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昌平區政府網

中  文  名:昌平區政府網

官        網:http://www.bjchp.gov.cn

地        址:龍水路22號院4號樓

車牌:京A-H、J-N、P-Q、Y

區號:010-60718097

政府網簡介

  昌平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門,首都北京的衛星城。素有北京的后花園之稱。位于北京西北部,被譽為“密爾王室,股朧重地”,素有“京師之枕”美稱。古有居庸關、龍虎臺等險隘以及明代陵寢。昌平區南與北京城區奧運村接壤,城區距市區僅33公里。昌平介于東經115°50′17″~116°29′49″、北緯40°2′18″~40°23′13″,北與延慶縣、懷柔區相連,東鄰順義區,南與朝陽區、海淀區毗鄰,西與門頭溝區和河北省懷來縣接壤,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昌平自中國漢朝時期設立,距今已有2000多年,境內的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小湯山是知名的溫泉旅游勝地。

  行政區劃

  2001年轄1個街道、16個鎮,321個村委會、117個居委會:城北街道、昌平鎮、興壽鎮、馬池口鎮、沙河鎮、流村鎮、陽坊鎮、回龍觀鎮、長陵鎮、東小口鎮、北七家鎮、南邵鎮、崔村鎮、小湯山鎮、百善鎮、十三陵鎮、南口鎮。2002年,昌平區轄1個街道、3個地區、13個鎮:城北街道、南口地區、馬池口地區、沙河地區;昌平鎮、陽坊鎮、回龍觀鎮、小湯山鎮、南邵鎮、崔村鎮、百善鎮、東小口鎮、北七家鎮、興壽鎮、長陵鎮、流村鎮、十三陵鎮。2005年,昌平區轄2個街道(城北街道、城南街道)、5個地區(南口地區、馬池口地區、沙河地區、回龍觀地區、東小口地區)、15個鎮(南口鎮、馬池口鎮、流村鎮、陽坊鎮、十三陵鎮、長陵鎮、南邵鎮、崔村鎮、興壽鎮、小湯山鎮、百善鎮、沙河鎮、回龍觀鎮、東小口鎮、北七家鎮),共有95個社區、305個村委會。2012年12月31日,東小口地區正式“一分為四”,天通苑北、天通苑南和霍營三個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昌平為北京市轄區,位于北京市西北部。區域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15°50′17″~116°29′49″、北緯40°2′18″~40°23′13″,北與延慶縣、懷柔區相連,東鄰順義區,南與朝陽區、海淀區毗鄰,西與門頭溝區和河北省懷來縣接壤。全區總面積135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萬畝。

  氣候

  昌平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2684小時,年平均氣溫11.8℃,年平均降水量550.3毫米。

  地貌

  區域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形成一個緩坡傾斜地帶。西部、北部為山區、半山區,以南口及居庸關為界,西部山區統稱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山區稱軍都山,屬燕山山脈。山區海拔400~800米,最高峰(高樓峰)海拔1439.3米。最著名的山脈有天壽山、銀山、龍泉山、疊翠山、駐蹕山、虎峪山等,層疊交錯,高山、峽谷、懸崖、陡壁等豐富的地貌特征。

  地質

  北部山區巖性主要是花崗巖、白云質灰巖和片麻巖。土質為巖石風化形成的薄層褐土,適于發展林果業。南部平原為第四級沖積物上形成的厚層潮土,適宜種植各種農作物。

  人口民族

  人口

  2005年,全區轄1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2個地區辦事處。年末全區戶籍人口4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萬人;全區人口出生率8.1‰,自然增長率0.48‰。2010年末,全區戶籍人口53.3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9%;其中農業人口20.7萬人,占全區戶籍人口的38.8%,比重比上年末下降1.5個百分點。全區戶籍人口出生率8.6‰,死亡率10.3‰,自然增長率-1.7‰。2010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昌平區共登記常住人口166.05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04.57萬人,增長170.09%。平均每年增加10.46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10.45%。全區常住人口中,外省市來昌人員為84.71萬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外省市來昌人員增加69.41萬人,平均每年增加6.94萬人,年平均增長率為18.67%。外來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4.89%提高到2010年的51.0%。2012年昌平區常住人口183萬人,其中常往外來人口95.7萬,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52.3%。

  民族

  全區人口由漢族、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等45個民族構成,其中主要為漢族。2012年共有少數民族6.63萬人,占常住人口的3.99%,人口數量居于前三位的分布是滿族、回族、蒙古族,主要集中在東小口鎮、回龍觀鎮、北七家鎮、城北街道等鎮街。

  經濟

  綜合

  2013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0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32500元和16750元,增長8.5%和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48%;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

  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系統制定實施了清潔空氣、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等一系列行動計劃。以PM2.5治理為重點,健全空氣重污染應急體系,53處非正規煤炭儲運場所全部清退,農村地區減煤換煤11.8萬噸,退出污染企業20家,淘汰老舊機動車、燃煤鍋爐改造、供熱計量改造等年度任務超額完成。堅決治理污水直排,未來科技城、馬池口再生水廠投入試運行,沙河再生水廠二期啟動建設,引入社會資金“打捆”運作了“6+4”鎮級污水集中處理設施項目。59處積水點改造、東沙河北沙河清淤等工程按期完成,東小口溝等河道治理扎實推進,全區實現安全度汛。高標準完成4.9萬畝年度平原造林任務,京津風沙源治理、未來科技城濱水公園、新城濱河森林公園景觀提升等項目有序實施,收繳建設代征綠地124萬平方米,林木綠化率提高到65.9%。深入開展“拆違打非”專項行動,全面整治違法“大棚房”項目,率先啟動小產權房拆除工作,全年拆除違法建設680處、106.5萬平方米,市級掛賬項目銷賬率達到82.1%。利用國家土地例行督察、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成果,研究制定了土地和城鄉規劃管理共同責任機制“1+7”文件。建立環境秩序“月檢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強化聯合執法,掛賬整治突出環境問題5621件。組建了區環衛中心,理順了區鎮村三級環衛管理體系。19項環境建設提升重點項目全面完工。

  全年累計安排4.4億元資金支持產業轉型升級。預計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6:42:56.4,高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比重分別提高到14%和25%,三產完成增加值、投資額、財政收入約占全區總量的56%、89%和63%??萍忌虅债a業聚集態勢初顯,駐昌金融投資類企業累計達到1037家。文化、旅游、商貿等產業融合發展,樂多港假日廣場開工建設,金隅萬科廣場、泰華龍旗廣場、華聯回龍觀2號店開業運營。30個年度重大工業項目按期推進,科興生物新疫苗產業基地、神霧熱能節能減排產業化基地等項目竣工投產。成功舉辦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都市型現代農業進一步提質增效。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新增注冊資金增長3.5倍,18個央企項目成功落戶,三一集團總部搬遷進展順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中關村昌平園企業總數突破2100家,產業總收入增長23%,企業利潤總額將近翻一番,入園億元級企業達到142家,累計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登陸“新三板”。初步建立了未來科技城成果轉化跟蹤服務體系,央地雙方已共同篩選出47個重點科技項目。成功召開了第二次科技創新大會,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區復審驗收,專利授權量增長32.2%。

  農業

  2009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3530萬元,同比增長4.5%。其中:實現農業產值58647萬元,同比增長7.5%;實現林業產值15113萬元,同比增長3.8%;實現牧業產值70708萬元,同比增長1.4%;實現漁業產值3489萬元,同比增長23.9%。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4627畝,同比減少10805畝,下降8.0%;總產量為33516噸,同比減少9925噸,下降22.8%。2009年,農業設施建設力度加大,設施占地面積9313畝,同比增長17%;設施收入達17936.6萬元,同比增長19.1%。全區觀光園個數發展到207個,同比增長3%,帶動觀光園內生產高峰期從業人員同比增長38.2%,接待人次同比增長19.8%。民俗旅游實際經營戶465戶,增長14.3%,帶動期末從業人員同比增長13%,接待人次增長31.7%。觀光休閑和民俗旅游總收入為23052.9萬元,同比增長23.6%;其中觀光園收入18291.8萬元,同比增長22.8%;民俗旅游收入4761.1萬元,同比增長27%。

  工業

  2009年,全區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67.5億元,同比增長8.8%。年內實現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752.4億元,同比增長6.5%,產品銷售率達98%。從全年各月生產運行走勢看,1月工業產值增速以冰點以下-26.9%開局,之后降幅逐漸收窄,到一季度累計降幅收窄到-5.8%,到三季度末累計降幅收窄到-0.4%接近冰點,從10月開始正式解凍出現正增長1.5個百分點,之后幾個月連續正增長,到年底增速達到了8.8%。從企業規???,大型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1.7億元,同比增長58%,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31.5%;中型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0.2億元,同比增長5.9%,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20.9%;小型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65.6億元,同比下降8.8%,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47.6%。從經濟類型看,有限責任公司企業所占比重最大,完成工業產值309.4億元,同比下降8.7%,占全區工業總量的40.3%。增長最快的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業產值263.8億元,同比增長50.4%。200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工業主營業務收入764.6億元,同比增長4.2%,低于工業總產值增速4.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4.8億元,同比增長6.5%。全區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呈現較大增加,如汽車生產48.6萬輛,比上年增加18.6萬輛;水泥生產208.0萬噸,比上年增加28.4萬噸;耐火材料制品生產16.5萬噸,比上年增加1.2萬噸;鮮、冷藏肉生產13.0萬噸,比上年增加3.6萬噸;玻璃保溫容器生產7258萬個,比上年增加498萬個。2009年,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431.6億元,同比下降4.7%,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56.2%,所占比重比同期減少8.3個百分點;完成銷售產值427.7億元,同比下降5.1%,產品銷售率為99.1%。

  建筑業

  全區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59.3億元,同比增長30.4%。其中:135家企業在外省共完成建筑業產值82億元,同比增長47.2%,所占比重達51.5%,對全區建筑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70.9%,拉動全區產值增長21.5個百分點;全區建筑企業足跡遍布全國28個省直轄市。全年建筑企業施工面積448.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4.3%;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積73.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4.6%。

  財政稅收

  2009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0.4億元,比上年增長11.9%(按可比價計算)。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73.2億元,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162.1億元,增長8.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4676.5元(按年平均匯率折合5076美元)。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5:50.2:48.3變化為1.5:50.9:47.6。全區完成國稅、地稅稅收(費)收入1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4.5%。其中,地稅稅收(費)收入53.6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全區完成地方財政收入(一般預算)31.6億元,同比增長25.3%,增幅比上年提高11.6個百分點。其中,實現增值稅3.5億元,增長14.4%;實現營業稅11.9億元,增長31.5%;實現企業所得稅4.7億元,增長27.5%。地方財政支出(一般預算)67.2億元,同比增長45.8%,增幅比上年提高21.1個百分點。其中,用于城鄉社區事務、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和就業以及教育方面的支出分別增長2.5倍、1.2倍、29.9%和10.1%。

  固定資產投資

  2009年,全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0.5億元,同比增長31.1%。分城鄉看,城鎮投資完成254.6億元,同比增長25.9%;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72.7億元,同比增長25.6%。農村投資完成35.9億元,同比增長86.3%。分主體看,國有投資完成93.1億元,同比增長45.9%;民間投資完成185.7億元,同比增長28.6%;外商投資完成11.7億元,同比下降12.1%。分產業看,用于第一產業投資5.6億元,同比增長1.9倍;用于第二產業投資34.8億元,同比增長33.3%;用于第三產業投資250.2億元,同比增長29.3%。

  房地產開發

  2009年,全區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房屋施工面積798.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7%;其中住宅施工面積44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2%。房屋竣工面積26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倍;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49.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8%。全年共銷售商品房168.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1.5%;其中銷售住宅145.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實現商品房銷售額160億元,同比增長60.1%;其中住宅銷售額138.3億元,同比增長63.1%。年末全區商品房空置面積51.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7.3%;其中住宅空置面積2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6.8%。

  國內貿易

  2009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5億元,月均實現零售額12.1億元,與上年同期的9.6億元相比增加2.5億元,累計增加30.2億元,同比增長26.3%,增速超過全市10.6個百分點,在全市18個區縣中位居第一,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按行業劃分,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09.8億元,增長36.3%,占全區零售總額的75.8%;餐飲業實現零售額8.2億元,增長0.1%;住宿業實現零售額6億元,增長0.2%;各類商品交易市場實現零售額19.2億元,同比增長5.7%,占全區零售總額的13.2%。全年累計利用外資8800.8萬美元,同比增長8.2%;其中獨資企業實際利用外資4417.6萬美元,同比增長1.4倍。

  銀行存貸款

  截止到2009年底,全區主要銀行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862.3億元,同比增長38.6%;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59.8億元,同比增長26.6%。銀行各項貸款余額244.8億元,同比增長16.2%。

  旅游業狀況

  2009年,昌平區共有旅游單位1624家,其中:住宿業單位138家;旅游景區景點32家(其中:A級以上旅游景區景點18家);旅行社20家(其中:國際旅行社3家);觀光民俗旅游單位1434家。旅游業營業收入達到38.6億,實現地稅收入1.96億元,接待人數為1953萬人次,旅游業從業人員2856人。

  社會事業

  教育科技

  2009年全區共有39所高等學校,其中研究生新生6103人,在校生15244人,畢業生4480人;全年共有本??菩律?4606人,在校生72535人,畢業生23587人。

  全區共有普通中學47所,其中高中招生2578人,在校生7710人,畢業生1765人;初中招生4709人,在校生14090人,畢業生4478人。普通小學85所,招生5416人,在校生33658人,畢業生5602人。幼兒園98所,入園幼兒5606人,在園幼兒15929人,離園幼兒3945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6所,招生5677人,在校生17161人,畢(結)業生4933人(不含各類短期培訓)。特殊教育學校3所,招生45人,在校生451人,畢業生76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97個,注冊學生64922人,結業學生70205人。2009年全區專利申請量與授權量分別為2222件和875件。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合同1335項;技術合同成交總額39億元,增長12.6%,位居全市前列。中國石化科技研究中心、中國移動國際信息港、瑞士先正達生物技術北京研究中心、美國健贊醫藥北京研發及實驗室生產基地等27個產業項目全面開工,年內成功召開科技創新大會,出臺“1+5”文件,初步建立了發展實驗室經濟、促進產學研一體化的配套政策體系。

  文體衛生

  2009年年末全區共有公共圖書館1個(分館17個),總藏量54萬冊。全區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8處。全區共有國家綜合檔案館1個,該年利用檔案27180人次,接待參觀檔案展覽15000人次。

  2009年年末全區共有體育場館899個,共獲得市級比賽獎牌60枚,其中金牌20枚,銀牌15枚,銅牌25枚。年內各單項體協組織活動20余項次,各群眾組織及基層體協舉辦各類活動520余項次,全區直接參與活動總人數達到了20余萬人次;組織4000余人次參加了7項市級群體賽事和表演活動;取得龍舟賽第一、腰鼓賽第一和多項優秀組織獎;對117套全民健身工程器材進行了更新;組織國民體質測試1萬余人次;獨立完成了“2009北京昌平戶外耐力跑挑戰賽”、“2009紅牛北京國際鐵人三項洲際杯賽暨全國冠軍杯系列賽”兩項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活動的組織承辦任務。2009年年末全區共有衛生機構891個,床位7147張。每千人口(常住人口)擁有醫院床位7張。全區衛生技術人員達到966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927人,注冊護士2861人。每千人口(常住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2.9人,注冊護士2.8人。全年報告傳染病發病率1406.5/10萬,死亡率1.6/10萬。

  社會保障

  2009年全區以社會保險為核心的社會保障體系覆蓋人群達125.7萬人次,同比增長13%,其中五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次99.3萬,增長14%;基金收支規模達到30.2億元,同比增長19.5%。重點將55~60歲的女性無社會保障城鄉老年人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年內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已達11.5萬人,其中農村居民覆蓋率達到92.5%,實現了養老保障制度的全覆蓋和城鄉一體化。全年共辦理養老保險參保企業職工退休核準3174人,辦理養老保險補繳和視同繳費年限認定1320人。加快推進了“社會保障卡工程”,實施了45家定點醫療機構結算信息系統改造,完成了7.38萬名參保人員個人信息二次采集工作。

  設施建設

  道路建設:2009年年末全區公路里程1884.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5.5公里。截至2008年底,城市道路里程218公里。公用事業:2009年全年集中供水總量3952.4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3.1%。全區303個行政村安全飲水率,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達到了100%。全年昌平地區用電總量達到39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0%。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9.4億千瓦時,增長10.8%;農業用電1.5億千瓦時,增長22.9%;工業用電12.4億千瓦時,增長1.8%;商業用電4.5億千瓦時,增長25.8%。全年液化石油氣供應總量1.6萬噸,比上年增長9%;天然氣供應總量3000萬立方米,增長17%。年末共有液化石油氣家庭用戶7萬戶,比上年下降15%;天然氣家庭用戶7萬戶,增長15%。全區燃氣管線達到285公里。全區集中供暖面積3149.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1%?;A設施:新城控規和鎮域規劃全覆蓋工作扎實開展,村莊發展規劃編制任務全部完成。重大基礎設施和新城重點地區建設全面提速。軌道交通昌平線一期完成拆遷任務并啟動建設;昌崔路、百沙路、昌平新城再生水廠、滿井變電站等項目如期竣工;沙河、百善再生水廠和桃下路、水南路西延等33條道路全面開工;京包高速路六環至德勝口段通車運行;沙河鞏華城征地拆遷工作有序開展;高教園區中財新校區率先入駐開學;新城東區土地一級開發穩步推進。全年完成拆遷面積180萬平方米,新建回(搬)遷樓95萬平方米,開工保障性住房125萬平方米。城鎮危房解危改造加快推進,翻建維修了300戶農村特困和優撫家庭住房。新農村建設2009年全區共投入“三農”資金25.3億元,同比增長35.3%。完善“一花三果”等特色產業扶持政策,實施了百合種球國產化、柿子脫澀加工等一批新的富民產業項目。積極籌辦第七屆世界草莓大會,東部精品草莓產業基地啟動建設,“一場一園兩中心”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新發展標準化果園3050畝,設施農業總面積達到3.2萬畝。山區農民人均勞動所得達到8212元,增長9.8%。投入6.7億元推進110個村的“五+三”工程建設,實現農民投工投勞102萬人次、增加勞務收入8099萬元。大修鄉村公路95公里。完成農業基礎建設及綜合開發2.5萬畝。新建了一批農村科技、文化、體育等公共設施,文化資源共享工程實現村村全覆蓋。完成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村累計達到80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正式啟動。被確定為全市都市型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成立了農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全年辦理涉農專項貸款7729萬元,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擴大到137個村、5472戶。農村土地流轉平臺開通啟用。組建了全市首家農產品聯銷專業合作社。全面推行農村集體重大事項決策程序“五步法”,“148”農村民主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

  就業狀況

  全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28%,同比下降1.08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12771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6932人;幫扶“4050”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640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545人;開發社區就業崗位7828個,安置失業人員3622人。

  環境保護

  2009年全區城鎮污水處理率為79.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95%,空氣質量達到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為301天,比上年增加10天,占全年總天數的82.5%,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城鄉環境衛生實現一體化管理,環境建設和集中整治等工作深入開展,順利通過國家生態示范區考核驗收。新城濱河森林公園項目正式啟動,溫榆河水系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加快實施。阿蘇衛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園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全年共創建市級環境優美鎮3個、文明生態村63個。2009年全區水資源總量3.28億立方米,總用水量2.01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7%。其中,生活用水11846萬立方米,增長3.9%;工業用水3407.1萬立方米,增長7.9%;農業用水3400.1萬立方米,下降7.4%。全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水耗為59立方米,完成工業節水技改措施2項。全區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達到70.7%。綠化造林任務順利完成,完成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4.7萬畝,栽植各類苗木301萬株;完成水源涵養林工程0.1萬畝。平原地區森林覆蓋率20.9%,山區森林覆蓋率38.8%。

  交通運輸編輯平位于北京西北部,南與北京城奧運村接壤,城區距市區僅33公里。區內以初步建成以4條高速公路、5條軌道交通和眾多國道、省道為框架的立體化交通路網體系。軌道交通:昌平線、5號線、8號線、13號線、昌8聯絡線。高速公路:京藏、京承、京包、六環高速。鐵路干道:大秦、京包鐵路等。

  風景名勝

  區域內有馳名中外的明十三陵,“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十三級浮屠的遼代銀山塔林,擁有“亞洲之最”稱譽的中國航空博物館、中國坦克博物館、迪斯尼風格的九龍游樂園,中國最大的射擊場--中國北方國際射擊場,北方地區最大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獨具特色的十三陵高爾夫球場,空中滑傘俱樂部,以及風景秀麗的十三陵水庫和蟒山、溝崖、碓臼峪、虎峪、白虎澗、雙龍山、白羊溝、大楊山八大自然風景區。全區現有文物保護單位78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