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呂梁市政府網

中  文  名:呂梁市政府網

官        網:http://www.lvliang.gov.cn

地        址:離石區永寧中路

車牌:晉J

區號:0358-8227519

政府網簡介

  呂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側,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西隔黃河同陜西榆林相望,東北與省會太原市相連,東部、東南部分別和晉中、臨汾接壤。全市基本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市境總面積21140平方千米,下轄1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離石區是呂梁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呂梁是革命老區,革命戰爭時期是紅軍東征主戰場、晉綏邊區首府和中央后委機關所在地。一部《呂梁英雄傳》,是戰爭年代呂梁人民不畏犧牲、前赴后繼的真實寫照。呂梁是發展新區,于2003年撤地設市,是山西省最年輕的地級市,下轄的孝義市和柳林縣是山西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呂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側,因呂梁山脈縱貫全境而得名。地理坐標北緯36°43'—38°43',東經110°22'—112°19',西隔黃河與陜西相望,東與太原市和晉中市相鄰,南與臨汾市接壤,北與忻州市為鄰。

  地形

  呂梁市地處呂梁山脈中段,地勢中間高兩翼低,呂梁山脈由北而南縱貫全境,平均海撥在1000~2000米之間。主峰關帝山海撥2831米,為呂梁山最高峰。山地兩翼丘陵起伏,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東部地勢平坦,為太原盆地西部邊緣,是主要農業區。境內有黃河及汾河、文峪河、湫水河、蔚汾河、三川河穿流,均屬黃河水系。呂梁屬黃土丘陵溝壑區,山區、半山區面積占92%。

  氣候

  呂梁市屬半干旱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差異懸殊。春季干燥,雨少風多;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涼爽,氣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呂梁關帝山主峰一帶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而臨縣、柳林沿河一帶較為干旱,降水量通常在450mm以下。降水量的季節分布很不均勻,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最少,只有3%左右,且年際變化很大。降水量多年份和最少年份相差2—3倍。降水區域分布很不均勻,平均而言,山區降水多于平川,南部山區多于北部山區。年平均氣溫8、9℃左右,全年>10℃的有效積溫2534.7—3870.0℃。一月份氣溫最低,全市平均氣溫為-7.2℃,極端最低氣溫為-30.5℃,出現在北部的嵐縣。七月份氣溫最高,全市平均氣溫為22.8℃,極端最高氣溫為39.9℃,出現在平川的汾陽市。年平均日照時數2351.7—2871.7小時,無霜期一般為133—178天。災害性天氣主要有干旱、暴雨、冰雹、霜凍和風災。氣候分區呂梁市地形復雜,氣候各異,根據農業氣候資源和氣候條件,全市可分為四個不同的氣候區域。①晉西丘陵——春輕旱,夏微旱農業氣候區主要包括呂梁山西坡臨縣以南的離石、柳林、石樓等地區。該區光熱資源在呂梁市趨于中等狀況,降水多集中在7-9月,降水強度大,多大雨、暴雨,由于坡陡溝多,墾殖過度,易發生洪澇災害。春季溫高雨少,土地裸露,多大風揚沙天氣,春旱時有發生,直接影響春播工作。②興縣丘陵——溫和,春干旱,夏輕旱農業氣候區本區包括興縣和紫金山以北的黃河沿岸地區。主要氣候災害一是干旱嚴重,春季干旱明顯;二是降水集中,強度大,多暴雨天氣,水土肥流失嚴重,三是秋霜凍來的早,常因霜凍造成大秋作物減產。③呂梁山區——高寒,春微旱,夏不旱農業氣候區包括呂梁山主體山脈,汾河上游河谷間山小盆地及部分高原、垣地等,北至嵐縣、南至交口。該區地勢較高,氣候寒冷,生長期短,氣候垂直變化明顯。水熱資源分布不協調,中高山區降水少,水土流失嚴重,農作物產量很低。④盆地——溫暖,春干旱,夏輕旱農業氣候區包括交城、文水、汾陽、孝義四個平川縣市的半山區。該區光熱資源豐富,平川地區生長期長,灌溉條件好。主要氣象災害一是比較干旱,二是干熱風天氣多,影響小麥豐收,三是有時出現麥收期爛場雨,夏季暴雨大風造成高稈作物倒伏及秋霜凍等,均可造成農作物歉收。氣象災害①干旱。干旱是呂梁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呂梁素有“十年九旱”之稱,其干旱季節分布規律是:一是春旱比較普遍,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直接影響冬小麥返青及大秋作物播種;二是有些年份汛期推遲或無汛期,出現嚴重的旱年,直接影響農業豐收;三是秋旱時有發生,影響冬小麥的播種。1997年—2000年連續四年的干旱為歷史罕見。②冰雹。冰雹是呂梁主要農業災害天氣,隨大風、強雷雨天氣產生,有季節性明顯,地方性強、災情重等特征。呂梁冰雹分布特點是:山區多于平川,不毛之地多于森林草地;旱年多于澇年,白天多于夜間,下午多于上午。③暴雨。呂梁市雖以旱著稱,但在降水量集中時段常有暴雨發生,產生洪澇災害,損失較大。1988年汾陽市洪澇災害損失巨大,興縣1996年暴雨影響巨大。從統計資料分析,呂梁暴雨多出現在7月和8月,占全年總暴雨的80%,6月和9月占18%。暴雨分布是北部多于南部,山區多于平川。下午到傍晚出現機率最多。④霜凍。呂梁霜凍特點為:南部無霜日多于北部,平川無霜日多于山區,年際變化較大。⑤風災。呂梁大風多出現在冬春季,尤其春季危害較重,因春季氣溫回升,土地解凍,表層失墑快,大風將表層干土刮起,形成揚沙或沙塵暴天氣。據統計,呂梁大風多為西北偏北風,每年出現八級以上大風日數平均為7-10天。

  自然資源編輯土地資源

  呂梁市東西寬約142.16公里,南北長約200公里,全市總面積21132.7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13.5%,折合面積3169.9萬畝,其中農業用地2308.17萬畝,建設用地121.78萬畝,未利用地739.95萬畝。在農業用地中,耕地803.4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5.35%;園地22.5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71%;林地1193.09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7.64%;牧草地97.7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08%;其他農用地191.3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04%。

  水資源

  呂梁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4.47億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為11.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8.9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中河川徑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重復量,重復量包括河川徑流量4.069億立方米,柳林泉年徑流量1.23億立方米,河道滲漏、山前側向補給地下水的地表徑流0.207億立方米,共計5.51億立方米。根據呂梁的自然社會狀況,水資源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非常貧乏。按1999年地區人口334.54萬人計算,人均占有量為433立方米,為全國人均水平的20%,比山西全省平均水平還少30立方米。按1999年地區耕地878萬畝計算,畝均占有量為165立方米,為全國畝均占有量的11.5%,比山西全省平均水平少40立方米。二是分布極不均勻。首先干旱年和豐水年相差懸殊很大,降雨極值比相差達5.93倍。其次年內分配不平衡,占有水資源總量76.7%的河川徑流,近三分之二的量集中在汛期,且以暴漲暴落的洪水出現。再次是區域分配不均,平川區每平方公里9萬立方米,而山丘區每平方公里只有6.5萬立方米,僅為平川區的72%。三是日趨衰減。根據《山西省水資源公報》(1997年)公布,1997年呂梁市水資源總量僅有8.821億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徑流量的57.1%,其中地表水占4成,地下水占6成。

  礦產資源

  呂梁成礦地質條件好,礦產資源豐富,種類較多。全市已發現各種成因類型的礦產40種,產地407處,其中大型礦產地40處,中型礦產地63處,小型礦產地30處,礦點及礦化點274處。呂梁市突出的資源是煤、鐵礦、鋁土礦、耐火粘土、石灰巖、白云巖、石棉、硅石和含鉀巖石等,已探明一定儲量,其他如硫鐵礦、石膏、大理石、蛭石等非金屬礦產,雖無探明儲量,但多年來一直被群眾采用利用。另外,煤層氣、膨潤土、紫砂陶土、石墨、花崗石等有一定的成礦遠景。煤呂梁全市含煤面積11460平方公里,分布在河東煤田、霍西煤田、西山煤田、寧武煤田等四大煤田,占全市總面積的54.3%。歷年提交過儲量的勘查報告在呂梁或涉及呂梁的共有23個(不包括煤礦擴建報告),勘查區探明儲量約404億噸,占山西總儲量的15、26%。保有儲量399億噸,焦煤保有儲量159億噸。鐵礦呂梁市的鐵礦分布廣,蘊藏量大。已知的礦床13處,礦點及礦化點68處,已探明儲量9.81億噸,占山西省已知鐵礦探明儲量的28.1%。其中嵐縣袁家村礦區探明儲量9億噸,是山西省已知鐵礦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礦山。還有探明儲量分布在交城席麻嶺和孝義市西河底。交口、離石、柳林、中陽、臨縣都有鐵礦蘊藏,早被群眾開采利用。鋁土礦呂梁市鋁土礦資源豐富,在山西省內占首位。儲量大,質量好,大部分可露天開采,主要分布于興縣東部、中陽北部、孝義西部、交口東部,臨縣、離石、柳林也有分布。全市有38處,其中大型14處,中型14處,礦點10處,探明保有儲量4.4億噸,遠景儲量4.7億噸。礦石成分:三氧化二鋁60-80%,二氧化硅1-20%,鋁硅比在5成以上。并且普遍含有益元素鎵,含量為0.0047-0.0076%。白云巖主要分布于嵐縣、離石、柳林、中陽、交口等地。嵐縣袁家村礦區探明儲量4936萬噸。氧化鎂含量一般為19-20%。含鉀巖石含鉀巖石礦區位于臨縣紫金山,求得儲量4.72億噸,是中國罕見的大型含鉀罟礦。氧化鉀含量最高15.2%,最低9%,平均12.95%。地質條件簡單,適宜露天開采。但由于經濟上還不具有效益,盡管礦床條件好,也只能作為潛在優勢資源。

  生物資源

  動物資源根據資料記載和1988年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呂梁市野生動物分屬4綱24目213種,資源比較豐富,主要集中在交城、交口、興縣、方山、嵐縣等地。.其中鳥類有14目16科160,獸類有6目16科36種,屬于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有褐馬雞、金雕、黑鸛、金錢豹四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蒼鷹、大鳶、雀鷹、烏雕、草原雕、白尾鷂、獵隼、紅腳隼、紅隼、鴛鴦、原麝、獐、黃羊等20種。其中褐馬雞屬鳥綱雉科,是中國的國寶之一,山西省的特產,也是世界稀有珍禽。其分布僅見于山西省呂梁山系的蘆芽山、關帝山以及河北省西部的小五臺山地區。交城縣龐泉溝一帶是褐馬雞的集中分布區,區內有褐馬雞2000余只。植物資源根據1996年呂梁市林木種質資源普查結果和掌握的資料記載,呂梁市野生植物資源分屬129科945種,其中木本植物57科115屬294種,草本植物72科651種。呂梁是山西省天然野生沙棘的中心分布區,素有沙棘寶庫之稱。據普查統計:呂梁全市有不同蓋度的天然沙棘面積84.73千公頃,約占山西全省沙棘面積的五分之一,占全國沙棘面積的十分之一。其中蓋度在90%以上的面積有6.47千公頃,蓋度在60-90%的面積有25.07千公頃,蓋度在40-60%的面積有26.3千公頃,蓋度在40%以下的面積有26.87千公頃,分別占全市沙棘總面積的7.7%,29.6%,31.1%,31.6%。寶貴、豐富的潛在資源優勢為開發利用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呂梁市森林水平分布,主要樹種順序為:白皮松、油松、華北落葉松;從南到北,從低山到中山,暖溫帶的櫟類楊樺闊葉雜木林到中部、北部高寒山區的側柏,從櫟類楊樺闊葉林逐步過渡到關帝山的華北落葉松、油松為主的針葉混交林。黃河東岸殘垣溝壑區以紅棗為主,黃河丘陵區以刺槐、榆為主,離石三川河、臨縣淵水河、興縣蔚汾河西岸及嵐縣小盆地人工栽植有北京楊、新疆楊、加拿大楊為主的雜交品種。呂梁山東麓的孝義、汾陽、交口等縣(市)的黃土丘陵階地以核桃為主。汾河以西的交城、文水、汾陽、孝義的平川區則是北京楊、毛白楊等雜交楊占絕對優勢,間有旱柳、漳河柳的人工速生豐產林及農田林網。呂梁市有林地總面積51.5萬公頃,其中成林面積30.3萬公頃,灌木林地18萬公頃,四旁樹4790萬株,折合面積3.2公頃,森林覆蓋率24.4%。林木蓄積量1823.7萬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積1716.4萬立方米。有疏林地3.2萬公頃,未成林造林1萬公頃,苗圃地0.1萬公頃,宜林地16.3萬公頃,25度以上陡坡地14.8萬公頃。有林地總面積51.5萬公頃中,用材林20.3萬公頃,主要分布于山西省直關帝山森林經營局、黑茶山森林經營局、呂梁山森林經營局所屬各林場和呂梁地區所屬交口峪岸坪、交城青沿、興縣惡虎灘等23個縣林場,主要樹種有油松、華北落葉松、山楊、遼東櫟、白樺等,油松居首位,總蓄積634.9萬立方米,面積9.6萬公頃。呂梁市有古、大、奇、珍稀樹木412株,分布在13縣市的175處,分26科30屬40種,其中古、大、奇樹199株,珍稀樹213株。古、大、奇樹分別為國槐83株、側柏28株、小葉楊13株、油松12株、核桃8株、旱柳12株、白榆4株、揪樹3株、棗樹3株、垂柳2株、青楊2株、桑樹2株、文冠果2株、白皮松1株、杏1株、檸條1株、銀杏1株、柳葉鼠李1株、小葉樸1株、單被槭1株、臭椿1株、桃葉衛茅1株、樟樹1株、君迂子1株、細裂槭3株,珍稀樹種分別為單被槭2株、銀杏3株、核桃揪8株、杜仲3株、櫻桃1株、獼猴桃3株、刺五加2株、七葉樹1株、樟子松70株、皺皮木瓜3株、板栗18株、翅果油樹50株、玫瑰12株。

  人口宗教編輯人口

  《呂梁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呂梁市常住人口為3727057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38163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45427人,增長10.21%,年平均增長率為0.98%。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038792戶,家庭戶人口為3546376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4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85人減少0.44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933712人,占51.88%;女性人口為1793345人,占48.12%??側丝谛詣e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8.38下降為107.83。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09761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45227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734179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953475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1851人上升為5628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7988人上升為1213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6006人上升為46529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8258人下降為25583人。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9718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41152人,文盲率由4.09%下降為2.61%,下降1.48個百分點。

  民族

  截至2012年底,呂梁市共有33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32個,共計1851人,其中蒙古族464人、彝族290人、滿族246人、回族240人、維吾爾族104人、苗族90人、朝鮮族72人、土家族72人、壯族59人、布依族59人、藏族56人、侗族21人、佤族13人、羌族12人、土族8人、塔吉克族8人、瑤族4人、白族4人、哈尼族3人、畬族3人、錫伯族3人、拉祜族2人、達斡爾族2人、獨龍族2人、基諾族2人、傣族5人、僳僳族1人、東鄉族1人、納西族1人、景頗族1人、普米族1人、黎族1人、不可識別民族1人。少數民族人口分布以文水縣、交城縣、孝義市、汾陽市等平川四縣市居多。

  宗教

  呂梁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信徒眾多,組織齊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在山西省以至全國都有一定的影響,伊斯蘭教約有400余人的零散信教群眾。佛教、道教、基督教在全市十三縣市區均有分布,天主教除興縣、嵐縣外其余縣市區均有分布。截至2012年底,呂梁市共有信教群眾十多萬人,其中佛教3萬余人、道教2萬余人、基督教3萬余人、天主教2萬余人。全市信教群眾100人以上的天主教聚居村有31個,其中最大的聚居村為文水縣新立村,全村幾乎都是天主教徒。全市經縣以上人民政府批準登記的合法宗教活動場所163處,涉及全市13個縣市區、88各鄉鎮、143個村委。其中,佛教寺廟46處、道教官觀15處、基督教48處、天主教54處。全市四大宗教有教職人員190人,其中,佛教僧人46人、道教道士9人、基督教72人、天主教63人。全市有市級宗教團體1個,即呂梁市佛教協會,會址設在離石區慧達寺;有縣級宗教團體20個,其中包括離石區基督教兩會,汾陽市道協、基督教兩會,孝義市基督教兩會、天主教愛國會、道教協會,交城縣基督教兩會,交口縣基督教兩會,方山縣基督教兩會、天主教愛國會、道教協會,臨縣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天主教愛國會,中陽縣天主教愛國會等。

  經濟發展編輯綜述

  2006年呂梁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82.4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在山西全省的排名中,由2005年的第八位上升到第七位,增長幅度高居全省第一。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0.7億元,同比增長1.3%;第二產業完成254.7億元,同比增長24.9%,其中工業完成232.2億元,同比增長25%,建筑業完成22.5億元,同比增長23.4%;第三產業完成107億元,同比增長9.2%,呈現出經濟水平強勁的發展勢頭。2010年呂梁市地區生產總值845.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3435元,按2010年平均匯率計算達到3463美元。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5.1%、69.6%和25.3%,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4%、84.3%和15.3%。2013年呂梁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228.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9.5%。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5.6億元,同比增長4%;第二產業增加值866.5億元,同比增長10.9%;第三產業增加值296.5億元,同比增長6.6%。三次產業比重為5.3:70.5:24.2。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014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067元。

  農業

  2005年呂梁市糧食總產6.79億公斤,畝產量由“九五”時期的123.8公斤增加到“十五”時期的142.3公斤,增長14.9%。全市立足自然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確定了小雜糧、畜牧、林果、蔬菜、中藥材五大特色產業,初步構建了“一區三帶”(一區:即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三帶:沿黃紅棗帶、沿呂梁山東西麓核桃雜糧帶、平川果菜、畜禽和農產品加工帶)優勢產業帶和十大區域農產品基地建設。以谷子、豆類、薯類為主的小雜糧面積達到320萬畝,比2000年增加30萬畝,占到全市糧田面積的65.9%,初步形成了以汾陽、離石、柳林為主的50萬畝優質谷子基地,以嵐縣、臨縣、興縣、方山為主的60萬畝優質馬鈴薯基地和以臨縣、興縣、方山、柳林為主的70萬畝優質豆類基地。汾陽市被命名為中國優質小米之鄉。以種草養畜和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興縣、嵐縣、方山)建設為主的畜牧業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以交城、文水、嵐縣、方山為主的20萬頭肉牛育肥基地,文水縣已成為全省十大畜牧強縣,交城縣成為全省秸稈養牛示范縣。汾陽、孝義兩市躋身全國核桃生產五大縣之列,汾陽市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核桃之鄉;有VC之王之稱的野生沙棘在呂梁山區達156萬畝,占到山西省沙棘資源的50%以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以反季節為主的蔬菜面積達到28萬畝,其中日光節能溫室設施栽培面積達到2.2萬畝,僅交城縣就發展到1萬余畝,占到全市的近一半。以地道藥材為主的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7.5萬畝。2013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65.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4%。

  工業

  截至2005年底,呂梁市有焦化企業103戶,焦炭生產能力3400萬噸、副產焦油120萬噸、粗苯30萬噸、剩余焦爐煤氣60億立方米,孝義-汾陽、離石-柳林兩個機焦生產區逐漸形成全國優質焦炭基地。產品有一級和二級冶金焦、特級和一級鑄造焦,不僅國內暢銷,而且在國際市場也享有盛譽,產品遠銷日本、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005年焦炭行業產值約占全市總產值的36.4%,利稅約占全市利稅總額25%。全市有各類化工企業25戶,主要產品有鉀鹽系列、尿素、橡膠制品、二硫化碳、炭黑以及焦油加工產品和少量精細化工、醫藥產品。文水百金堡科技化工園區是全國最大的鉀鹽生產基地,其硝酸鉀和碳酸鉀產量占全國50%以上,碳酸鉀銷量居世界第一。交城宏特煤化工公司年焦油加工能力45萬噸,其20萬噸加工裝置是國內單套設備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全市有各類冶金企業80戶,主要產品有鋼鐵、金屬鎂、鐵合金、鑄件、鋁礬土、耐火材料等。生鐵生產能力300多萬噸,鐵合金生產能力10多萬噸,鑄件生產能力50多萬噸,鋁礬土和耐火材料生產能力100萬噸以上。中陽鋼廠在山西省百強企業中排位第23名,交城亞太、孝義城財、文水海威、交口天馬等百萬噸以上鋼鐵企業迅速崛起。201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995.4億元;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877.4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875.6億元。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9.6億元;重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96億元。從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9.1億元;集體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6.2萬元;股份合作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3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73.1億元;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5.5億元;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6.3億元。從行業分類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564.7億元;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實現增加值71.1億元;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業實現增加值55.5億元;酒類制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6.9億元;煉焦業實現增加值46.6億元;農副食品加工業實現增加值27億元;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0.9億元。

  商貿業

  截至2005年底,呂梁市各類市場已發展到69處,城鎮集市貿易成交額實現8.35億元,商業網點發展到2.14萬個,餐飲和生活服務業網點2641個,商業從業人員達到68萬人,200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3.83億元,全市取得自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擴大到80戶;全市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3億美元,其中,出口2.74億美元,進口0.26億美元,貿易順差2.4億美元。2013年,呂梁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實現344億元,同比增長14.2%。城鎮零售額完成273.2億元,同比增長14.4%;鄉村市場零售額完成70.8億元,同比增長13%。分行業看,批發業完成16.1億元,同比增長10.9%;零售業完成287.8億元,同比增長15.3%;住宿業完成6.7億元,同比增長9.2%;餐飲業完成33.4億元,同比增長7.5%。分限上行業看,限上批發業完成1.1億元,同比增長2.5倍;限上零售業完成92.4億元,同比增長10.9%;限上住宿業完成3930.6萬元,同比下降11.3%;限上餐飲業完成5.3億元,同比下降4%。(圖冊《呂梁城市風貌》中部分圖片來源:[24-25])

  社會事業編輯文化

  小說《呂梁英雄傳》、歌曲《人說山西好風光》、電影《我們村里的年輕人》等這些穿越時代、影響過幾代人的紅色經典就孕育、誕生于呂梁。截至2012年末,呂梁市共有28個圖書館和文化館,其中有10個館達到了國家等級館要求,全市所有的“兩館”都實現了免費開放;148個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已全部建成,多數已經達到山西省規范化建設標準;村級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實現全市3112個行政村全覆蓋;20戶以下村村通,完成了20793套設備的安裝調試任務。年末有線電視用戶達到32.3萬戶,全市廣播電視混合覆蓋率達到98.04%;農村電影放映場次37308場,受益群眾390萬人次,覆蓋率達99%,實現了“一村一月一場”的電影放映目標。各文藝院團積極開展“文化惠民、送戲下鄉”活動,下鄉演出達到4000余場。全市文化系統圍繞“三大活動”,組織“和諧呂梁”專場文藝晚會10場,市直文藝表演院團送戲下鄉572場,觀眾近140萬人次。全市非遺項目總計達到116個,有183人分別被命名為國家、省、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電視連續劇《紅軍東征》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好評如潮。晉劇現代戲《劉胡蘭》榮獲全國兒童劇優秀劇目展演10項大獎,2012年9月進京為黨的十八大獻禮演出,觀眾反響強烈,被山西省有關部門確定為山西省廉政文化精品優秀劇目。晉劇《杏花酒翁》、《紅肚兜》獲得全國戲劇文化獎。碗碗腔小戲《人偶戲》、舞蹈《布老虎》等獲文化部群星獎。廣播劇《山丹丹花開》、電影《酸棗坡》、歌曲《綠葉護紅花》、小說《血色碼頭》等11件作品獲得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汾陽、孝義兩市先后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市,汾陽市、中陽縣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衛生

  呂梁市有三級甲等醫院兩所,分別是山西省汾陽醫院和呂梁市人民醫院,其中山西省汾陽醫院是山西省四個區域醫療中心之一,是山西醫科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和北京地壇醫院協作醫院、衛生部腦卒中防治基地,首批“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呂梁市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醫院;呂梁市人民醫院為山西中醫學院非直屬附屬醫院。

  教育

  截至2011年底,呂梁市各級各類學??倲禐?743所,專任教師總數為45454人,在校生總數為806110人。其中,高等院校4所(省屬普通高校2所:呂梁學院、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成人高等學校2所:呂梁教育學院、呂梁廣播電視大學),在校生16964人;中專學校9所,在校生15945人;成人中專13所,在校生2060人;完全中學18所,普通高中33所,在校生89005人;職業高中20所,在校生16087人;初中及九年一貫制學校304所,在校生208853人;小學1861所,在校生372260人。全市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66%,初中99.28%;小學五年鞏固率和初中三年保留率均達到98%以上。交通運輸編輯鐵路

  呂梁市境內有介西鐵路、孝柳鐵路、太中銀鐵路、山西中南鐵路通道等多條鐵路。孝柳鐵路沒有開通客運列車,呂梁東南部的介西鐵路南起介休市,北到孝義境內的陽泉曲鎮,在介休與南同蒲鐵路相連接,每天往返于陽泉曲和省會太原之間的列車途經孝義、介休、平遙、榆次等地到達太原,全程需要4小時40分鐘。2011年1月11日通車的太中銀鐵路穿境而過,呂梁段全長164.4公里,設有交城站、文水站、汾陽站、呂梁站、柳林南站等五個站,其中呂梁站為太中銀鐵路沿線第三大站。經停的列車可達北京、沈陽、哈爾濱、上海、成都、重慶、石家莊、太原、鄭州、銀川、西安、蘭州、包頭、烏魯木齊等全國一些重要城市。

  公路

  307國道與209國道縱橫貫穿整個呂梁市,是呂梁與外部聯系的重要通道,它們和境內的九條省道以及G20青銀高速公路、太佳高速公路、S50平臨高速公路、S66和汾高速公路組成了遍布全市的快速公路交通網絡。位于離石區馬茂莊的離石汽車客運總站是呂梁汽車客運交通的樞紐,有開往太原及周邊地區的客運班車。

  航空

  呂梁機場于2014年1月26日正式通航,機場位于方山縣大武鎮西北方向,占地2671畝,總投資10億元人民幣,距離呂梁市區23公里,為國內支線機場,飛行區等級為4C級,能起降CRJ-200、波音737-800、A319、A320等系列飛機。機場設計規模為到2020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達到900噸。[38-39]此外,呂梁市區距太原武宿國際機場約180公里。(圖冊《呂梁機場》中圖片來源:)

  旅游編輯綜述

  呂梁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古建筑、古遺址、古窟寺、石刻、壁畫等文物古跡5014處,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建筑物133處,各類自然風景區11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龐泉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北武當山以及全國歷史文化名鎮磧口、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西灣、中華名酒第一村杏花村、武則天廟、晉綏邊區政府舊址、劉胡蘭烈士陵園、蒼兒會生態旅游經濟區、日本佛教凈土宗祖庭玄中寺等眾多景區景點組成了一條條旅游熱線。

  景點

  北武當山北武當山位于方山縣境內,古稱龍王山,又名真武山,明代修復玄天大殿后,根據非玄武不足以當之之意,更名為武當山,因位于北方,故改稱北武當山。這里既有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又有歷史久遠的人文景觀,是北方著名的道教圣地。1990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局批準為道教活動場所,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區。龐泉溝龐泉溝位于方山縣城以北30公里處,是以保護國家一類野生動物褐馬雞為主的森林生態型自然保護區,是山西省的主要林區,涉及4個鄉、2個國營林場,面積15.7萬畝,森林覆蓋率為74%。區內山高林密,溝谷交錯,是野生動物生息的良好場所,有國家一類野生保護動物褐馬雞兩千多只。保護區內峰險景奇、山泉長流、鳥類群居,以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自然、人文景觀吸引游人,山內有“孝文古碑”、“云頂日出”、“雄師夕照”、“天門瑞氣”、“筆架生輝”、“文源晚翠”、“龍泉瀑布”、“古樹寶塔”,構成龐泉溝的“八大景觀”。天下黃河第一灣天下黃河第一灣位于石樓縣辛關鎮,最佳觀景點為馬家畔。黃河在晉陜峽谷段,總體流向為由北向南,自辛關黃河大橋以南6公里處,陡然向東,轉了一道極為奇特的大彎。若從高處俯視,該彎西窄東寬、尾部圓滿,宛如葫蘆狀,兩面基本對稱。入彎處至出彎處水流總距離為8000米。彎內陸地以入彎與出彎處最窄,僅為700米,最寬處為1700米,最高處與水面垂直距離為196米。1936年2月,毛澤東率領東征紅軍由陜西清澗進入辛關,其間寫成著名的《沁園春·雪》,石樓縣城建有紅軍東征紀念館,為紅色旅游品牌景點。酒都杏花村酒都杏花村位于汾陽市杏花村鎮西堡村,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1500年歷史的汾酒,以其“入口綿、落口甜、酒后有余香”而聞名于國內外。酒都杏花村是融“酒、詩、書、畫、景”的現代酒城,是研究酒史文化的良好場所。廠內酒香四溢、景色優美,是全國著名的花園式工廠,并保存有豐富的與汾酒有關的各種歷史資料。文化景點有酒史博物館、古井仙亭、名人碑廊、牧童指處、申明仙態、假山嵯峨、仙姑池水、歡伯湖、醉仙樓等。武則天紀念館武則天紀念館,老百姓稱為則天廟,位于文水縣城北5公里,南徐村北面。武則天紀念館占地2.6萬平方米,從中軸線上看有山門、雕像、舞臺、正殿;兩翼殿宇有鐘鼓樓,碑廊,配殿,偏殿;雕像兩邊分別是豐碑和升仙太子碑、八角回音亭等;院內柳樹成蔭,花草遍地。則天廟以武則天女皇的特定身份和它本身的文物價值名揚中外,是全國惟一的一座女皇主廟宇。1996年12月,被公布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劉胡蘭紀念館劉胡蘭紀念館坐落在文水縣劉胡蘭村南,始建于1956年,建筑總面積8400平方米,1957年劉胡蘭烈士就義10周年時落成并對外開放,成為向全國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紀念館以紀念碑和陵墓為中軸對稱分布,疏朗壯觀,端莊肅穆。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大的漢白玉紀念碑,碑的正面,有毛澤東同志的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8個大字。離石安國寺安國寺位于離石區西十公里處,創建于唐貞觀十一年(637年)。寺內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銅塔樓、鐘鼓樓、萬佛閣、關帝閣、觀音樓、十王殿、洞賓樓,又有于清端公祠、于萊公祠、于成龍讀書樓,還有萊公別墅、石牌坊、磚塔等,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冊《呂梁旅游景點》中部分圖片來源:)

  著名人物編輯武則天(624~705),文水人,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取李唐江山而代之她的王朝號(周)。雖然在她再位間任用酷吏以強硬的手段統治她的王朝,但并沒損害整個中華帝國的元氣,反而使中華帝國順利地進入第二個黃金時代。

  郭子儀郭子儀(697~781),唐朝著名將領,祖籍汾陽,郭子儀是名副其實的軍人,一生戎馬,功蓋天下,對于大唐王朝來講,實有再造之功,他平定了安史之亂、反擊了吐蕃等少數民族的侵擾,平定了仆固懷恩的叛亂。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被封為"汾陽郡王",史稱“汾陽王”。狄青(1008~1057),汾陽人,北宋名將,被稱為“面涅將軍”,主要戰績是大破西夏、夜襲昆侖關和平定儂智高之亂。于成龍(1617~1684),字北溟,號于山,清山西永寧州(今離石)人。謚“清端”、贈太子太保。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副員,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歷任知縣、知州、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舉“卓異”,以卓著的政績和廉潔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愛戴和康熙帝贊譽,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張叔平(1897~1928),方山人,出生于農家。民國3年(1911年)入離石縣立高等小學,開始接觸《孫文學說》等進步書籍。民國4年參加反對袁世凱稱帝的學生運動。民國12后,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民國13年夏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暑假,成立太原第一個中共支部,被選為書記。民國14年,領導省學聯,反對閻錫山橫征暴斂,搗毀省議會,懲治貪官污吏,迫使當局取消征收房稅的命令。同年,上海發生五四慘案,在山西組織“滬案后援會”,發表宣言、通電,號召人民“一致奮起,團結救國”。賀昌(1906~1935),柳林人。曾在太原、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從事工人運動。被選為共青團第三、第四屆中央委員,歷任團中央勞動部長、上海區團委書記等職。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30年春,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在同年9月中共六屆三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央委員。1935年3月10日,賀昌在率領部隊突圍時,于江西會昌河畔遭敵人伏擊,壯烈犧牲。張民覺(1908~1991),祖籍嵐縣,美籍生殖生物學家、育種學家和甾體避孕藥的創始人之一。又名張明覺,字幼先。他和G.平卡斯合作,共同發明了以甾體激素為基礎的女用口服避孕藥,至今仍為全世界婦女所采用。后又發現“精子獲能”的生理現象,首先報道兔卵的體外受精獲得成功,結束了生殖生物學界幾十年來對哺乳類卵子體外受精能否成功的爭論。由于他在體外受精和卵子移植研究中所做出的重大貢獻,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并獲美、英、意等國一些大學和研究機構、學術團體頒發的獎章。馬烽(1922~2004),孝義人,歷任全國文聯第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呂梁英雄傳》(與西戎合作)、《玉龍村紀事》,短篇小說集《村仇》、《太陽剛剛出山》、《三年早知道》,長篇紀實文學《劉胡蘭》,電影文學劇本《我們村里的年輕人》、《淚痕》等。曾獲晉綏邊區文藝二等獎、全國短篇小說獎、中國紀實文學東方杯獎、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三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廣電部優秀影片獎、第六屆金雞獎等。1992年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他人民作家榮譽稱號。劉胡蘭(1932~1947),文水縣云周西村(已更名為劉胡蘭村)人。1945年進中共婦女干部訓練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婦女工作,并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946年12月21日,劉胡蘭參與暗殺云周西村村長石佩懷的行動。當時的山西省國民政府主席閻錫山派軍于1947年1月12日將劉胡蘭逮捕,因為拒絕投降,被鍘死在鍘刀之下,時年15歲。隨后,劉胡蘭被中共晉綏分局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毛澤東當年為其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賈樟柯賈樟柯,中國第六代電影導演的領軍人物,1970年生于汾陽,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1995年起開始電影編導工作。1998年,其處女作《小武》獲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大獎,國際電影界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執導了《小武》、《站臺》、《三峽好人》、《小三回家》等多部影片,其中《三峽好人》斬獲威尼斯電影節最高大獎-金獅獎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