式,它是伴隨著納西族漫長歷史發展逐步形成和演化的活形態文化,約形成于唐宋時期,有近千年歷史。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且兼收并蓄其他宗教,篤信萬物有靈,為多神教。東巴文是一種兼備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圖畫象形文字。納西象形文字只有1,400多個單字,但詞語異常豐富,能充分表達細膩的情感,也能記敘說明復雜的萬事萬物,還能寫詩作文章,是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書寫并保留下來的經文共有兩萬余冊。經書涉含哲學、歷史、天文、宗教、巫醫、民俗、文學、藝術等各方面,堪稱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東巴古籍文獻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麗江納西古樂納西古樂是唐宋以來的一些詞牌和曲牌音樂。在明朝洪武年(公元1368年)以后,這種音樂就陸續地傳到了麗江。納西古樂保存至今,還有22個曲目。納西古樂被中外學者和廣大音樂愛好者稱為“音樂活化石”、“和平之音”、“仙樂天音”。1995年大研古樂會出訪英國引起轟動;1997年2月在香港藝術節演出受到高度評價;1998年在被稱為中國最高音樂殿壇的北京音樂廳演出;1998年5月受挪威國王的邀請,在挪威國慶節上隆重演出。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