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id="jwnta"><form id="jwnta"></form></ins>
<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ins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ins><ins id="jwnta"></ins>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xmp id="jwnta">
<xmp id="jwnta">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
<form id="jwnta"></form>
<xmp id="jwnta"><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form></form><xmp id="jwnta"><xmp id="jwnta"><form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form>
<xmp id="jwnta"><form id="jwnta"><button id="jwnta"></button></form>

火車網

永濟市政府網

中  文  名:永濟市政府網

官        網:http://www.yongji.gov.cn

地        址:暫無

車牌:晉M

區號:暫無

政府網簡介

  永濟古稱蒲坂,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永濟市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連接處的山西省西南端,是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西臨黃河與陜西省大荔縣、合陽縣隔河相望,南依中條山與芮城縣接壤,東鄰運城市,北接臨猗縣。永濟在南北朝時期隸屬于泰州、蒲州,唐朝兩建中都,蒲州成為六大雄城之一。清雍正年間設置永濟縣名。1994年1月,撤縣設市。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截至2014年,永濟下轄3個街道、7個鎮,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食品工業百強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中國十大最佳投資環境城市”、“一生要去的66個旅游文化大縣”等諸多稱號,“舜都蒲坂、大唐蒲州、愛情圣地、旅游名城”是永濟的城市名片。轄區東西寬49公里,南北長43.5公里,國土總面積1221.06平方公里。行政區劃編輯截至2014年,永濟市轄3個街道、7個鎮:城西街道、城北街道、城東街道、虞鄉鎮、卿頭鎮、開張鎮、栲栳鎮、蒲州鎮、韓陽鎮、張營鎮。永濟地處山西省西南端,運城盆地西南角,位于晉、秦、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是山西省的南大門,地理坐標在東經110°15′00″~110°45′33″和北緯34°44′50″~35°04′50″之間。永濟西濱黃河與陜西省大荔縣、合陽縣隔河相望;南依中條山與芮城縣接壤;東鄰運城市;北接臨猗縣。轄區東西寬49公里,南北長43.5公里,總面積1221.06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區面積799平方公里,灘地水面面積81平方公里,山丘區面積263平方公里。距運城市56公里,距省城太原市468公里,距北京市982公里。

  地形地貌

  轄區地處山、塬、河的交匯處,山與河之間為長條平川,黃河川道區有階地、灘地和水面,東北側為河水沖積平面,地形復雜,南高北低,東西狹長。北部為平川,地勢平坦,是運城盆地的一部分,海拔在350米左右;由于地勢低凹,部分地區為鹽堿下濕地;南部為中條山,橫亙東西60公里,是永濟與芮城的天然界山,山勢高峻,北陜南緩。平原區海拔高度一般在335米~400米之間。地層分布特點:除中條山區外,其他均屬新生界地層分布。根據地貌分區原則:大區按成因類型,亞區按形態類型劃分,永濟市可劃分為:侵蝕構造型、剝蝕堆積型、堆積型三個大區,其中,亞區為帶狀中條山區、黃土臺垣區、山前傾斜平原區、沖湖積平原區、黃河階地區。主要山峰有首陽山、寶玉臺、雪花山、方山、五老峰、鄭家山、衛家山等,海拔最高處在中條山—雪花山最高峰,海拔1993.9米,海拔最低處在黃河,海拔334米。

  氣候

  永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1℃,最冷月平均氣溫-0.4℃,最熱月平均氣溫27.1℃,極端最高氣溫41.3℃,極端最低氣溫-14.3℃。冬季多呈現干冷少雪,一月平均氣溫-7.3度;夏季呈現高溫高濕,七月平均氣溫27度;秋季往往出現陰雨連綿的天氣,平均氣溫為13.5℃;春季氣溫不穩定,空氣較干燥,平均氣溫12.9℃。霜凍期在十月下旬至次年三月下旬,無霜期219天左右。日照年平均為2191.4小時,全年有光照的日數近200天。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最多年均降水記錄851.8毫米,最少年僅279毫米。受地形影響,南有東西走向的中條山,北有峨嵋塬,風向多為東風,東北風,西風和西南風,冬春兩季的東風和西風相差不多,夏季東風多于西風,秋季西風多于東風,年平均風速2.5米/秒。主要氣象災害有:干旱、干熱風、大風、霜凍、雷擊、冰雹、暴雨及連陰雨。

  水文

  王官峪主要河流有黃河、涑水河、姚暹渠(人工排水渠)及灣灣河,另有山澗溝溪、湖泊及引黃渠系等。其中,黃河是流經永濟的最大河流,黃河永濟段年平均流量為1014.4m/s,汛期多發生在每年七~八月份,初冰日期多發生在十一月份,終冰日期在二月份;涑水河發源于絳縣陳村峪,為轄區第二條大河流,自北東向南西流經絳縣、聞喜、運城、臨猗,于永濟弘道園以西匯入黃河,河長195km,流域面積5565km,沿途修建有呂莊、上馬兩座中型水庫;姚暹渠原名永豐渠,是一條古老的人工河道,開鑿于公元505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后因隋朝大業年間,都鹽史姚暹為保護鹽池正常生產大規模整治而改名,該渠自夏縣王峪口起,沿中條山北麓向西南和苦池水庫,經安邑、運城市區,至永濟入伍姓湖,全長86.58km,永濟區段長22.5km;灣灣河發源于永濟市中條山陶家窯峪,流入伍姓湖,屬季節性河流,長15km,流域面積152km;境內中條山溪流有大小溝溪44條,—般年份有清水流出的有29條,多年平均總清水流量約為0.304m/s;轄區內引黃渠系固定渠道長度達1230km,設計灌溉面積為58萬畝。主要湖泊為伍姓湖和鴨子池。伍姓湖地處永濟城區東北約2.5km,西界三張村,北靠伍姓村,南近同蒲路,東至孫常村北,東西長7.2公里,南北寬5.9公里,總控制面積3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水面10.04平方公里;鴨子池在東西陽朝村北,是中條山諸峪水匯集之處,大部分已被開墾為耕地。

  自然資源編輯礦藏資源

  轄區礦產資源豐富,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十分豐富。鐵礦主要分布在縣城西南水峪口的村的雞冠山,礦層東西長800米,南北寬10-15米,儲量164噸。磷礦主要分布在清華鄉中條山麓,儲量67.2萬噸,含磷量8.57-18.96。石灰巖主要沿中條山均分布,以清華鄉最多,其它地方儲量較少。

  生物資源

  永濟主要野生植物有:喬木類的松、柏、山楸木、柞木、椴木、橡樹、漆樹、核桃、梧桐、槐、榆、柳、楊、拐棗、椿、桑、七葉樹、女貞樹、苦楝、枸、毛桃、皂莢等;灌木類的黃楊、條柳、荊條、紫穗槐、馬王刺、過條漫、刺條、六骨桐、黃花條、枸子木、膽條、冬青、酸棗等;另有青竹、苦竹、蒿草、香附子、刺兒菜、鹽蓬、甜苣、苦苣、牛蒡、大米草、堿谷、草木棲、野苜蓿、小冠花、紅臺草、石崖菜等。野生動物種類繁多,金錢豹、狼、野豬、狐貍、黃鼠狼、獾、野兔、松鼠、烏鴉、禾鼠、野羊、天鵝、野雞、野鴨、貓頭鷹、布谷鳥、斑鳩等。

  人口編輯2012年末,永濟市戶籍總人口449956人,其中,城鎮人口199550人,鄉村人口250406人。戶籍人口中,男性人數為230636人,女性人數為219320人,出生人口數為5110人,死亡人口數為2730人,出生率為11.38‰,死亡率為6.08‰,自然增長率為5.3‰,城鎮化率為44.35%。

  經濟編輯概況

  2012年永濟市生產總值完成119.4億元,比上年增長13.5%;財政總收入完成60050萬元,比上年下降5.7%;固定資產投資63.27億元,比上年增長34.2%。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8.3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71.8億元,增長17.3%;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29.3億元,增長10.0%。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2.5%,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6%;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1.6%;服務項目價格指數上漲1.1%;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下降3.95%;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上漲7.8%。

  農業

  永濟市農業主產小麥、棉花、淡水魚等,是山西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和優質棉花生產基地,同時也是山西最大的水產養殖基地。2012年轄區農作物種植面積134.5萬畝,下降1.6%,糧食總產量達到45.08萬噸,糧食作物畝產392公斤。棉花產量0.79萬噸,畝產73公斤;蔬菜產量7.7萬噸;肉類總產量15751.23噸;漁業產值12092萬元;魚類總產量12092噸;農村用電量達17395萬千瓦時;完成各類造林面積5.7萬畝,林業用地面積60余萬畝,有林地達到39.9萬畝,林木覆蓋率達到35.3%,森林覆蓋率達到21.8%。

  工業

  2012年轄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39.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206.6億元。按經濟類型分析,國有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2.58億元,集體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26億元,股份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8.59億元,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2億元;按輕重工業分析,重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41.11億元,輕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3.95億元。按行業分析,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9.62億元;農副食品加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8.95億元;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81億元;化工專用設備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82億元;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5.27億元。

  服務業

  貿易:2012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8.62億元,同比增長18.29%。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完成35.95億元,同比增長17.83%;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2.67億元,同比增長24.83億元。通信:2012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7435.58萬元,同比增長12.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716.92萬元,同比增長17.96%;移動業務總量9000萬元,同比增長3.3%;電信業務總量1258.66萬元,同比增長31.75%;聯通業務總量5460萬元,同比增長25.8%。全市固話用戶78285戶,移動電話用戶236906戶,寬帶用戶56795戶。

  五老峰景區金融:201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84.8億元,同比增長19.0%。各項貸款余額59.3億元,同比增長0.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65.8億元,同比增長18.3%。全年壽險、財險保費收入17727萬元,全年壽險、財險支付各類賠款7391.2378萬元。旅游業:2012年永濟共接待游客176.69萬人,同比增長20%;旅游總收入達到8484萬元,同比增長25%。旅游業迅速發展,全市星級賓館發展到8家,旅行社發展到9家。旅游設施建設成果明顯,完成神潭大峽谷旅游綜合服務區一期工程、五老峰景區內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雪花山景區配套項目的改造及后山景區的開發、扁鵲廟景區的維修改造工程、堯王臺景區綠化工程、萬固寺景區提升改造工程等。

  社會編輯文化事業

  截至2012年末,永濟共有文化館1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電臺1套,電視臺2套,有線數字電視用戶5.2萬戶。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達70%,農家書屋覆蓋265個行政村,藏書量達到39.75萬冊。2012年轄區全年出版報紙121.66萬份。

  教育事業

  截至2012年末,永濟適齡兒童入園率達到98%以上,適齡兒童少年全部享受義務教育,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0%以上,小學和初中師資水平全部達到大專以上。永濟市堅持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資力度:完成了特殊教育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使特殊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5%以上;撤消了雙軌制初中和百人以下小學并完成了青少年活動中心建設;建成一所省級示范和兩所運城市級示范高中;建成1所民辦中等職業學校、5個高標準的實驗實習基地和5個骨干示范專業。

  醫療衛生

  永濟內50%以上的鎮所在地衛生院達到一等甲級標準;農民健康體檢率達到95%;城市達到國家衛生城市標準。2012年年末共有衛生機構44個,其中,市直醫院3個,鄉鎮衛生院15個,社區服務機構12個,??萍膊》乐卧?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技術人員2488人,其中,職業醫師910人,助理醫師1608人,注冊護士554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數1875張;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98%。

  科技發展

  2012年永濟研究與開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1%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究與開發經費投入占年銷售收入的5%以上;建立了新的多元化、社會化的科技融資體系;科技成果在農村的轉化速度加快,農民科技培訓率和實用技術培訓率達到90%以上,轉移富余勞動力5萬人。

  基礎設施

  2012年永濟共完成各類項目投資12.89億元。實施了舜帝山森林公園二期工程、東環路翻新改造及北延工程、涑水街西延拓寬改造工程、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等城市建設工程。進一步實施了舜帝山、涑水河濱河和蒲園三大公園綠化工程,綠化覆蓋率達到40.06%,綠地率達到33.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8.7平方米。關鋁棚戶區改造基本落實,居民天然氣通氣工程完成13個住宅小區6600余戶通氣任務,城區完成5座公廁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完成投資11638.5萬元;城市供熱管網改造工程投資1.8億元,新建熱力站20座。

  城市環境

  普救寺2012年全市環保工作以實施“藍天碧水”工程為重點,以落實污染減排任務為目標,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瘜W需氧量消減84.536噸,二氧化硫消減1394.19噸,煙塵消減2152.68噸,工業粉塵消減49.16噸,氨氮消減7.31噸。2012年全年完成城市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43天,其中,一級天數115天,綜合污染指數1.39,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交通編輯永濟古有通衢大道,西至長安,北達幽燕,黃河水運上溯龍門,下抵三門,“隔秦稱塞,臨晉名關”的蒲津渡口連接秦晉。同蒲鐵路橫穿全境,廟風、水永、運永三條干線及縣鄉公路交錯轄區。2012年,永濟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6759萬元,同比增長13.2%;公路通車里程1551.8公里,其中,省道2條78公里,高速公路1條65公里,縣道8條198.925公里,鄉道72條595.489公里,村道343條605.948公里;公路密度達128.57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客運量377萬人,比上年增長11.9%;公路貨運量433萬噸,比上年增長16.4%;公路旅客周轉量21047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36.0%;公路貨物周轉量60770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52.0%;全市民用車輛擁有量60288輛,其中轎車15580輛。

  旅游編輯概況

  蒲州古城永濟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文化遺址、寶寺名剎、名人故里、山川名勝達140余處,是晉南黃河根祖文化旅游區的龍頭,形成了以鸛雀樓為龍頭的西線人文景觀旅游區和以五老峰為龍頭的東線自然景觀旅游區。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為國家4A級景區;五老峰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唐開元大鐵牛、中條第一禪林萬固寺、避暑勝地王官峪、絕代佳人楊貴妃故里、扁鵲廟等一批旅游景點都得到開發。舉辦了“世界情侶月”和“五老峰登山節”等旅游活動。受旅游產業的拉動,旅游城市功能日益健全。

  景點

  普救寺全景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坐落在永濟市境內的峨嵋塬頭,南依巍巍中條山為屏障,西臨滔滔黃河水為襟帶。地勢高敞,視野寬闊;紅磚碧瓦,殿堂宏雄,古塔高聳,曲徑通幽;柏林掩映,風景獨秀。1986年以來新修復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為上中下三層臺,東中西三軸線,規?;趾?,別具一格。從塬上到塬下,殿宇樓閣,廊榭佛塔,依塬托勢,逐級升高,給人以雄渾莊嚴,挺拔俊逸之感。寺后是一地勢高低起伏,形式活潑的園林花園。園內疊石假山懸險如削,鶯語雙亭飛檐翹角。荷花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鶯鶯的“拜月臺”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五老峰:山奇水秀,無處不綠,還有松濤、云海、奇峰、怪石、松翠、流泉、飛瀑等景觀,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古代五老在此為帝王授《河圖》、《洛書》而名?!吨芤住烦蓵?,永濟是河洛文化早期傳播的圣地,也是中國北方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之一?!镀哞b道書》稱之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明清時期,五老峰興起朝峰廟會,興盛達500年之久,成為中國現代旅游業的源頭。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古時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于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該樓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廢毀于元初。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富盛名。1997年12月,該樓的復建工程開始,2002年9月26日,新鸛雀樓落成,外觀四層,內分六層,樓內文化陳設表現了五千年黃河文化的底蘊。新建鸛雀樓是國內最大的仿唐建筑,總高73.9米,總建筑面積33206平方米,總重量58000噸,在建筑形制上充分體現了唐代風格。鸛雀樓是國內唯一采用唐代彩畫藝術恢復的唐代建筑。(圖冊部分圖片來源)

  民俗風情編輯道情

  永濟道情由來已久,漢代已有萌芽,沿至唐代時基本形成雛形,是流行在古蒲坂(今永濟市)的小劇種之一。永濟道情詞句淺顯易懂,曲調優雅柔和,古往今來廣大群眾喜聞樂見。道情,源于道教,原是道士云游四方,傳播道義時又唱又吟的一種勸化形式,故又稱為“道曲”、“悟聲”。道教創立于東漢,盛行于隋唐。隨著道教的發展,道教逐漸吸收了雅樂、散樂和民間音樂,發展成為“哼哼調”流行各地,又和各地的風土人情、方言土語、習慣愛好結合起來,形成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曲。永濟道情就是其中的一種。

  戲曲

  蒲劇蒲劇,因興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今永濟一帶)而得名,亦稱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晉南地區的主要劇種,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間,在清代乾隆時期稱“亂彈”、“晉腔”、“山陜梆子腔”等。實物史料證明,晉南地區戲劇活動歷史悠久。蒲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于表現慷慨激情、悲壯凄楚的英雄史劇,又善于刻劃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蒲劇唱起來字正腔圓,高亢激烈,引人入勝,是中國戲曲的一大瑰寶。名優特產編輯永濟的特產主要有:蒲州青柿、首陽西瓜、干樊梨、馬鋪頭蒜、老勁子麻花、永濟蘆筍、永濟酥梨、特早熟杏、雙孢菇、任陽鄉柿餅、任陽紅棗、永濟牛肉餃子、永濟扯面、永濟蘋果、張營米醋等,其中以永濟牛肉餃子最為出名。蒲州青柿永濟栽培柿樹歷史約有1500年,明、清時地方官吏以其作為向皇上進貢的佳品,品種資源豐富,素有柿鄉之稱。主要有青柿、小柿、蓋柿、桔蜜柿、艷果柿、暑黃柿、牛心柿、小綿柿等,其中以青柿最佳。蒲州青柿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葡萄糖和果糖,還含有鈣、磷、鐵等礦物質。1981年蒲州青柿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一等金盤獎。永濟蘆筍

  雙胞菇永濟是全國最大的蘆筍生產基地,種植面積8萬畝,采筍面積6萬畝,總產3.2萬噸,主要集中在蒲州、文學、栲栳、韓陽等黃河灘涂地帶。蘆筍又名石刁柏,嫩莖是含多種營養物質的高檔蔬菜,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綠筍表色濃,條形光直,口味清爽,營養豐富,是有效的防癌保健食品。雙孢菇雙孢菇又名蘑菇。色澤潔白,質地脆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非常高。永濟市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和十八家蘆筍加工企業,形成了菌苗培育、栽培推廣、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服務體系。張營米醋“張營米醋”創始于明末清初,有三百年的釀造史,歷史悠久,工藝獨特,產品以酸、香、綿譽滿河東,是烹飪之佳品。桑落酒

  特早熟杏桑落酒是中國傳統的歷史名酒,產于永濟市。據文獻記載:“北魏,河東郡多流離,謂之徙民。民有姓劉名白墮者,宿擅工釀,采挹河流,釀成芳酎,懸食同枯枝之年,排干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最佳酌矣”。特早熟杏特早熟杏,主要有駱駝黃、紅荷包兩個品種,平均單果重50g,果肉金黃色,有紅暈、粘核、酸甜適口,得氣濃郁,品質上乘最大單果可達70g以上,是山西省上市最早的水果,比周邊地區提早成熟25-30天。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4 閩ICP備17003705號-24 huoche4.com 火車網 網站地圖
性色Av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丶-日韩欧美一级视频农村一级在线-日日夜夜回看一级毛片-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屏